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引導”與“活動”并行的初一心理課堂

2019-08-17 02:01陳蓉蓉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9期
關鍵詞:心理課引導活動

陳蓉蓉

〔摘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當前學校心理健康干預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本文由教學實踐出發(fā),從“引導式”教學,重“全員參與”的活動設計和教師的有效引導,論述如何上好初一年級的心理課。

〔關鍵詞〕初一;心理課;活動;引導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9-0036-03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當前學校心理健康干預的最有效方式之一[1] 。因此,大力提高學校心理教育課程的實效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同于學科課程,旨在促進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增強社會適應,它指向學生的個體經(jīng)歷與生活經(jīng)驗,并由此出發(fā),讓學生充分體驗,分享感悟、提升內(nèi)化,由此拓寬豐富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2]。? 本文從“引導式”教學,重“全員參與”的活動設計和教師的有效引導,引導與活動并行的要求,簡要談一談對如何上好初一心理課的粗淺的認識。

一、“引導式”教學

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心理課強調(diào)從體驗到認知的教學模式,“引導式”教學是較為理想的一種模式。所謂“引導”,是在學生積極參與和教師有目的和方法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完成感受—感知—感悟的過程,來達成預期的課程目標。一方面,它要借鑒團體心理咨詢的方法,通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營造有利于課堂的“場”,利于課堂生成。從團體動力學角度看,團體絕不是互不相干的個體結合,而是有聯(lián)系的個體間的一組關系,團體內(nèi)部建立一定的規(guī)范和價值,強有力地把個體成員的動機、需求與團體目標結合在一起,使團體行為深入影響個體行為[3]。這個以“團體動力學”為要點設計的教學思路符合不同學段的心理輔導課。另一方面,它側重的是引導、啟發(fā),而不是說教和指導。教師要著力利用一系列方法、不同的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的體驗更加充分,同時本著激勵、啟發(fā)和引導的原則,營造真誠、尊重、開放自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樂于敞開心扉體驗、感受,并且在這個重引導的過程中,強調(diào)教師對學生課堂反應的回饋要更加細膩、入情入理。

心理課重體驗和分享,“引導式”教學則是要老師首先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在有充分體驗的前提下,鼓勵分享感受和感悟,讓學生在自感、自悟中不斷內(nèi)化,提高心理品質(zhì)。借鑒于“誘導式教學模式”[4] ,“引導式”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操作體驗—問題感知—交流感悟。創(chuàng)設情境是很關鍵的,首先是要吸引住注意力和激發(fā)興趣。情境的設置要符合初一學生的認知特征,盡量選擇身邊的事例,學生才會產(chǎn)生“我想說”“我要說”的沖動。其次,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要能調(diào)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與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緊密相連。在一系列的課程中,情境的設置也要更富于變化。在操作體驗中,教師一方面要以溫暖、尊重、理解和接納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特別是要盡量照顧到部分想“展示”又不敢“展示”的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這個操作背后的個人當下的真實體驗。在問題感知階段,教師針對學生的體驗,在認知層面上下功夫,通過一系列漸進的、有邏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并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進而形成合理的觀念,表現(xiàn)出心理健康的行為。在最后的交流感悟階段,教師引導同學作課堂分享,在前期的課堂積淀和良好課堂氛圍的烘托下,鼓勵分享,互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和講解,只是在必要時加以有效引導。

“引導式”教學主要是活動與教師引導相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內(nèi)心世界,在群體的互動中達到互助和自助。它不是講授和活動的簡單相加,特別是在“導”上,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要上好一節(jié)心理課,老師必須不斷修煉內(nèi)功。

二、要在“全員參與”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人的心理品質(zhì)

活動型課程是現(xiàn)在心理課教學的導向,這里所指的“活動”涵蓋一些心理課堂可能會見到的“活動”。我們見到有時由于一些限制,“活動”可能局限在部分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旁觀者,因此要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盡量創(chuàng)造“全員參與”的活動形式。

從硬件上看,為盡量保證全員參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提供“游戲活動”與“討論分享”靈活更替的場地。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需要開展較多的游戲活動,而且要盡可能保證全員參與的話,教室空間要大一些(至少比原用教室大一倍),不擺放固定的桌子,椅子可以靈活搬動。有條件的學校應設心理輔導活動的專用教室。這種教室里不擺放固定的桌子,鋪以木地板,學生活動或席地而坐時,可以在一種輕松、自然、安全的狀態(tài)中進行游戲和討論。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參與各式各樣活動的積極性都高,因此如果能提供這種空間環(huán)境,相信會達到更好的課堂實效。

