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辨性寫作是運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批判思維,以實證、推理、批判發(fā)現(xiàn)的方式,不限文體地自由、個性和創(chuàng)意地表達。思辨性寫作具有多樣性、普遍性和矛盾性的特點。它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獨立意識,深度思考自身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培養(yǎng)人才。但目前學生的思辨性寫作狀況遇到困境,本文從五個方面提出思辨性寫作策略,相信學生們通過不斷努力,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思辨性寫作;寫作策略;展望
一、 引言
新課程標準在學習任務群中提出“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發(fā)展實證、推理、批判發(fā)現(xiàn)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維水平?!蓖瑫r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但目前卻進入了尷尬的局面,現(xiàn)在學生的思辨性寫作實際能力普遍并不理想,出現(xiàn)文字表達能力堪憂,邏輯思維能力差,缺乏自我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等等問題。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有三點,一是缺乏思辨性寫作的主動性。應試教育的弊端在于學生被動式學習后,失去了對語言文字和寫作的熱愛。因此,學生對寫作缺乏積極主動的刻意練習。
二是缺乏思辨性能力。中小學的寫作課堂中,因?qū)懽饔^念是以應付考試為主,寫作模式套路模式化,死記硬背優(yōu)秀作文,缺乏個人思辨性的見解和直覺感知思維,以至于無法有邏輯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是缺乏思辨性材料。學生課余生活被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占據(jù)大量時間,對語文課外閱讀花費較少的精力和時間。缺乏文化知識積累,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缺乏思考,更沒有思辨哪些材料適合觀點論證的能力。
因此,重視思辨性寫作和新課程標準相呼應,更是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提高學生的思辨性能力,有助于提升思辨性寫作水平,同時在寫作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兩者相互促進。
二、 思辨性寫作的重要性
通常學生會遇到這些類似的情況,上完一節(jié)課,讀完一本書,聽完一次講座時,會感慨很有收獲。可是,若讓同學有條理地闡述觀點,大多數(shù)的回答偏于感性和缺乏邏輯條理性。這是因為學生在聽的時候,很容易只聽字眼句子,浮于字面意思,沒有辯證深入思考,所以難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因此,這就突出思辨能力的重要性,重在培養(yǎng)學生實證、推理、批判發(fā)現(xiàn)的能力。
首先,思辨性寫作是對大腦中想法的梳理。人最難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自己,所以可以通過思辨性寫作,幫助我們深度思考,通過實證舉例論證,更加了解自己。思辨性寫作會讓寫作者感受到高度的精神愉悅。投入到專注思考的狀態(tài),有條理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其次,思辨性寫作可以深層次傳達情感和信息。讓難以言表的心聲通過思辨性寫作的方式架起一座橋梁,和別人建立較深層次的溝通,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學習工作中,幫助我們清晰地梳理,列提綱寫作,使得邏輯清晰,內(nèi)容飽滿。
最后,思辨性寫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和其他類型寫作相比,思辨性寫作的獨特之處,是更價重視將內(nèi)容系統(tǒng)化和案例邏輯化,展現(xiàn)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
總之,思辨性寫作的具有獨特的魅力,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獨立意識,深度思考自身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為建設創(chuàng)新性國家培養(yǎng)人才。
三、 思辨性寫作的含義
明確思辨性寫作的含義,對深入認識思辨性寫作的特點,提升寫作策略至關重要。
首先,思辨性寫作包含“思辨”和“寫作”兩個維度?!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思辨”有兩種釋義:一是哲學上指運用邏輯推導而進行純理論、純概念的思考。二是思考辨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p>
那么何為思辨性寫作?姑且定義思辨性寫作是一種運用邏輯推導的、思考辨析的方式進行的自由、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
