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鋼 謝平 尋麗琴
[摘要]生涯適應力是個體應對生涯中任務、問題、轉折時的心理資源,是生涯構建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以往的研究總體上支持了生涯適應力存在性別差異這一結論:國內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生涯自信水平顯著高于女性,這可能是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國外研究部分則支持了女性生涯適應力高于男性,但這——論斷仍待驗證。今后的研究有必要更多地關注女性生涯適應力的發(fā)展特點,并提供相應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生涯適應力;性別差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03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17
[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t
“婦女能頂半邊天”,女性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女性的發(fā)展仍面臨不少挑戰(zhàn),尤其在職業(yè)發(fā)展道路上仍存在各種制約因素。從社會性別觀念偏見、家庭和企業(yè)的經(jīng)濟利益考量到社會公共政策對女性職業(yè)權利保障,再到女性自身的身心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女性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而隨著近期生涯發(fā)展研究的日趨深入,研究者試圖通過提升女性生涯彈性和生涯適應力的水平,以此來拓展女性畢業(yè)生涯設計的可能性,而以往的研究也認為女性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和職業(yè)需求不同于男性。因此,通過回顧以往生涯適應力研究中的性別差異,考察女性生涯適應力的特點,總結以往研究的不足并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生涯適應力概述
生涯適應力(careeradaptability)最初源于Super生涯發(fā)展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一職業(yè)成熟度,由于其難于解釋成年人職業(yè)發(fā)展行為,因此Super提出了生涯適應力這一新概念,認為適應才是生涯發(fā)展理論的核心。而后Savickas從生涯建構理論的視角對生涯適應力的概念開展理論闡述和實證研究,認為生涯適應力是個體應對生涯中的任務、問題、轉折甚至是重大事件時的心理資源,是個體應對當前和未來生涯任務和生涯轉折時的一種心理社會建構,其包含四個不同維度的資源:生涯關注幫助個體向前思考并為之做好準備;生涯自主能夠使個體承擔責任,塑造自我,以此來滿足情境的要求;生涯好奇讓個體敢于設想并探索不同選擇、不同情境下的可能自我;從情境探索體驗中塑造的生涯自信則讓個體做出選擇并在生涯設計中實踐。對于生涯適應力的功能,以往研究表明生涯適應力水平高的青少年,在生涯轉換過程中能夠更好做出生涯計劃、探索、決策等行為,還能幫助失業(yè)成人更好面對職業(yè)轉換,并與個體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
二、國內相關研究
趙小云等人最早介紹了國外生涯適應力的研究進展,其采用吳淑琬基于Savickas的理論建構編制的大學生生涯適應力問卷考察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的性別因素,研究者發(fā)現(xiàn)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總均分上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一結果也與吳淑琬等人對臺灣大學生的調查結果較為一致。在生涯適應力各因子上,除生涯關注因子外,生涯自主、生涯好奇、生涯自信三因子均表現(xiàn)為男生得分顯著地高于女生。研究者推斷這種差異可能是傳統(tǒng)社會觀念對男女社會角色期望不同: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對男性的職業(yè)期望更高,使得他們更關注自己的生涯前途,因而會有較積極的生涯探索行為。而近期吳潔清等人使用該問卷考察免費師范生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生涯適應力總體水平的差異,但男生的生涯自信水平仍顯著高于女生,生涯關注水平顯著低于女生。
侯志瑾等人則修訂了Savickas等人編制的生涯適應力量表(CareerAdapt-AbilitiesScale)中文版,共計24個項目,包含生涯關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主和生涯自信四個維度。研究者在考察生涯適應力的性別和年齡效應時發(fā)現(xiàn),男生生涯適應力總分顯著高于女生;除了生涯關注維度性別差異不顯著外,其余三個維度上男性得分均顯著高于女性。研究者分析這種差異可能源于文化“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觀念依舊深入人心,這也意味著男生可能在生涯準備上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李栩等人使用該量表考察大學生生涯適應力時,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性別效應:男生生涯適應力總體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其中男生生涯好奇、生涯自信兩因子均顯著高于女生。近期一項研究使用該量表考查了企業(yè)員工的生涯適應力,研究發(fā)現(xiàn)男員工生涯適應力總水平顯著高于女員工,男員工在生涯自主和生涯自信維度上顯著高于女員工,其他維度差異不顯著,研究者推測差異可能受男性以事業(yè)、女性以家庭為主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
此外,其他研究者基于Savickas等人的理論構建,根據(jù)中國文化特點編制了中國大學生生涯適應力問卷(CSCAQ),該問卷包含生涯人際、生涯調試、生涯自信、生涯關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6個維度。蘇霞等人使用該問卷考察生涯適應力時,沒有發(fā)現(xiàn)生涯適應力總體水平的性別差異,而在生涯控制維度上,女生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另一項針對師范生的研究也沒有發(fā)現(xiàn)生涯適應力總體水平的差異,但在CSCAQ各維度得分上,女生在生涯人際與生涯自信兩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總的來看,國內多數(shù)研究結果支持生涯適應力在總體水平上存在性別差異,個別研究未獲得一致的結論,可能由于研究使用的測量工具的差異所致。而在生涯適應力各維度上,生涯自信的性別差異獲得較多研究的支持,表現(xiàn)為男性的生涯自信水平顯著高于女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文化因素所致。
三、國外相關研究
