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異代同聲:清初寧波遺民對《心史》的閱讀與接受

2019-08-27 07:27:40郭添泉
北方文學(xué) 2019年23期
關(guān)鍵詞:遺民寧波閱讀

郭添泉

摘要:崇禎末年,宋朝遺民鄭思肖的詩集《心史》在蘇州被發(fā)現(xiàn)。六年后,明朝滅亡,《心史》在遺民群體中迅速傳播。在抗清運(yùn)動激烈的寧波,《心史》中的詩篇激勵(lì)著遺民的斗志??骨迨『?,寧波遺民讀著鄭思肖的詩文,少了幾分歌詠和激憤,多了些悲涼和絕望。因類似的遭遇和情感的共鳴,《心史》得到寧波遺民群體高度認(rèn)可,被廣泛閱讀和題詠。

關(guān)鍵詞:《心史》;清初;寧波;遺民;閱讀

遺民,即不仕新朝、拒絕認(rèn)同新朝的人。自宋朝以來,士大夫受程朱理學(xué)影響節(jié)義觀念強(qiáng)化,期間發(fā)生王朝數(shù)次夷夏交替,因此產(chǎn)生了數(shù)量龐大的遺民和詩作。王朝更替之時(shí),一些詩作產(chǎn)生了跨時(shí)代的傳播和共鳴,其中以宋朝遺民鄭思肖《心史》的傳播為最。在明清鼎革之際,寧波遺民群體龐大,留下許多遺民詩。作為遺民的后代,學(xué)者全祖望窮盡一生精力,收錄家鄉(xiāng)寧波抗清志士和遺民的詩歌,編成《續(xù)甬上耆舊詩》三十三卷。在這些詩歌里,《心史》一書及其作者鄭思肖常被提及,或歌頌其志的,或以之自比的,或睹書生情。這些甬上遺民閱讀、題詠《心史》的詩篇,穿過數(shù)百年的歷史,與鄭思肖《心史》的情感遙相呼應(yīng)。

一、井底藏詩——《心史》的發(fā)現(xiàn)及鄭思肖其人

《心史》的發(fā)現(xiàn)頗具傳奇色彩。崇禎十一年(1638)冬天,蘇州大旱,承天寺僧人浚井求水,挖到了一個(gè)鐵盒子,層層密封,僧人不敢開啟,供在佛龕里。這事不久傳遍了蘇州城,圍觀者日眾,僧人在慫恿之下開了鐵函,只見外包紙中間寫著“大宋鐵函經(jīng)”“德祐九年佛生日封”,旁邊有兩行對聯(lián)“大宋世界無窮無極,此書出日一切皆吉”;內(nèi)包紙上寫有“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鐵函內(nèi)有一書,名《心史》,分上下兩冊,有詩250首,文30篇,自序5篇。沉在井里350多年《心史》重見天日,轟動江南。

鄭思肖(1241~1318年),宋末詩人、畫家,福建連江人。宋亡后寄居蘇州寺廟中,改名思肖(“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號所南,表明不忘故國之志;所畫蘭花皆無根泥,寓意國土淪喪,無所依歸,但仍不畏風(fēng)霜,孤高自傲。民間曾有“鄭所南乃在野之文天祥,文天祥乃在位之鄭所南”的說法?!缎氖贰访媸篮?,引起了江蘇巡撫張國維關(guān)注,他立即捐資刊刻出版,同年又有閩籍南京士人林古度、曹學(xué)佺再版,一時(shí)廣泛流布。時(shí)值內(nèi)憂外患,士人讀之,引起強(qiáng)烈的共鳴。

二、亡國征兆?——錢肅樂讀《心史》

第一位閱讀、題詠《心史》一書的甬上士人是錢肅樂(1606-1648年)。蘇州發(fā)現(xiàn)《心史》的消息很快傳到太倉,當(dāng)時(shí)錢肅樂任太倉知州,離發(fā)現(xiàn)地蘇州不遠(yuǎn)。錢肅樂在第一時(shí)間讀到了《心史》,被作者的不忘故國之志所感動,作《讀鄭所南〈心史〉詩》十首,并寄給了當(dāng)?shù)厥咳祟櫻孜洹w莊。錢肅樂還將十首詩單行刊刻供人傳閱(臺北故宮博物院有收藏),有如當(dāng)今的傳單一樣。錢肅樂在詩序中說:“士君子不可一日遭《心史》之事,而不可一日不存《心史》之心。此心之失,則人而禽獸矣,中國而夷狄矣……”。但四年之后,錢肅樂即“遭《心史》之事”——亡國,他以“《心史》之心”在寧波舉兵抗清,兵敗后病亡。所以,同鄉(xiāng)李鄴嗣后來作詩悼念錢氏:“奚為獨(dú)鐫詩,哭酹鄭思肖?”說的是為什么錢氏為鄭思肖刻印詩篇呢?難道是冥冥中注定,鄭思肖的遭遇要在作者錢肅樂身上重演?而這遭遇又是來得多么迅速!

