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小學信息技術課要求小學生在對計算機應用有一定了解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升教學效果。然而小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難以持久。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行“以用促學”,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與學習任務。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以用促學;教學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依然存在灌輸式教學現(xiàn)象,學生雖然能學得快,但也容易忘記,長此以往就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就更談不上“學以致用”了。因此,教師必須改革以往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采用“以用促學”方法,使教學更富有活力與生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一、 圍繞“用”科學制定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教學內容的選定要和“用”相結合
由于信息技術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體現(xiàn)這一本質。當前,很多小學生認為學習信息技術沒有用,而且大量重復訓練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很難產(chǎn)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對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和“用”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深入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實用價值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他們所學的內容對今后學習、生活與發(fā)展是非常有用的,從而促使他們積極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方法。
(二) 面向生活,圍繞“用”開展具體教學
在進行具體教學時,教師應面向生活開展教學活動。就拿《初識機器人》這一課來說,首先,教師應讓學生認識機器人,幫助他們對機器人及其起源有初步了解,并向學生展示實物,最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機器人,比如掃地機器人,讓學生感到熟悉,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將學生分組,各小組學生輪流使用掃地機器人完成相應區(qū)域的清掃任務,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獲得一定成就感,體會到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之后再針對機器人特征以及其發(fā)展趨勢進行交流討論,從而引導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另外,也可在《初識機器人》教學中,展示操控機器人——無人機,然后組織一場無人機投籃比賽,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投籃投中多的人獲勝。這種富含趣味性的游戲學習方式更契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容易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與熱情。
二、 任務驅動搭建合作探究平臺
“任務”的設計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開展“以用促學”的核心。將相關知識與技能以“任務”方式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發(fā)布具體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與實踐。同時也是為學生搭建自由探索與合作探究的平臺。比如在學習《畫規(guī)則圖形》與《畫不規(guī)則圖形》時,如何采用“以用促學”方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工作。
(一)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師以故事形式來設定教學情境,如:我們現(xiàn)有的校區(qū)已無法滿足當前辦學需求了,所以,需翻蓋一座新校區(qū),同學們也為新校區(qū)建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吧,請同學設計關于新校區(qū)的簡易平面圖,并比一比誰畫得好,優(yōu)勝者就考慮按照他所畫的示意圖進行修建。相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間完成教學任務。
(二) 明確流程,科學引導
由于小學生綜合把控能力與整體思考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并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避免偏離既定的方向,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任務操作的具體流程,幫助學生理順思路,明白操作的具體步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能順利、高效進行。如:在正式上課前,事先設計一個簡單明了的任務流程圖,發(fā)布學習任務后,結合流程圖給學生進行詳細講解,也可和學生共同討論,商定相關流程,盡量選擇能讓學生思路更為清晰的方式。在發(fā)布新校區(qū)設計任務后,組織學生制定流程,如:學校的占地面積、有哪些建筑,讓學生嘗試畫出新校區(qū)應有的建筑平面圖,然后上色、取名字。
(三) 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并合理分工
在明確流程后,就可以開展實踐學習,這也是開展“以用促學”,完成任務目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由于小學生尚不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計算機操作也不熟練,因此,教師需組織設計實踐信息技術小組,通過團隊協(xié)作保證任務能順利完成。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還可鍛煉每一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與長處,從而取長補短,互相進步,互相提高。如: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由每一個小組選出組長,然后由組長分配任務,有的同學負責畫草圖,有的負責收集數(shù)據(jù),有的結合同學對畫圖軟件的熟悉程度分配相應難度的建筑圖形,組長則負責將各部門圖形進行布設,完成新校區(qū)的設計。通過小組合作,合理分工,有利于鍛煉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四) 成果展示,科學評價
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與存在的缺陷有準確且客觀的認識,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結合評價結果,合理調整教學設計方案與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完成上述任務后,讓每一個小組將自己的作品收集起來,以便集中展示,然后由各小組選出代表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說,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對作品進行點評。在學生點評后,教師對每一個作品的特點、優(yōu)勢與不足進行客觀評價,以便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還需對每一個小組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表現(xiàn)等進行評價。最后,再評選出最佳的設計作品,對該小組進行表揚。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小學生通過教學能學會利用網(wǎng)絡與計算機獲取相關信息,并會運用計算機處理一些基本生活與學習問題。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需充分運用“以用促學”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將這一教學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便將學科知識與實踐運用,和實際生活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提升信息技術學習效果,實現(xiàn)“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沈學芳.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以用促學”教學方式初探[J].中小學電教,2017(6):64-65.
[2]錢蓉.淺談小學信息技術“以用促學”式的課堂延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4):153.
作者簡介:
吳凌穎,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城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