有研究者在回顧兩篇國外研究時總結認為性別并不會影響個體的生涯適應力,這種無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所致,但這一結論仍待進一步驗證。Rottinghaus等人在編制職業(yè)前景問卷時考查了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研究者編制的職業(yè)前景問卷包含了三個子表:生涯適應力、生涯樂觀、職場感知,其中生涯適應力子表共有11個條目,在生涯適應力這一子表上并未發(fā)現(xiàn)性別差異。而Coetzee等人考察了409名處于生涯早期非洲黑人青年的生涯適應力情況,這些被試均擔任呼叫中心電話客服代表。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生涯適應力總體水平顯著高于男性,且在四個因子上均差異顯著。此外,不同性別的被試在得分模式,上也具有一定相似性:得分最高的因子是生涯關注,得分最低的因子是生涯自信,這一模式可能是呼叫中心這一特殊的職業(yè)環(huán)境所致。近期一項研究在考查社會支持感知和生涯適應力對韓國高校畢業(yè)生工作滿意度影響時,也發(fā)現(xiàn)女性的生涯適應力水平顯著高于男性,同時在生涯探索因子上也呈現(xiàn)出性別差異,不過該研究只考慮生涯適應力中生涯探索和生涯計劃兩個因子。
國外的研究也支持了生涯適應力總體水平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為女性生涯適應力高于男性,由于相關研究較少,這一結論仍待進一步驗證。
四、總結和展望
回顧國內外研究,總體上支持了生涯適應力存在性別差異這一結論。就國內研究而言,由于研究者使用的測量工具差異,研究結果不太一致,但男性生涯自信水平顯著高于女性這一觀點仍然得到了多數(shù)研究結果的支持,這可能是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國外研究部分則支持了女性生涯適應力高于男性,但這一論斷仍有待進一步驗證。
近期研究表明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水平能夠顯著正向預測求職行為以及求職結果,今后的研究有必要更多關注女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狀況,提供相應的生涯適應力提升策略,以此促進女大學生的求職和就業(yè)。
從傳統(tǒng)工業(yè)社會的無差異職業(yè)中心視角,到職業(yè)女性的工作生活平衡范式,女性職業(yè)生涯的特殊性得到了廣泛關注,而家庭仍舊是影響女性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生育二孩女性勢必面臨工作生活的再平衡。有研究者提出通過優(yōu)化組織結構、改善企業(yè)文化、加強代際支持等策略來改善女性職業(yè)發(fā)展,從個體層面來看,生涯適應力作為生涯發(fā)展的重要資源,面對工作生活平衡時如何發(fā)揮其功能,仍待進一步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黃秋梅,蘇穗.女性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制約因素與建議[J].創(chuàng)新,2009,3(10):82-84.
[2]CreagerMFs.Practiceandresearchin career counseling anddevelopment-20100.TheCareerDevelopmentQuarterly,2011,59(6):482-527.
[3]SavickasML,PorfeliEJ.CareerAdapt-AbilitiesScale:Construction,reliability,andmeasurement equivalence across 13countries[J].JourmalofVocationalBehavior,2012,80(3):661-673.
[4]趙小云,郭成.國外生涯適應力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9):1503-1510.
[5]趙小云,薛桂英.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現(xiàn)狀及其與生涯決策風格的關系[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0(10):119-122.
[6]吳潔清,董勇燕,熊俊梅.大學生主動性人格與生涯適應力的關系: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別差異[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6,32(5):547-556.
[7]HouZJ,LeungS.A.,LiX.CareerAdapt-AbilitiesScale-ChinaForm:Constructionand initial validation[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12,80(3):686-691.
[8]李栩,侯志瑾,馮縵.大學生父母生涯發(fā)展期望、主動性人格、生涯適應力和生涯決策困難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263-267.
[9]舒曉麗,付瑞娟.企業(yè)員工生涯適應力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82-83.
[10]趙小云.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叼.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11]蘇霞,李忠曉,董振華.性別在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與生涯適應力關系中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6,30(2):152-157.
[12]全小山,潘運,何飛.師范類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14(4):22-26.
[13]RottinghausPJ,DaySX,BorgenFH.TheCareerFuturesInventory:AMeasureofCareer-RelatedAdaptabilityandOptimism.[J].JournalofCareerAssessment,2005,13(1):3-24.
[14] Coetzee M, Harry N. Gender and hardiness as predictors of career adaptability : an exploratory study among Black call centre a-gents[J].South African jourmal of psychology = Suid - Afrikaanse tydskrif vir sielkunde, 2015,45(1) :81 -92.
[15] Han H, Rojewski J W. Gender - Specific Models of Work - Bound Korean Adolescents' Social Supports and Career Adaptabilityon Subsequent Job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15,42 (2) :149 - 164.
[16]張芳.大學生生涯適應力、求職自我效能感與求職行為和求職結果的關系[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8(6).
[17]樊曉軍.“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探究[J].商業(yè)經(jīng)濟,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