與錢肅樂情形相似的還有甬上藏書家陸寶(1581—1661)?!缎氖贰访媸啦痪?,陸寶作長詩《鄭所南憤元代宋,作〈心史〉沉井,近吳僧浚井得之,感賦一首》。清軍入關(guān)后,以全部家產(chǎn)捐輸軍餉,藏書散盡,事敗后遁跡山林。

三、亂中讀《心史》——抗清戰(zhàn)斗中的精神支柱

明王朝覆滅之后,民間的抗清斗爭此起彼伏,浙東地區(qū)尤其持久慘烈。鄭思肖《心史》在浙東士人中影響巨大,甚至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撐之一。董守諭(1596—1664)組《心史》中的詩句悼念兵部尚書李向中:“寒菊不落北,生花亦向南”。詩序記載,李向中“避兵舟山,以居憂不仕。獨(dú)坐對客,唯《心史》一編?!?/p>

南明抗清領(lǐng)袖、鄞人張蒼水(1620-1664年),在海上抗清二十年,最終被捕就義,有詩集《奇零草》。在他的詩序、詩集中,隨處可見《心史》的影子,可見《心史》對這位戰(zhàn)斗中的詩人的影響。在自序中說,自己沒能討賊復(fù)仇,豈能以詩作求知于后世呢?然而自己亦如陶淵明、杜少陵、鄭思肖一樣,“其志可哀,其精誠可念”,故收集零星尚存的詩篇結(jié)為詩集。庚子(1660年)有《得朱子成書》詩:“異日傳《心史》,孤忠冀見收”,希望自己舍生取義之后,詩作能像《心史》一樣,讓世人見到自己的孤膽忠心。

四、“一心中國夢”——遺民的精神寄托

抗清失敗后,寧波士人與鄭思肖一樣,成為遺民,不得不接受亡國的事實(shí)。此時(shí)的他們讀著鄭思肖的詩文,少了幾分歌詠和激憤,多了些悲涼、絕望和決絕,正如鄭思肖的名句所言:“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王嗣奭(1566-1648年),浙江鄞縣人,是研究杜詩的著名學(xué)者,著有《杜臆》,闡發(fā)杜詩意旨。清兵南下時(shí),年已八十,有六言詩《讀鄭所南〈心史〉》六首。讀著鄭詩,有“傳來字字血濺,讀罷人人淚潸”的老淚縱橫,也有“大明撻虜犁庭,泉底寒灰再熱”這般八秩老人獨(dú)有的冷靜,冷靜背后又有著深刻的痛楚。

董德偁(1603-1661年),董守諭之族弟。據(jù)全祖望記載,乙酉年清軍渡江作戰(zhàn),董德偁破家輸餉支援抗清,事敗后??v酒,生活貧苦,仍奔波營救抗清人士。順治十八年(1661)逝世,張蒼水在海上寄《挽董天鑒孝廉》詩哭之。董德偁作有《和〈心史〉》:“世亂詩人共解吟,誰分漢語與吳音。燕尋王謝迷巢路,鵡向巴川問主心。海國朝朝明日月,衣冠處處匿山林。投鞭競欲夸精衛(wèi),莫測吞舟浪里尋。”詩人自比找不到歸巢的燕子,但心如子規(guī)思念故國,又如填海的精衛(wèi),被吞沒在浪里;華夏衣冠隱匿于山林,但心中依然每日升起光明(雙關(guān)“明朝”)的日月,如鄭思肖之于大宋一樣。

遺民詩人周齊曾(1603-1671年),崇禎十六年(1643)進(jìn)士,明亡后隱遁在四明山榆林村(榆林可謂是當(dāng)時(shí)的遺民詩人村),削發(fā)出家,人稱“野和尚”。作者與鄭思肖同為遺民,同入佛家,常常翻讀《心史》。嘗作《讀〈心史〉》一詩:“只好將心當(dāng)棗梨,略鐫孤憤許誰知?何期恨抱崩天日,正值函才出井時(shí)。若為今人先屬筆,漫云往事舊題詩。幾番欲讀仍掩卷,山月窗虛叫子規(guī)?!弊髡吒袊@《心史》才從井底挖出,就遇到崩天之日,鄭氏那些力透紙背的詩文,仿佛是為今人所寫,讓人感慨萬千。

林時(shí)躍(1609-1663年),鄞縣人,入清后,隱居山林,好友華夏夫婦殉國后,撫養(yǎng)其子女。同海上抗清的張蒼水書信密通,張氏兵敗后林氏郁郁而卒。在數(shù)首詩中林時(shí)躍提到《心史》,如《聞諸公寒眺大江,時(shí)適攜鄭所南〈心史〉,俯仰古今,遂哭之怮》:“極望寒濤萬頃愁,千年遺淚作長流。無邊韻事空函史,可奈傷心獨(dú)倚樓?!碧旌貎?,眺望長江,仿佛又看到清兵渡江南下、踐踏江南衣冠的悲慘場面,讀著鄭所南的詩,不禁怮哭,眼前涌來的波濤如萬頃愁緒,滾滾東流的江水如遺民的眼淚,流淌千年也不干涸。這是何等深徹的家國之恨!

