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宮晨,秦凱,李定宇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腫瘤科,武漢 430030)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在我國女性患者中約居第7位[1]。放射治療(放療)是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可用于各期宮頸癌的治療,ⅡB-ⅣA期宮頸癌以放療為主。盡管放療技術有了顯著提高,但放療的同時仍不可避免地引起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放射性損傷,出現(xiàn)放療相關的并發(fā)癥。急性放射性直腸炎是宮頸癌放療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高達36%~75%[2-3]。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糞便帶血或黏液、里急后重感,嚴重的可能出現(xiàn)排便困難、腹痛、腸梗阻或腸瘺,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4]。目前我院對于較嚴重的放射性直腸炎患者多采用復方小檗堿保留灌腸,但部分患者癥狀可能仍難以緩解。文獻報道康復新液可用于保留灌腸[5-8]。本研究旨在比較康復新液聯(lián)用復方小檗堿保留灌腸,對比單用復方小檗堿治療放射性直腸炎的療效。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宮頸癌放療患者。采用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將急性放射性直腸炎分為5級,0級: 無變化;1級: 大便次數(shù)增多或大便習慣改變,直腸不適,無需用藥或止痛治療;2級: 腹瀉,需用抗副交感神經藥;黏液分泌增多,無需衛(wèi)生墊;直腸或腹部疼痛,需止痛藥;3級: 腹瀉,需腸外支持;重度黏液或血性分泌物增多,需衛(wèi)生墊;腹部膨脹;4級: 急性或亞急性腸梗阻,瘺或穿孔;胃腸道出血需輸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置管減壓。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確診為宮頸癌,年齡20~70歲;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外照射及腔內治療,且均為首次放療,并在放療期間出現(xiàn)≥2級的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無遠處轉移;無重要器官功能嚴重損傷;既往無直腸炎病史;排除第二原發(fā)腫瘤; 卡氏評分(KPS)≥70%。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腸穿孔、腸結核、潰瘍性直腸炎等患者;精神障礙、智力低下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患者分期均采用2009年FIGO分期。兩組患者年齡及臨床分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盆腔外照射放療靶區(qū)勾畫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調強放療,選擇X線,射線劑量為6 MV。根據2008年發(fā)表的宮頸癌靶區(qū)勾畫原則確定放療靶區(qū)[9],并根據2012年發(fā)表的正常組織靶區(qū)勾畫原則勾畫正常組織[10]。處方劑量:GTV 5400cGy/27F,CTV 4860cGy/27F。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出現(xiàn)癥狀當日開始行保留灌腸,時間持續(xù)2周。對照組僅采用復方小檗堿(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自制,規(guī)格:每瓶200 mL)保留灌腸,每天1次;治療組采用復方小檗堿每天保留灌腸1次,康復新液(四川好醫(yī)生攀西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1021834,規(guī)格:每瓶50 mL)每天保留灌腸1次。灌腸液均加溫至38~40 ℃,灌腸管插入肛門后約15 cm,灌腸液至少保留20 min。若癥狀加重達3級則暫停放療,待恢復后再行放療。記錄灌腸前(d0)及灌腸2周后(d15)患者的癥狀、大便次數(shù)、大便常規(guī)白細胞及紅細胞計數(shù)情況。
1.4療效評價 根據患者的癥狀、大便次數(shù)、大便常規(guī)白細胞及紅細胞計數(shù)情況的改變情況制定如下評價標準。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次數(shù)恢復到放療前水平或每天<2次,大便常規(guī)正常;部分緩解:臨床癥狀部分減輕,大便次數(shù)較放療前增加<4次·d-1或2~4次·d-1,大便常規(guī)白細胞及紅細胞計數(shù)較前減少>50%;無效: 臨床癥狀輕度改善或無緩解,大便次數(shù)較放療前增加>4次·d-1或>4次·d-1,大便常規(guī)白細胞及紅細胞計數(shù)較前減少<50%。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患者發(fā)生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分級情況 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4級急性放射性直腸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療效評價 治療組中有效率高達96.0%。而在對照組有效率為72.0%。治療組與對照組間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藥物安全性觀察 在治療組中,灌腸無效的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大便帶血及里急后重感,同時伴有雙下肢疼痛,難以行走,婦檢發(fā)現(xiàn)該患者存在嚴重的盆腔纖維化,推測灌腸無效可能與放療反應極重有關。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灌腸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放射性直腸炎是炎癥和直腸二次電離輻射損傷的結果,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的損傷。雖然目前放療技術得到了顯著的發(fā)展,放療期間對正常組織的保護更好,但直腸因在骨盆的位置相對固定,放射性直腸炎的發(fā)生率仍較高[11]。急性放射性直腸炎主要是由于在放療早期腸黏膜細胞增生受到抑制,小動脈受損、閉塞引起腸壁缺血糜爛,從而引起腸蠕動增強及腸痙攣,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及里急后重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目前放射性直腸炎主要采用抗炎、止痛、激素、止血、保留灌腸等方案[13-15],緩解患者的癥狀。國外學者曾報道高壓氧治療放射性直腸炎患者的情況,認為高壓氧治療可明顯改善直腸炎癥狀[16-17]。我院傳統(tǒng)使用復發(fā)小檗堿灌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癥狀改善并不明顯??祻托聻槊乐薮篌垢稍锵x體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有效成分為黏糖氨酸,具有去腐生肌、促進肉芽組織增生、促進細胞表皮生長和血管新生、改善胃腸黏膜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加速機體病損組織修復再生、抑菌消炎、消除水腫和提高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活性作用[5-8]。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復方小檗堿的基礎上加用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有效率較單用復方小檗堿組有顯著提高。
表1 患者年齡和臨床分期比較
Tab.1Ageandclinicalstageofthepatients例
組別平均年齡/歲臨床分期ⅠbⅡaⅡbⅢaⅢbⅣa復發(fā)對照組52.8±8.12382622治療組52.9±8.43391333
表2 兩組患者發(fā)生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分級情況比較
Tab.2Comparisonofthegradingofacuteradiationproctitisbetweentwogroupsofpatients
組別例數(shù)2級例%3級例%對照組251040.01560.0治療組25936.01664.0
表3 兩組患者療效評價比較
Tab.3Comparisonoftheefficacybetweentwogroupsofpatients
組別例數(shù)完全緩解例%部分緩解例%無效例%對照組2528.01664.0728.0治療組25520.01976.014.0
綜上所述,康復新液聯(lián)合復方小檗堿保留灌腸治療宮頸癌放療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直腸炎,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對于單用復方小檗堿保留灌腸癥狀難以緩解的患者,可加用康復新液,提高緩解率,從而為患者帶來更大的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