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摘 要:語文這門學科的特色就是在教學材料中注入了許多人文的因素,這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而言,將對他們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產(chǎn)生極強的熏陶,對他們發(fā)展成為優(yōu)質(zhì)人才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為了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教育作用,教師需要將情感教育落到實處,以文章中的優(yōu)質(zhì)內(nèi)涵引導學生的情感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本文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2-015-1
引言
情感教育的關鍵在于將作者蘊含于文章中的情感挖掘出來,傳遞給學生,當學生與作者建立了情感共鳴,也就達成了本課教學在"情感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但達成這一目標并非易事,基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識基礎薄弱,對于深度內(nèi)涵的挖掘能力不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還面臨著重重的難題。以下是筆者總結的情感教育建議。
一、立足文章
精準、有效的實施情感教育,教師必須首先對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有準確的把握,對作品有自己透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向?qū)W生傳遞正確的思想。因此,情感教育不僅僅是對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考驗,也需要教育者有較強的品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優(yōu)化情感教育的效果。如在朱自清的《背影》的課文講解中,教師就應該緊抓文章中的父子親情,突出父親的偉大和無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實際經(jīng)驗談談感想,從而引起共鳴,在課文學習中受益。再如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教學過程中,文章在內(nèi)容上主要描寫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場景,著重突出自然的榮枯交替和時序變遷,說明了歲月流逝的無聲無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刻意強調(diào)時光易逝、珍惜現(xiàn)在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光陰的重要性[1]。
二、以情激情
有句話說得好:"在別人的心里撒下陽光的同時,自己的心里也是陽光明媚。"同樣,教師想利用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激發(fā)學生、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那么自己也必須深入教材投入感情,融入教材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這樣才能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例如,教師在教授《登黃鶴樓》的時候,首先提問:"請學生閱讀思考回答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并談談你是如何看出來的?"通過幾分鐘的閱讀討論,學生回答:"從'白日'可以看出天氣晴朗,'依山盡'可以看出作者將萬里山河盡收眼底的愉悅和豪邁的心情""'窮'是沉沒、消失,'盡'就是達到極點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黃河的萬里之勢,蒼茫壯闊……"學生紛紛發(fā)言以后,教師進行講解:"在這首詩里,詩人把道理和景物自然貼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覺不到它是在說理,而是理在其中。[2]"這堂語文課教師講得生動形象,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達到共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語文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化作者的感情為自己的感情,化自己的感情為學生的感情,積極地投入到授課中,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感情碰撞,用自己的感情去引導學生,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之中點燃學生之情。
三、以情促情
"以情促情"就是要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投入感情,與學生、作者之間產(chǎn)生共鳴,利用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激發(fā)學生、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自己也必須融入教材,投入感情,融入到教材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這樣才能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之間感情的共鳴。例如:教師在教授《憫農(nóng)》的時候,教師首先提問:"請同學回答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并談談如何看出來的?"通過幾分鐘的閱讀討論,同學回答:"從'憫'可以看出同情,'憫農(nóng)'兩個字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作者心系百姓的心情";"我是從'四海無閑田'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朝政的諷刺,因為四海之內(nèi)都沒有閑置的土地了,卻有餓死的農(nóng)民,說明朝廷的剝削嚴重"[3]。同學紛紛發(fā)言過后,由老師進行講解,最后,教師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思考自己的幸福是什么?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這堂語文課老師講的生動形象,同學聽得津津有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四、延伸閱讀
由于學生對作者寫作風格、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等了解不足,對于課本中一些文章的理解也不深入,更不全面,這為教師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帶來了難題。尤其是對于一些截選自某些作品中的文章來說,僅僅通過這樣一個片段是很難激發(fā)出學生情感的。對此,教師不妨推薦學生閱讀整個作品,在網(wǎng)絡上查找作者的資料,了解作品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被賦予了怎樣的情感。帶著這樣的了解再閱讀文章,就能夠?qū)ζ渲刑N含的情感有清晰的認識了[4]。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基于閱讀教學的作用和特點,進行閱讀教學延伸,有利于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應該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使課堂內(nèi)和課堂外實現(xiàn)有機結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為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廣泛性,我為學生推薦具有閱讀意義的課外書籍,如《木偶奇遇記》、《中外名人故事》等,在語文理念的影響下,語文知識教育過程中,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這將成為學生新知識的另一個開端,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育活動中,我也刻意重視知識之間的銜接性和擴展性,如在教《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我引領學生讀《西游記》,在教學完《夾竹桃》后,我引導學生自行了解季羨林,深入閱讀作者的其它作品。
五、結語
教育的方式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落實情感教育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作為教育改革的先驅(qū)者,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摸索出不同的情感教育方法,為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只要時刻將新課標作為教學的指導依據(jù),以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為目標,相信語文教育工作一定能夠不斷突破,沖向新的制高點。
[參考文獻]
[1]王立新.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施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35.
[2]范鳳運.淺談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4,4:238.
[3]王麗萍.讓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升華[J].魅力中國,2015,5:521-523.
[4]劉夢恒.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