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提高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之上。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樂于學習、才能促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啟思、質(zhì)疑,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就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為了學生能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發(fā)展能力打下基礎的,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fā)展?jié)撃艿臉蛄?,從教育實踐方面來說,自主學習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過程。
一、 興趣入手引導自主學習
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前提,小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難集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愉快樂學的最佳心理情感氣氛,重視選用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的學習,學生是語文學科的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因而,上課之初,教師就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引趣、激情的導語,巧妙地導入新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教學中通過教材文本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上課伊始便呈現(xiàn)出求知若渴的狀態(tài),學生就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揭示課題后,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學生一邊聽一邊展開想象,眼前:那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的江水;那涌動的一張張熟悉而又鮮活的面孔,淹沒的黃塵古道,荒蕪的烽火邊城;耳畔,那雄厚低沉的歌聲,那動人心弦的樂曲,很容易就把學生帶到一千多年前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紛爭中。學生們也會隨著樂曲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不待樂曲結束,孩子們就深深地陶醉了。老師順勢引發(fā)交流:“你們看到了哪些熟悉的人物?”并通過簡潔的導入語:“我們就要走進《三國演義》,一起來學習《草船借箭》一課,領略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自然而然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 精心組織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如果能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就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自信,就一定能學好語文。為保證學生能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與相互合作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寬松,愉快中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獲得成功的愉快中得到發(fā)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生活的全過程。
(一) 運用方法自主嘗試
在教學中要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充分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嘗試學習,學生在同學間的合作交流學習和自我的探究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如在學生有了豐富的識字方法后,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容易掌握的、各自喜歡的方法識字,在學生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作用。如教學生字“干”,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十”字,會用“加一加”,“十”字加橫就是“干”;有的學生也用筆畫識字法,認為這個字筆畫少,通過識記筆順就記住了;有的學生用“比一比”的方法,把“干”與“千”相比較,“千”字頭上戴斜帽,“干”字頭上戴平帽。這樣,同一個字,學生通過多種識記方法,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構字規(guī)律,學生在聯(lián)系比較中,發(fā)現(xiàn)漢字的共同點,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促進了學生的識字。
(二) 讀演結合自主感悟
為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語文教學中就要積極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增強學生“躬行此事”,就能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干。教學中事倍功半的往往是盲目地提倡多讀,多抄,如果在讀寫過程中增添說和演,提供給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實踐的機會,開辟感悟和運用語言的空間,對促進學生語言文字的素養(yǎng)提升是很有益處的。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借助他們已有的語文積累和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來讀悟文本,并將文本中提供的信息與頭腦中已有的經(jīng)驗相結合,從而獨立地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學《曼谷的小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第六自然段中的“掀”與“撬”兩個動詞的含義,讓學生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動手作演示,親身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手當作小象的長鼻子,將桌子想象成汽車,模擬小象拉出泥坑中的汽車,學生根據(jù)自己模擬操作和課文中的描述及插圖,喚起了頭腦中有關的記憶表象。從而體會到小象的聰明,乖巧,同時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精當,觀察細致。這種感受,領悟,體會都是學生個性心智活動的結果,別人是無法替代的。教學中充分創(chuàng)設活動的情景,語文課堂就會充滿活力,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也就強了。
(三) 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教學中學生會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語文,學生就真的“會”自主學語文了,這樣就必須讓學生在多形式的語文自主實踐中,感悟語言、習得積累好的學習方法,并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xiàn)葉圣陶老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有效境界。教學中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交流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讓學生品析文本,找出描寫這一重點內(nèi)容的有關句段,細細體會。如《黃山奇石》一課,讓學生先讀課文,檢索出黃山的特點——神奇,再讓學生品讀課文,議一議作者圍繞“神奇”寫了哪些內(nèi)容。學生通過細讀深思,合作交流,明白圍繞“神奇”作者寫了“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等景點的特點,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只要課堂上充滿了樂趣,就能吸引學生,從而使其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只有通過教師精妙的引探、導示,就能讓學生有思、有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達成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當前的語文課堂如能多一份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會多幾分的活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愛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0(9).
[2]林毅惠.讓孩子們快樂識字[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7).
[3]蔣仙.尋找語言的第六感覺[J].學苑教育,2011(11).
作者簡介:
吳小文,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