其次,陳俊忠認為“思辨原則要求作者同時運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邏輯思維,由分析、判斷、概念和推理組成。分析是問題的分解;判斷是對事物本質(zhì)的是非優(yōu)劣的定性。概念問題,重點在于對關鍵的抽象術語的提煉與解說;推理是觀點推論,是深度探究?!惫P者認為,這個定義較為全面的闡釋了思辨原則的概念,而思辨性寫作同時也重視實證和批判發(fā)現(xiàn)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最后,思辨性寫作適合什么文體,有學者認為它適合說理文,說理才有思辨,實則是片面的。思辨性寫作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發(fā)現(xiàn)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因此,筆者認為不局限某種體裁。
綜上所述,思辨性寫作是運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批判思維,以實證、推理、批判發(fā)現(xiàn)的方式,不限文體地自由、個性和創(chuàng)意地表達。
四、 思辨性寫作的特點
思辨性寫作,不僅能揭示事物的內(nèi)涵,而且能使寫作者有高度的精神愉悅感,表達自己的觀點。下面分別從三方面概括思辨性寫作的特點,多樣性、普遍性和矛盾性。
一是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是指對人和事物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問題。對于同一事件,學生可以從人和事物的性質(zhì)、發(fā)展趨勢和方向、空間和范圍多維度進行辨析思考。進一步可從內(nèi)部原因和外部表現(xiàn)、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和非本質(zhì)特征、偶然因素和必然結(jié)果、整體與部分、歷史與現(xiàn)實未來的關系等等角度展開分析、推理和實證。
二是具有整體性的特點。思辨性寫作的觀點要用統(tǒng)一整體的方式看待問題,反對孤立的看待問題。在此用哲學的觀點總結(jié)思辨性寫作的特點,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事物內(nèi)部的各部分、要素、環(huán)節(jié)是相互聯(lián)系的。
三是具有矛盾性的特點。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中,思辨性寫作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待問題,同一事物在不同發(fā)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且在表達上往往是相對、相反的形式。
綜上所述,筆者總結(jié)思辨性寫作具有三大特點,多樣性、整體性和矛盾性。思辨性寫作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培養(yǎng)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偨Y(jié)其特點有助于引起學生探索多角度探索,用整體和矛盾的眼光看待事物,切實提高自身思辨水平。
五、 思辨性寫作的策略
《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么都能寫》的作者勞拉·布朗認為,寫作需要明確目標、確定讀者、用頭腦風暴總結(jié)出中心思想、組織內(nèi)容、寫初稿以及修改。
因此,關于思辨性寫作的提升策略,將從五個方面展開,一是緊扣思辨主題,二是精選佐證材料,三是梳理思辨思路、四是選擇思辨方法、五是修改思辨語言。
(一) 緊扣思辨主題
在思辨性寫作前,明確自己的寫作觀點,是為了實現(xiàn)哪種表達意圖,是為了確認所發(fā)生事情的意義、評價事情的長處和短處還是為了指出解決問題的最恰當?shù)姆绞降鹊纫鈭D。思辨性寫作的讀者是哪些群體,能否接受你的表達方式,如何有效地表達思辨性寫作意圖,有沒有體現(xiàn)出重要性和意義性?
所以,緊扣思辨主題,要處理好材料與話題之間的關系,確保自己圍繞主題展開。
(二) 精選佐證材料
思辨性寫作需要儲備大量的思辨性素材,展現(xiàn)出對引用材料進行篩選和比較。因此,建立思辨性素材庫,選擇恰當材料佐證論點是重中之重。
首先,思辨素材庫的建設來源于日常生活,名人名言和網(wǎng)絡。在整理素材時,學生會產(chǎn)生很多好的想法以及靈感,及時記下來,并且定時復習。學會對素材進行分析聯(lián)系,能夠分清因果關系。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深入的人生思考,日積月累,便能形成具有獨特性的豐富素材庫。
其次,要謹記素材是為思辨性主題服務的。我們在寫作時,借助不同的平臺進行搜索,找到更多的素材和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在信息全球化的時代,網(wǎng)絡大大豐富了我們的寫作素材庫,不再局限書本電影和課堂講座。除此以外,還有百度豆瓣,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熱點,這些更是真實的互動區(qū)。
最后,經(jīng)常復習素材庫。“磨刀不誤砍柴工”,為了更好的對素材運用和管理,找出適合的論證,經(jīng)常復習以便在寫作時精準配對合適的材料,加以修改后為文章服務。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可以在我們寫作時輸送源源不斷的靈感。
(三) 梳理思辨思路
思辨性寫作的論證過程要清晰和符合邏輯,才能突出文章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因此,一定要不斷去學著拆解優(yōu)秀文章的底層邏輯。
要學會拆分優(yōu)秀的文章,從標題、開頭、故事,觀點等等具體細節(jié)拆解,這比泛泛閱讀百篇文章要有效果。深入思考那個故事打動了你?拆解完后學以致用,思考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段落之間是如何銜接的,這有助于理清思辨性寫作的思路。
