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存堂
【關鍵詞】 詩歌鑒賞;知人論世;屈原;王維;杜甫;李清照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95—01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燦若群星的中國詩歌如果從《詩經(jīng)》算起,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因此教給學生詩歌鑒賞方法,提高學生詩歌鑒賞水平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就不得不運用“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本文筆者就結(jié)合教學體會,來談談“知人論世”在詩歌鑒賞中的運用。
知人論世最初是由孟子提出的,“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孟子認為,詩歌內(nèi)容與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只有知其人,論其世,才能客觀、正確地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這應該成為我們鑒賞詩歌的方法。
例如,讀屈原的《湘夫人》,如果不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九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會把《湘夫人》當成是一首寫男女水神死生契闊、會合無緣的愛情悲劇的詩歌,當“知人論世”后,才能正確把握這首詩的主旨。屈原寫這首詩時,被楚懷王疏遠并且被放逐到沅湘一帶。但他一直希望懷王能回心轉(zhuǎn)意,召他回郢都為國效力。詩言志,剝?nèi)チ藧矍榈谋韺?,我們看到湘君對湘夫人的?zhí)著追求和癡情,失望、惆悵、哀怨、焦慮,但又滿懷期待,這正與詩人身世悲劇相對應;湘君期約難遇、可望難即的悲劇情景,正好與屈原一再被楚王疏遠、流放的遭遇相對應;湘君對真摯愛情、美滿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寄托著屈原對政治理想、復興事業(yè)的至死不渝;湘君在無可奈何情況下的“逍遙容與”,融進了屈原在人生艱難處境中的寬解自慰??梢姡绻贿\用“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對此詩的理解難免會流于浮淺。
同樣,對于王維的那些山水田園詩,光欣賞其“詩中有畫”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了解王維思想中亦儒、亦道、亦釋而又非儒、非道、非釋的特殊品性,生活在大唐盛世的王維,既追求學優(yōu)則仕、建功立業(yè)的生活,又追求自然淡泊、清靜無為的生活。受母親的影響,王維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信徒,他醉心修禪,詩中融入了佛理,而且詩佛融合之恰,在我國詩歌史上很是罕見。如《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泵枥L了一個極其幽靜的境界??陀^上夜靜山空,主觀上清靜無為,寄寓了一種“不悲生死,不永寂滅”的禪理。王維就是從這禪理中悟得了世事皆空的禪意,并將山水田園作為一方凈土來慰藉心靈。而佛理禪宗主張屏除雜念,又有助于他入定靜思,審象于內(nèi)心,從中悟得禪趣。明確了王維的思想,也就能理解在王維的詩中“空”“閑”“靜”“無”等詞語比較多的緣由了。
知人論世還必須明確,詩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寫于不同時期、地點的詩歌,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旨趣。如杜甫詩中現(xiàn)存的三首《望岳》,其中只有早年寫的望東岳泰山的那首詩,表現(xiàn)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另外兩首由于寫于中年和晚年,詩人仕途不順,理想破滅,顛沛流離,所以感情顯得沉郁。再如李清照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她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表現(xiàn)她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以及同丈夫的相思別離之情。詞風清麗明快,韻調(diào)優(yōu)美,委婉含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就是例證。而后期(南渡之后)的詩作,主要寫她在離亂中的孤寂生活和國破家亡的悲苦心情,情調(diào)凄清哀婉?!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讀之感覺詩人凄慘之狀如在目前,令人唏噓不已。
知人論世還要全面了解詩人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風俗等背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洞察詩歌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和廣度,否則,就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誤解詩歌的主旨。如同是寫離別,漢末文人詩作中流露的大多是離別的哀怨:“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基調(diào)都是苦痛哀怨的,這與漢末社會動亂生靈涂炭的現(xiàn)實息息相關,也讓詩的內(nèi)容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而盛唐時期的離別詩呈現(xiàn)的是樂觀向上的感情基調(diào),“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這便是盛唐氣象在詩歌中的折射。
可見,知人論世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詩歌賞析方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才不至于陷于片面,才不會在鑒賞詩歌時斷章取義,管中窺豹,才能全面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境界,才能真正體會到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