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舉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致,兩者能夠通過教育內容的共融共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與輔導員隊伍合作平臺的共建以及對學生評價機制的共融共通等途徑實現(xiàn)兩者結合,形成互補優(yōu)勢;兩者的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育人的合力作用,推進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的各項工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9-0031-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耙獔猿职蚜⒌聵淙俗鳛橹行沫h(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盵1]這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行動方向。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的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主渠道,一個是主陣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2]因此,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問題,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高校實現(xiàn)育人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依據(jù)教育部關于《切實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的報告[2]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可以劃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兩大方面。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要是以班級、黨團及社團等組織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的各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幾乎涵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與綜合素質,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高校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1.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主要由思政課教師通過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和形勢與政策五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重在引導學生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主要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與法治觀,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與成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形勢與政策課則著重引導學生關注和正確理解國際國內形勢,增強其政治敏感度和自身的責任意識。因此,上述五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構成了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從不同的視角為學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中除了理論課教學以外的教育,旨在讓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yǎng)。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由輔導員、班主任、黨團組織以及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各管理崗位的教職工通過開展各類德育活動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潛移默化地增強他們的認識與感悟,為學生不斷提高其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分別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為學生提供了指導和幫助,兩者的結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
2.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指高校按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后,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和道德水平達到的程度,也就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3]通常表現(xiàn)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參與,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理論水平的提升程度和良好的日常行為舉止養(yǎng)成習慣。如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思政課教師為實施主體,主要由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對教材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設施、教學對象等要素進行綜合設計和安排,把各個教學要素優(yōu)化為有機的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與道德教育,逐步培養(yǎng)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從理論上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通過教學活動訓練他們的政治思維和道德思維,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活動提供專業(yè)性指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則是以班級集體建設、學風建設活動、社會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與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生為主體參與實施的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具有較強的生活性、直觀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思想政治和道德的魅力,從而不斷地自覺提升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與道德素質,同時這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經(jīng)驗和素材,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自具有其特點和優(yōu)勢,兩者在教育目標和功能等方面可以形成優(yōu)勢互補。因此,兩者的有機結合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又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高校的核心目標是育人,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因此,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成為高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4]全程育人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到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對高校而言,全程育人包含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到從學生入學到畢業(yè)的全過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教學以外與學生學習生活成長成才密切相關的班級與學風建設活動、社會實踐與社團活動、學術研究與校園文化活動、網(wǎng)絡思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項活動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立德樹人的各項工作中,也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各學科專業(yè)課在內的課堂教學工作即“課程思政”[5]中以及課堂以外與學生教育有關的全部工作中,從而構建起“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育人模式。[6]從前面的分析可知,作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對應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標的主要方面。因此,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高校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由于高校在機制制度建設方面存有不同程度的條狀分割狀況,加上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與從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黨團組織等機構的學生工作管理者隊伍分屬不同系、由不同的部門分管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調不夠、各自為政、相互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這直接導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低效運作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未能很好地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1.兩者的脫節(jié)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確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性、主導性和對實踐活動指導的正確性。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某些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課堂教學具有較為明顯的單向性等特點,單靠理論講授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由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多采取了大班式教學,任課教師對班級所有學生基本采用了相同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也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成效。[7]因此,兩者的脫節(jié)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兩者的脫節(jié)使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受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更加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在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以及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國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體大多是被作為行政人員定編在管理崗位的輔導員、班主任、黨團組織等與學生工作相關的教職工,加之他們大多為非教育學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背景,[8]他們在工作中可能會更加注重工作的管理職能和單次實踐教育活動的安排與效果,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工作的教育教學職能[9]和對學生進行全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與目標設計。此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欠佳,參與活動的學生也往往不能有意識地將活動與所應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論結合起來體會和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對其成長成才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也會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脫節(jié)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做到知行合一。