拆分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能力,思維導圖將是未來教學重要的方法之一??梢赃\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綱要拆分,分析彼此的關聯(lián)性,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底層邏輯。
總之,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邏輯更加清晰,提高思辨性寫作深度。
(四) 選擇思辨方法
思辨性寫作水平的高低是學生的底層思維和認知,寫作技巧只是作為你傳達思維方式的手段。所以選擇恰當?shù)乃急娣椒ㄓ兄诙嘟嵌人伎己团囵B(yǎng)思辨力。
一是審視性思辨,認真地看待生活中的經(jīng)驗之談和真理標準,保有懷疑精神和求真反思精神,不唯書不唯權。
比如我們常談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屠呦呦在從中藥里提取抗瘧藥的實踐中失敗了“190次”,她沒有相信“實踐標準”,而是堅守了自己的“中藥中可以找到抗瘧藥”的信念,最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果屠呦呦也相信“實踐標準”,那她就無法探索出拯救數(shù)百萬人生命的藥物。
二是轉(zhuǎn)化性思辨,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即對立面之間也有互通性。針對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分享,可以提前準備好思辨性材料,盡情發(fā)揮學生的思辨才能,老師可做適當?shù)目偨Y(jié)。比如“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與失敗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讓學生談談什么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這樣的思辨方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三是依存性思辨,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思考辨析時不能脫離與之相關的事物,考慮到彼此之間相互滲透和貫通。
(五) 修改思辨語言
思辨性寫作是強調(diào)清晰的邏輯性寫作和非虛構(gòu)寫作。對自己寫的內(nèi)容進行不斷修改和仔細深度。不斷閱讀、不斷思考、不斷運用實踐,才能更好地做到思辨性寫作。
首先,立足讀者的角度。寫作是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以讀者思維看待寫作。
但大很多同學常寫著就抒發(fā)感情去了,缺乏邏輯和論據(jù)支撐。因此,修改的過程中看作文是否有偏題跑題現(xiàn)象,所選材料是否恰當,邏輯論證是否闡述清楚。
所以作者需思考所寫的每句話是否圍繞主題,如果不是,就把它刪掉。作者可以思考以下問題:你的寫作對象是誰?讀者是哪些人?這群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誰?如果是寫給讀者看的,就要把讀者放在第一位。怎么講才能講清楚,而不需要多于累贅的文字。
其次,進行思辨性修改。無論前期寫作有多認真,改的功夫必不可少。修改比寫更重要,寫完后定要再花時間去改一下。
批判性思維是對他人觀點的審視性思考,不是一味地抹殺否認別人的觀點。修改時用理性思維,讀者的身份審視內(nèi)容,刪除不合適的部分,這樣的文章既有邏輯也有真實情感。
總之,寫作后的二次修改,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思考當時為何會用這個觀點和案例,梳理思辨性思路,修改思辨性語言,更是提高了思辨能力。
六、 思辨性寫作的展望
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思辨性寫作的傳播是可以經(jīng)歷時代的考驗,是建立在人類思維不斷反思的基礎上。
首先,思辨性寫作要做到我手寫我心。寫作不應該是像一種空洞的或者機械化的練習,相反的,學生應該在寫作過程中學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并做到我手寫我心。
其次,思辨性寫作采用合適的論據(jù)。寫作教的不是文學寫作,而是學術論證,如何在議論時采用合適的證據(jù),且能反駁他人提出的有說服力的論點。寫作課不僅僅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更是在引導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有獨特見解的思考者。思辨性寫作展示了學生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
最后,思辨性寫作是為了生產(chǎn)出有價值有深度的文章。要想寫出好作品,除了必要的寫作技能,還要有廣泛的閱讀,要多讀書,多讀理論書,多讀整本理論書,從而建立深厚的知識儲備。通過分析閱讀去做一些思維上的訓練和深入思考。
綜上所述,從傳授知識到注重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結(jié)構(gòu),相信學生們通過不斷努力練習思辨性寫作,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陳俊忠.“具體思辨性”評論文的寫作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9):8-10.
作者簡介:
劉勝男,浙江省溫州市,溫州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