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根脈”與“歸屬”: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根本邏輯

2019-09-09 01:26:37沈文鋒陳修勇
中國廣播 2019年7期
關(guān)鍵詞:歸屬譜牒根脈

沈文鋒 陳修勇

【摘要】“根脈”與“歸屬”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歷史定位和引領,是一個有機整體?!案}”是核心,是靈魂;“歸屬”是目的,是根本。本文以福建泉州廣播電視臺報道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譜牒文化”為例,說明媒體人只有切實增強“四力”,才能更好地擔當起“實現(xiàn)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tǒng)一認同”的時代使命。

【關(guān)鍵詞】兩岸文化? ?譜牒? ?根脈? 歸屬

【中圖分類號】G222? ? ? ?【文獻標識碼】A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明確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痹趦砂蛾P(guān)系如何更好地向前發(fā)展的話語環(huán)境下,我們同樣面臨著如何正確理解、準確回答“從哪兒來、往哪兒去”的重大時代命題。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具體實踐中,廣大媒體人更要堅定文化自信,切實增強“四力”、守正創(chuàng)新,不僅要把“從哪兒來”的“根脈文化”挖掘好、報道好,更要把“往哪兒去”的“歸屬認同”定位好、引導好,切實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做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切實服務于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偉大事業(yè)。

一、以“根脈”為基石: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歷史定位

譜牒,也稱家譜、族譜、宗譜。譜牒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與中華文明相生相長、相伴相隨,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譜牒文化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根脈文化”,是中華文明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至今不斷傳承、不斷發(fā)展的一種依托。面對如何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這一具體課題,只有真正做到以“根脈”為基石、以歷史為鑒證,我們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深度、有厚度的新聞作品,這樣的新聞作品也才能在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歷史洪流中發(fā)揮更大作用。以“根脈”為基石,著力解決的是我們“從哪兒來”的疑問,集中回答了我們“應該怎樣報道”的問題。這是我們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歷史定位和核心要義。

2019年2月27日,臺灣譜牒專家廖慶六應邀前往福建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做講座。2月28日,泉州廣播電視臺通過廣播節(jié)目和新媒體平臺立體播發(fā)了《“我的祖先六百年前姓張不姓廖!”—— 一位臺灣老人這樣說》的新聞報道。該報道通過手機搜狐網(wǎng)的進一步傳播,引起了廣大受眾的關(guān)注,也引發(fā)了業(yè)界的較大反響。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該報道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它的深度和精準。雖然該報道時長只有短短的3分多鐘,但是采編團隊對該報道從題目到內(nèi)容先后進行了7次修改和調(diào)整。這是一次體現(xiàn)“四力”的報道。該報道的主創(chuàng)人員通過前期調(diào)研、現(xiàn)場采訪、資料收集、文獻研究,掌握了大量的寶貴資料和鮮活素材,再通過強化文章結(jié)構(gòu)設計和故事內(nèi)容表達,進而通過廣播音頻和新媒體多元手段的再創(chuàng)造,最終創(chuàng)作出一個深度聚焦譜牒文化、精準反映兩岸文化交流、具有強烈根脈情懷、真正體現(xiàn)融合傳播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

從根本上講,每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及其新聞報道都是一次探“根”尋“脈”的過程。為此,新聞媒體需要進一步增強“四力”,特別是腳力和眼力,多做“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的事,多做走訪調(diào)研、體驗式采訪的現(xiàn)場新聞,多寫聚焦“根脈”、具有歷史感的深度報道。

二、以“歸屬”為引領: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時代坐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特別強調(diào):“支持和追求國家統(tǒng)一是民族大義,應該得到全民族肯定。”新聞媒體在進行兩岸文化交流報道時,也必須站在這樣的高度來思考、謀劃和表達,真正做到以歸屬認同為引領,切實做好實現(xiàn)同胞心靈契合的正向報道,切實達成增進和平統(tǒng)一認同的正向效果。在本質(zhì)上,以“歸屬”為引領,著力解決的是我們要“往哪兒去”的疑問,精準回答了我們“報道為了什么”的問題。這是我們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時代坐標和根本目的。

以泉州廣播電視臺聚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譜牒文化”報道為例,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何做到以“歸屬”為引領。該報道以“四個發(fā)問”開篇:你曾經(jīng)翻閱過你家的族譜嗎?你知道你的祖先來自哪里嗎?你了解族譜的作用和意義嗎?譜牒文化中還有哪些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的?然后,通過臺灣譜牒專家廖慶六先生講述自己家族600年前的事情,自己持續(xù)40年不間斷從事兩岸“譜牒文化”研究工作、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做出的種種努力等內(nèi)容展示,緊緊圍繞廖慶六先生“臺胞的祖籍地大部分都在閩南這個地區(qū)”這句話進行集中表達,最終將情感基調(diào)和情緒定格在“兩岸一家親”的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上。報道不僅用翔實準確的史料和生動的一手素材解決了“從哪兒來”的疑問,還以真摯的情感定調(diào)和新聞主人公對祖源地的文化認同有力回答了“往哪兒去”的問題。報道不僅體現(xiàn)出歷史的厚重感以及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同時彰顯了新聞媒體人面向未來的時代使命感和民族大義。

