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珂云
作為抽象繪畫的代表人物,瓦西里.康定斯基用豐富的色彩,幾何化的形狀以及強烈的精神力量建立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后人將他與馬列維奇、蒙德里安并列為現(xiàn)代抽象繪畫的三大開創(chuàng)者。
1866年,康定斯基出生在俄羅斯,早年主攻經濟和法律專業(yè),三十歲時,他正式開始專研藝術,1908年開始創(chuàng)作抽象畫,1909年,他完成了第一部理論著作《論藝術的精神》,用來總結自己長期的繪畫實踐與探索,并著重論述了畫面線條,色彩,應當是畫家內在精神的抒發(fā)的觀點。結合其本人的畫面,我們能對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有更直觀的感受
一、描繪蓬勃生命的幾何形體與線
康定斯基擅長使用抽象的繪畫語言構成他的畫面,在他看來,每一根線條,每一個形狀都是為了畫面的整體效果而存在的,畫面中只有對比,沒有主次。他會用兩個反差特別大的幾何形體平分畫面,或者直接交織幾何形,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空間關系,既平衡了畫面,又抓住觀者視線。作品《結構之八》,畫面中間橫跨左下角和右上角的橫線像是一個天平,一端放著一個大圓球,一段放著一個四邊體,兩個形體占據(jù)了相當?shù)拿娣e,從而平衡了畫面,但“方”與“圓”輪廓上的差異又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其余部分的幾何形體與交叉線條零散的放置在畫面中,使得畫面又活潑了起來。而作品《構圖 八號》中,他把一個尖銳的大三角放置在畫面中心,帶領著觀眾視線的上升,將畫面的視點集中在中上部,而遮蓋了三角部分的線條與色塊又打破了這個“穩(wěn)定”上升的態(tài)勢,線與線的遮擋,還營造出了一個前后的空間?!熬€“這一元素充分運用,線條不再是具體物象的外輪廓,而是能夠單獨存在的個體。
康定斯基將幾何形的完整性用其他色塊或短線打破,把形狀與形狀之間的聯(lián)系用多變的線條進一步加強,讓畫面處在不斷重構和解構的運動過程中,這些畫面就像一個個生命體一樣,展現(xiàn)出源源不斷的生的力量。
二、對人情感產生劇烈影響的色彩
康定斯基認為,人們應當通過研究色彩之于人的影響來潤澤自己的精神。我們常常將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定義為“熱抽象”以區(qū)別于以蒙德里安為代表的“冷抽象”,前者更富有溫度與激情而后者更趨向理性和冷靜?!芭拷^眾,冷色遠離觀眾”,黃色給人刺激與尖銳,藍色給人深度和平靜。作品《構成第7號》,人稱“狂想曲”。畫面以暖色為主,橙紅色的色調,旋轉的筆觸如同將要撲向觀眾的火焰,畫面夾雜的一些藍色綠色平衡了畫面的“熱度”,少許深藍色塊如同通往另一個時空的入口,噴薄出驚心的色彩。中心的白色給人以平靜,如同樂譜中穿插的休止符,而少許的黑色線條交織其中,是這“狂想曲”中用來點綴的撥弦。
在康定斯基的《論藝術的精神》一書中,有關色彩的論述也為我們觀看他的畫面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同時,康定斯基早年對音樂的學習以及長期對古典音樂的熱愛,使其畫面始終帶著像律動感和音樂性,他將繪畫、音樂結合起來論說,將色彩與旋律作比,用不同聲音給人帶來的感受解釋色彩對人的作用。文中有關色彩實驗的具體描述證實了他對色彩運用的嚴謹探索,那些通過熟練的色彩運用而噴灑出的激情和積極的精神力量傳遞著了他濃厚的情感。
三、線與色彩結合突顯出的內在精神
康定斯基認為,不論線條和色彩最終都指向內在精神的抒發(fā)。“每種藝術都可以表現(xiàn)自然的情感,但只能通過藝術對其內在精神的傳達才行?!保?)在他看來,不達到純粹和內在的藝術作品不能給人的靈魂造成沖擊,根本不能填飽觀者精神上的渴求。作品《霧》,其背景乍一看是灰色,仔細觀察才發(fā)現(xiàn)是顏色雜糅與混合造成的錯覺,并不是“單純的”灰。在畫面的左半部分用了明亮的黃色和白色,如同大霧之中的明燈,整幅畫面營造了一種氛圍,而沒有精細刻畫的形體,也沒有具體描繪什么物象,這迷迷茫茫恍惚迷茫的感覺,就是大霧中的真實再現(xiàn)。
“在畫面中,每一個要素都應該是看得見的,而且是能夠起主要或次要的作用的”(2)作者將繪畫內容“簡化”成構成世界本源的色彩和形狀,將之扭曲變形,如同造物者一般在畫布上以主觀意志重構了一個世界,旨在激發(fā)觀者的原始感受。如此來看,我們不用費心去研究這些畫面中在講什么故事,我們只需要感受?!熬€條與色彩,其本身并不足以感人,只是籍以寄托深遠的意義,方能震撼我們的心魄。”(3)
四、結語
康定斯基認為,最高的藝術作品應當是脫離“實用”功能的,“必須擺脫故事性的意圖”。應當是釋放精神力量的藝術,是展現(xiàn)內心情感的藝術;是抽象的,是內心生發(fā)的。藝術家要擺脫自然造物對我們視野造成的局限,要用自己的眼睛解構這個世界,再由自己的意愿重新構成。因為,這樣的藝術不以講述一個故事為目的,而是實在內心情感的噴發(fā),其中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是偶發(fā)的,但整體的形態(tài)卻是有意識的、主動的、整體的。畫面應該是由畫家的精神控制,而不受大眾審美影響或自然形態(tài)的限制。藝術家必須感受內心的聲音,探求真正的內心訴求,并能將他們如實地記錄在畫布上。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畫面,是線條與色彩的秩序性體現(xiàn),是內在情感的視覺性表達,是關照自我的新途徑。畫布上的各種元素以平等的地位相互交織,如同旋律中的高音與低音,合奏出一曲曲心靈的樂章。他的這些探索成果,為后人探索個人藝術語言開辟了道路,更將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注釋:
(俄)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查立.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法)馬蒂斯.畫家筆記.錢琮平.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法)羅丹.述.葛賽爾.記.羅丹藝術論.傅雷.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
參考文獻:
[1](英)貢培茲.著.王燁.王同樂.譯《現(xiàn)代藝術150年—一個未完成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楊成茂.繪畫與音樂的結合—康定斯基抽象繪畫分析[J].書畫視界.2017
[3]苗垣源.淺析康定斯基藝術作品中的形與色[J].美術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