余浱有詩《同鄴嗣讀〈心史〉》。余浱,字霖田,生卒不詳,全祖望稱他是遺民隱君,“所居在李丈杲堂巷中,昕夕唱和?!崩铌教茫?622-1680年),即鄴嗣,號東洲遺老,清初甬上詩人領(lǐng)袖,編有《甬上耆舊詩》。其父參與抗清被捕,死于獄中,他也被關(guān)在馬廄里七十天,被萬泰救出,此后自己也多次參與營救抗清人士。余浱與李鄴嗣同為遺民,亦為鄰居,故過從甚密,曾同讀《心史》,余氏作詩紀(jì)其事,詩曰:“坐臥窮陰只一樓,大江城外早辭秋。南來潮汐猶今日,北去衣冠再古囚……”兩人在樓前小院讀《心史》,想象長江邊的南京城已入深冬,寒氣襲人,蒙古鐵蹄南下踏來,仿佛今日之事,華夏民族再度成為亡國之囚?!蔼q今日”、“再古囚”一語連通宋末與當(dāng)時(shí)之事,歷史驚人地重現(xiàn)。

除以上詠?zhàn)x《心史》之詩外,尚有許多詩篇引用《心史》之句、或用典故,如張蒼水《挽華吉甫明經(jīng)》:“逝去樓頭堪作賦,投來鐵匣尚留詩”,黃宗羲《申山人墓》:“樓頭曾記南屏嘴,井底長沉德祐年”,李鄴嗣《題甬上耆舊詩未刻十卷后》:“埋山沉井須臾出,豈待他年定是非”,林時(shí)躍《挽無界先生》:“好將逸史沉眢井,勝有遺文埋石倉”等,數(shù)量眾多。還有布衣詩人周西立遺囑:“死后,當(dāng)盡取吾所著書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jiǎng)t可比之鄭所南《心史》”效法鄭思肖而墓中藏書。

五、余論:閱讀的共鳴

閱讀,是人認(rèn)識世界和自身的過程,通過閱讀,可以與自身經(jīng)驗(yàn)之外的大千世界發(fā)身聯(lián)系——既可以分享差異性,又能尋找到同質(zhì)性。明朝滅亡后的寧波遺民,閱讀宋末遺民詩文,因類似的遭遇、共持的節(jié)操、相通的情感,而與三百多年前的作者產(chǎn)生強(qiáng)烈共鳴?!缎氖贰吩谇宄躔线z民群體被高度認(rèn)可,而被閱讀、題詠和效仿。乾隆以后,《心史》被禁毀,士人閱讀《心史》的機(jī)會減少、政治風(fēng)險(xiǎn)增加,題詠《心史》的詩歌也變得罕見。進(jìn)入近代,外敵入侵,國家風(fēng)雨飄搖,飽受欺侮,《心史》重新被仁人志士關(guān)注、閱讀,包括章太炎、梁啟超、陶成章、柳亞子等。誠如詩人揭重熙所言:“井中有《心史》,千載是知音?!?/p>

參考文獻(xiàn):

[1](清)全祖望編選.續(xù)甬上耆舊詩[M].寧波出版社,2003.

[2]陳康福.井中奇書新考[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

[3](明)張煌言,周東旭注.蒼水詩注[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遺民寧波閱讀
一圖讀懂寧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樂(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寧波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西夏學(xué)(2017年2期)2017-10-24 05:34:22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guān)系
蒙元時(shí)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jié)合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xué)習(xí)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騎驢”出發(fā)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xué):“吻醒”文本的過程
临安市| 延川县| 枞阳县| 当雄县| 大荔县| 腾冲县| 汉阴县| 南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光山县| 香河县| 丁青县| 九江市| 天柱县| 沧源| 崇仁县| 遂宁市| 阳曲县| 中宁县| 陇南市| 灵丘县| 东宁县| 庆安县| 阜新市| 仙游县| 柘城县| 罗源县| 长子县| 清涧县| 合阳县| 湖南省| 牡丹江市| 葵青区| 当雄县| 曲阜市| 永嘉县| 藁城市| 新田县| 武隆县| 望谟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