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永華,伊飛
(桓臺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6400)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臟舒張或收縮功能出現障礙,無法充分將回心血量排出心臟,以至于靜脈血液淤滯,動脈血液不足,進而出現心臟血液循環(huán)障礙疾病[1]。相關報道顯示[2],有45.6%的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冠心病導致。目前,臨床治療心力衰竭常規(guī)使用西藥,但長期大量服用西藥可能會導致患者肝腎功能受損,出現其他并發(fā)疾病。為研究中西醫(yī)結合在治療心力衰竭方面的療效,本研究對觀察組33例患者采用西藥聯(lián)合益氣通脈湯治療,效果顯著,現闡述如下。
1.1 基線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6例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排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40歲-75歲,平均(58.16±10.29)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42歲-70歲,平均(56.11±11.06)歲。對比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方面基線資料,差異經檢驗顯示P>0.05,可進行分組討論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yī)心力衰竭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予以西藥聯(lián)合益氣通脈湯治療。益氣通脈湯方劑成分:30 g黃芪、15 g黨參、20 g丹參、10 g川芎、10 g紅花、6 g三七粉、10 g降香。加10 g香附、10 g柴胡予氣滯重者;加10 g半夏、10 g陳皮予痰濁者;加5 g附子、10 g桂枝予陽虛者;加10 g麥冬、10 g生地黃予陰虛者。一日一劑,用水煎后留汁分早晚口服,1個療程為8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項目 采用超聲心動圖儀器檢測左室射血分數;使用免疫法測定血漿N端腦鈉肽前體指標。
1.4 統(tǒng)計處理 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比較用藥前后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 用藥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左室射血分數分別是33.1%±11.9%、34.7%±9.1%(t=0.614,P<0.05);用藥后對照組與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分別是45.3%±10.7%、52.9%±7.3%(t=3.371,P<0.05)。
2.2 比較用藥前后兩組患者血漿N端腦鈉肽前體水平 用藥后觀察組患者血漿N端腦鈉肽前體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用藥前后兩組患者血漿N端腦鈉肽前體水平對比(Mean±SD,pg/mL)
心肌重構是心力衰竭發(fā)展的重要機制,心肌受損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及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激活了內分泌因子,進而導致心肌重構,所以治療心力衰竭的關鍵在于阻礙心肌重構[3]。目前,臨床常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西藥治療,但中藥在治療心力衰竭方面效果也較為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的作用。
在中醫(yī)學中,心力衰竭歸屬于水腫、喘證、胸痹等范圍,由冠心病所導致的心力衰竭主要為冠狀動脈粥樣病變,心肌細胞長期慢性纖維化、壞死、缺血,導致心肌收縮功能降低,嚴重影響心肌射血功能,最終出現心力衰竭。中醫(yī)認為,冠心病的病機為氣虛血瘀,益氣通脈湯方劑中有利水消腫、補中益氣的黃芪、活血化瘀的丹參、化瘀通脈的三七、行氣活血的降香,上述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從多環(huán)節(jié)對你心肌細胞進行調節(ji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及N端腦鈉肽前體水平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中藥方劑中,黃芪具有正性肌力功效,可提高心肌細胞收縮能力,同時還具有降低心肌細胞耗氧量、擴張血管的作用。丹參可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降低血液濃稠度,加速溶解纖維蛋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集狀態(tài),減少血栓形成。
綜上,益氣通脈湯通過阻礙心室擴張、逆轉心肌纖維化、改善心肌重構等一系列功效,達到提高心功能、降低血漿N端腦鈉肽前體水平的作用,臨床效果明確,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