所謂的“全員參與”不只是指從硬件上要求保證全員參與,更多的是一種“軟件”上的要求。這里的“全員參與”更多的是指一種參與度更高的人際互動,并且是更多的生生互動。人際互動是團體心理治療的引擎[5]。從課堂來看,人際互動強的心理課才是更富有趣味和流動性的。我們可以見到,參與面廣并帶有人際互動性質(zhì)的暖身活動通常都會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相反,我們也見到部分不好的活動,只是邀請部分同學(比如10個),剩下的40個同學其實是沒有參與人際互動的,可能只是上了一堂“假”心理課。教師要盡可能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班級生生間觀點、情感體驗的碰撞,增強他們的交流意愿,加大人際互動的力度。心理課沒有考試要求,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時也不強,加之初一年級學生相對活潑好動,注意力有時也不能集中,因此光靠老師點名提問,學生回答的弱人際互動是不夠的(有時也需要)。我們要采用一些更開放、間接的方式開展互動。比如當同學回答后,可以由他在全班范圍內(nèi)邀請下一位同學/異性同學回答,增強生生互動,或者借用小組學習模式,針對某個要討論的問題,預先分組,等待某些小組發(fā)言完畢后,再引導其他小組思考“你們贊同他們的觀點嗎?”,這樣學生的參與感就更強。當然這里所說的人際互動要是正向、真誠開放、不帶任何攻擊性的。為了提高活動參與的廣度,根據(jù)主題和課程內(nèi)容需要,心理教師需要設計更靈活的活動,同時輔以必要的引導,以使課堂人際參與更加生動,學生個性更加立體、感受更加豐富。

三、教師有效引導是心理課成功的關鍵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生主體參與、深入體驗、積極感悟內(nèi)化的自我教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是教導者,而是引導者。教師有效引導是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的關鍵,對于初一年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仍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準確把握主題思想是有效引導的關鍵。心理課的主題來源于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引導就是要促使學生獲得對這一問題的正確觀念、態(tài)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對這一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就是主題思想,它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靈魂,決定著課堂引導的價值取向和課堂生成的深刻性。主題思想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各種看法、見解,教師就難以進行具體有效的提升,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前后矛盾,甚至偏離主題的現(xiàn)象。

第二,掌握相關問題的知識背景是有效引導的基礎。主題思想的準確把握反映了教師對問題的理性思考,這建立在教師對相關問題知識背景的了解與掌握的基礎之上。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難以對問題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同時,心理課的生成性決定了學生多元、個性的經(jīng)驗表達。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生成,教師該問什么,說什么,該如何進一步地引領提升,更是以相關知識的儲備為基礎的。

第三,了解輔導對象是有效引導的前提。教師僅僅做好相關問題的知識準備是不夠的,還要深入了解學生。從教學論的角度來講,就是要備學生。要備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而明確其所思、所想和所感:學生會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會怎么處理;學生會有哪些不當?shù)挠^念、片面的認識、處理方式;課堂上,學生會說什么,會怎么表達;等等。備學生,還要備不同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盡管同年齡段學生有著共性的心理特點,但不同班級長期形成的班風、班貌、班級文化都會深深影響課堂的互動生成。針對不同班級的整體特點,教師如何問、如何導就有差別。如有的班級問題的開放性可以大一些,而有的班級問題要聚焦;有的班級不用多問,給學生空間,稍加點撥即可;而有的班級需要不斷地啟發(fā),需要設問、追問、反問等層層引導。

第四,緊緊圍繞活動目標,保證引導的方向與主線。教師引導必然要以活動目標為依據(jù),否則引導極易偏離主線。各個目標通過一個個具體活動得以實現(xiàn)。教師要明確每一個活動的具體目標,清晰把握每一個活動的目的,從而緊緊圍繞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6]。如“優(yōu)點轟炸”這一活動,用在自信心培養(yǎng)的主題課中,其目標是使學生肯定自己,那么教師應更多地引導被轟炸的學生分享被轟炸時的感受。用在“學會贊美”主題課中,其目標是使學生體會贊美別人的內(nèi)心感受,教師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引導轟炸者談轟炸別人時的感受。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的引導極易被學生那些細枝末節(jié)甚至與主題無關的分享所牽制,重點內(nèi)容、中心內(nèi)容被無關內(nèi)容所沖淡,其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圍繞活動目標引導。面對學生的多元生成,教師要以活動目標為導向,引領學生聚焦目標、突出重點、層層深入。

第五,恰當運用團體輔導技術,提升引導質(zhì)量。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施過程實質(zhì)上是團體輔導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團體輔導者,而不是教育者。教師應學習與運用團體輔導技術,催化班級團體動力,有效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師,最基本的應該掌握并能夠熟練運用提問、復述、澄清、自我表露、摘要等輔導技術,以有效地提升課堂引導質(zhì)量[7]。

要上好一堂心理課需要把握的因素很多,本文所談的也只是粗淺的認識。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上好心理課可能沒有固定的方法,但貴在得法,這里的得法,在我理解,更多應是指在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心理教師個人的特色、特長,更有意義地完成每一堂心理課。

參考文獻

[1]顧明遠.重視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08,(8):1.

[2]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3]鄭渝萍.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心理課上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4):22-23.

[4]王海英,成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廣角,2010(20):56-58.

[5]Irvin D.Yalom,Molyn Leszcz著.李鳴,李敏譯.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際(第五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

[6]周曉芳,葉曉敏,陳海德等.心理活動課輔導目標設計之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9):22-23.

[7]杰拉爾德·柯瑞,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zhèn)僑聲中學,晉江,362200)

編輯/劉 芳 終校/劉永勝

猜你喜歡
心理課引導活動
“活動隨手拍”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yōu)秀作品展示
同課異構
心理課片段教學技巧探索
教師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運用
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xiàn)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精心引導,實現(xiàn)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于光影中休整心靈在故事中解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