要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最關(guān)鍵、最根本的就是要達成“歸屬認同”。在具體新聞實踐中,我們要真正做到以“歸屬”為引領,準確領會“人之相交,貴在知心”的豐富內(nèi)涵,切實堅定“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民族自信,全力推動臺灣同胞“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正義事業(yè)中來”,共同書寫“兩岸中國人要精誠團結(jié),攜手同心,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創(chuàng)未來”的時代華章。在本質(zhì)上,每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及其新聞報道都是一次增進歷史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心靈“歸屬”過程,我們不僅要有“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的基本判斷和使命擔當,也要有“偉大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tǒng)一力量的堅強后盾”的民族大義和國家情懷,廣大媒體人要不斷增強“四力”特別是腦力和筆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具有較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

三、“根脈”與“歸屬”: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的根本邏輯

“根脈”與“歸屬”是一個有機整體?!案}”是核心,是靈魂;“歸屬”是目的,是根本。作為新聞媒體人,我們只有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真正用好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思維,切實增強“四力”,做到守正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履行好作為“兩岸和平發(fā)展”“祖國和平統(tǒng)一”偉大征程記錄者和推動者的時代使命。在進行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及其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用濃厚的“根脈”情懷回望歷史,向歷史找佐證、找價值、找靈魂,更要以強烈的“歸屬”意識向時代求認同、求共識、求根本,真正做到“根脈”“歸屬”高度統(tǒng)一、融為一體,真正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兩岸同胞共筑中國夢的優(yōu)秀作品和美好詩篇。

在2019年2月28日推出新聞報道之后,泉州廣播電視臺和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雙方進行了多次接觸,并派出精兵強將組成共同小組,對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挖掘好、宣傳好兩岸“譜牒文化”進行專門研討。作為以反映祖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guān)系為主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歷年收藏的兩岸族譜以無可辯駁的歷史史實,持續(xù)訴說著“兩岸一家親”的故事。雙方團隊一致認為,兩岸譜牒文化是一個新聞富礦,需要我們共同挖掘,通過進一步增強“四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節(jié)目和優(yōu)秀作品,來回應廣大受眾對這一重大題材的高度關(guān)注和熱切期盼,以及兩岸人民特別是臺灣同胞對“譜牒文化”“根祖文化”“根脈情懷”的共同情感和現(xiàn)實需求。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下,雙方團隊對于這一題材初步勾勒出了更具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更加符合年輕人新聞閱讀習慣和傳媒產(chǎn)品消費特點的年度計劃:以“我的根在大陸”為主題主線,做一系列服務臺胞“尋根謁祖”的融媒體在線直播活動;以《小閩與臺臺》為題,推出一系列廣播精品節(jié)目;以《贏在閩臺緣》為題,推出電視競技類季播節(jié)目。

從這個報道案例可以看出,做好兩岸文化交流報道,只有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高度來謀劃、布局,才能體現(xiàn)出中國主流媒體該有的歷史擔當和時代使命,才能彰顯廣大新聞媒體人肩扛“民族大義”的腦力和眼力。同時,只有站在“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chǎn)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jié)”的理論高度中去書寫、表達,才能體現(xiàn)出中國主流媒體該有的歷史思維和宏大格局,也才能充分彰顯廣大新聞媒體人心懷“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創(chuàng)未來”國家情懷的腳力和筆力。

中華文明歷來重視“根脈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笨梢哉f,中華文明有多久遠,中華文化的“根脈”就有多久遠。作為中華“根脈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形式,“譜牒文化”必將在“實現(xiàn)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tǒng)一認同”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作為新聞媒體人,我們理應把它挖掘好、書寫好、表達好、傳播好,真正留住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真正讓“譜牒文化”這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更加閃耀、更加明亮。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林玉明)

猜你喜歡
歸屬譜牒根脈
立足文化根脈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中國收藏(2022年10期)2022-05-30 18:06:28
尋繹事物根脈 梳理文化源流 張崇琛
尋根(2022年6期)2022-02-06 13:07:02
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下的譜牒檔案的保護與文化價值探析
南方論刊(2022年2期)2022-02-03 08:16:12
根脈的事,鄉(xiāng)野的事(二題)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38
董集鎮(zhèn):守住文化的根脈
金橋(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2
市場化視角下的譜牒檔案管理研究
山西檔案(2018年5期)2018-01-24 17:34:15
試談趙長卿流派歸屬
文教資料(2016年28期)2017-02-23 17:35:55
淺談一次外出學習的思考
求知導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2:01:58
西夏譜牒檔案探析
西夏學(2016年1期)2016-02-12 02:23:22
角色理論視角下巾國學校體育角色歸屬
郯城县| 洪泽县| 东辽县| 延吉市| 区。| 驻马店市| 常州市| 剑阁县| 长丰县| 玉屏| 凤城市| 万载县| 水城县| 曲阳县| 长丰县| 上虞市| 南平市| 武城县| 沁阳市| 建始县| 云阳县| 株洲县| 漯河市| 胶南市| 孟州市| 哈尔滨市| 奎屯市| 隆回县| 延边| 周口市| 鹿泉市| 黄冈市| 安国市| 莱阳市| 滦南县| 台州市| 遵义市| 石景山区| 哈尔滨市| 莱州市|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