張加林
【摘要】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項基本要求之一。任務驅動類作文一般的寫作指向比較明確,相較于比較思維、逆向思維、歸納與演繹思維等,因果思維更能幫助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到深,抽絲剝繭般地確定此類作文較為深刻的寫作立意。
【關鍵詞】高考作文;因果思維;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
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項基本要求之一。任務驅動類作文一般的寫作指向比較明確,確定符合題意的立意難度不大,但是文章立意,貴在深刻,此類作文在立意方面還存在深刻程度方面的某些欠缺。高考《考試說明》把作文分為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考生要想在高考語文考試中獲得高分,作文不僅要符合基礎等級的要求,更要符合發(fā)展等級的要求。具體而言,學生作文就是要達到四項要求,即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其中“深刻”包括: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fā)性。本文主要通過運用因果追問,分析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進而讓學生學會運用因果思維確立較為深刻的立意。
一、事實追問與因果追問
高考作文所給的材料,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實際上都給了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客觀事實。找準了材料所涉及的主體,我們就可層層追問,深入挖掘材料內涵。但是,我們要分清并不是所有的追問都是運用因果思維的體現(xiàn)。就我們的常見發(fā)問方式,可將其分為事實追問和因果追問。所謂事實追問,就是我們會對材料中的某個客觀事實產(chǎn)生疑問,例如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作文,有的學生在立意時就會有類似“小陳舉報父親的做法對嗎?”的追問,“對或不對”“是什么”這些事實性追問是學生梳理題目材料,找準事件主題的過程。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若是再問一句“為什么”,那么我們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作文材料,挖掘立意的深度。由此可見,因果追問的典型體現(xiàn)就是,針對材料事實以“為什么”的方式來發(fā)問。
二、因果思維在文字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中的運用
任務驅動型作文提供的材料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是以文字的方式來呈現(xiàn),具體在題目中,可以是一則(或多則)新聞事件、一句(或多句)名言警句。2018年的《考試說明》中關于中國變化的樣題便是先在第一段以新聞的形式列出了中國的變化,之后又在第二段中陳述了中國最值得展示的六個突出變化。追溯以前的高考真題,例如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作文題,也是運用了同樣的命制方式。現(xiàn)就以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作文真題為例,進一步分析如何運用因果思維,通過因果追問,挖掘作文的深刻立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wǎng)友點贊,也引發(fā)一些質疑,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1.梳理材料陳述的相關主體,確定各個主體的相關事件
文字類任務驅動型材料一般都有較為明確的事件主體。就這道作文題而言,我們先要進行事實追問,確定這則材料陳述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也就是找到相關事件主體,確定其相關事件。同時我們還要進行這樣一步事實追問:他們是什么身份?確定了身份和各自的相關事件,便于我們進行下一步的因果追問。(具體見下表)
2.針對事件主體進行因果追問,并歸納其原因
事出必有因。針對不同主體的不同事件,我們可以調動因果思維,以“為什么××?”的追問方式進行因果追問。而對因果追問的回答,即是我們可以歸納出的各種原因(具體見下表)。至此我們抽絲剝繭,挖掘出材料所陳述事實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3.立足所歸納的原因,確定立意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因果追問及原因歸納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整合所歸納出的不同主體的相關原因,進行精準立意。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主體行為間的關聯(lián),整合相關原因,就此進行立意。例如:警察教育和處罰老陳,并將該起舉報發(fā)布在官方微博上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樹立典型,以榜樣的力量教育大眾,而網(wǎng)友對警察此種處理方式存有爭議,無非是覺得警察是不是太不近人情。將二者拿到一起來分析,我們可以探討執(zhí)法的人性化問題,并以此來立意。
三、因果思維在漫畫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中的運用
與文字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相較,漫畫類任務驅動型作文形象性較強,而不如文字陳述那么直觀,審題立意的難度也大了不少。學生平時練習中應訓練語言表達模塊圖文轉換的練習,漫畫類作文就需要學生先將圖片轉化為文字,進而再進行事實追問和因果追問,從而確定文章立意。現(xiàn)以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作文題為例。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1.圖文轉換,確定事件主體及其相關事件
就這幅漫畫而言,漫畫并未給出兩個人物的名字及身份,姑且稱之為“小A”“小B”,其身份也將其定性為很多考生“默認”的“學生”。另外一個沒有在漫畫中露臉的人物——給巴掌和吻的人,實際上充當了評價者的角色,其身份漫畫也并未點明,暫且將其定性為很多考生對他的定性——家長或教師。確定了主體的身份,其相關事件也就基本確定,具體如表中所述。
2.因果追問,確定立意
該漫畫設置了“小A”“小B”兩個人物,其對比性也比較突出。因此,在進行因果追問時,對二人的差異進行追問,這樣才能更為辯證地審視二人的差異,進而把握住漫畫的深層含義,從而做到立意深刻。具體分析如下:
議論文貴在立意深刻。借助因果思維,我們可以由因推知果,亦可由果溯因。在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訓練中,學生若能找準主體,運用因果思維,通過不斷追問“為什么”,對材料所述事實的認識自然能由表及里,更為理性深入地審視材料,從而寫出立意深刻的考場作文。
參考文獻:
[1]王斌杰.因果思維:讓作文立意從淺表走向深刻——以敘述類材料審題立意為例[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05):152-154.
[2]龐君芳.論作文教學中的因果思維[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02):81-86.
[3]李軍,郭茂勇.探尋議論文謀篇布局中的因果思維——從近年安徽高考作文談起[J].學語文,2015(01):41.
[4]肖夢華.高考作文在簡約中走向深刻[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04):12-14.
[5]沈友林.高考作文沖關——發(fā)展等級之“深刻”[J].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2010(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