3.兩者的脫節(ji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在我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相關人員分屬于不同系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運作中缺少協(xié)調、溝通與配合,兩者基本處于各自為政、互不干涉的狀態(tài),致使兩者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在各自系列中獨立完成,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標等方面存在著一致性,兩者在活動開展的主題、內容和形式甚至是時間及場地等方面極可能會出現(xiàn)重疊或重復的情況,這也加大了活動開展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等資源的投入,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營成本。因此,兩者的脫節(jié)導致了教育及社會資源的浪費。
上述問題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配合加以解決,因此,兩者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達到育人目標。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實現(xiàn)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致,在教育內容、教育資源及評價機制等諸多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夠進行多方面的結合與協(xié)同,[10]實現(xiàn)互惠共贏的合力教育效果。
1.增強兩者在教育內容方面的共融共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相同,兩者都是緊緊圍繞育人的目標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分別通過課堂教學和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逐步成長為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較高專業(yè)技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兩者應進一步加強合作,真正達到教育內容上的共融共通。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學校思想政治管理的相關制度,把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引入課堂作為教學素材,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而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計劃地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學生參與的校園及社會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jù),進而促使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自覺地把理論學習與實際需求結合起來,使他們逐步達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境界,不斷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2.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與輔導員隊伍的合作共建平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與輔導員隊伍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兩支主要力量,兩者的工作緊密結合,基本包含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共同肩負著育人的重任。因而,兩者應在溝通交流、資源共享及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協(xié)作,[11]以實現(xiàn)兩者的共融共通。如通過舉行工作例會、共同舉辦有關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題講座、共同開展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等活動增加兩者的溝通;還可以通過相互兼職加強兩支隊伍的協(xié)作,如有計劃地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輔導員和班主任工作,讓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專業(yè)背景的輔導員承擔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等方式增進兩者的相互了解與融合。兩者在以上方面的合作共建,能夠逐步改變過去彼此各自為政、配合不到位的局面,能夠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中形成強大的合力,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3.加強兩者評價機制的共融共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評價機制方面也存在著脫節(jié)的現(xiàn)象?,F(xiàn)有的考評機制主要側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與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方面,學生在課堂以外的行為表現(xiàn)、校園生活及實踐情況等占評價的比例很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個別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和卷面成績方面很好,但在課堂和試卷以外的方面卻很差。因此,現(xiàn)有的評價機制未能有效地體現(xiàn)教育的育人目的。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中引入知行考核制度,[12]把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情況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成績評定中,建立起能夠真實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道德行為的評價體系。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xiàn),參加志愿者服務與獻血等公益活動,增加校園文化與建設等活動的內容及成績比例,以此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都有一致的表現(xiàn),促使他們做到理論與實際、知與行的統(tǒng)一。2013年以來,我們嘗試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考核中加大了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的評價比例,將學生平時參加公益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助與利他行為等情況作為課程的重要考核依據(jù)計入其課程成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學生好評。這一措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重視自身日常行為表現(xiàn),關注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重視和加強自身修養(yǎng)。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的共融共通,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質,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及黨團組織與各管理機構的通力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把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領和幫助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13]的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08.
[2]周濟.切實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周濟部長在全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OL].教育部網(wǎng)站.2011-11-03.
http://www.docin.com/p-3771040.html.
[3]古人伏.德育實效性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1999:3.
[4]鄭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若干思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2017,(01).
[5]虞麗娟.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N].光明日報,2016-07-02.
[6]趙長祿.構建“大思政”格局[OL].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2016-12-14.
http://www.jyb.cn/theory/jysd/201612/t20161214_689353.html.
[7]姚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意義與途徑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05).
[8]盧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域下的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素質探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12).
[9]武國劍,張惠萍,孟凡東.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意義、困境與對策[J].高校輔導員,2013,(08).
[10]蔡文鵬,張瑜.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11]潘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輔導員工作相結合的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12]陳輝.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大學生日常行為養(yǎng)成測評的結合[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03).
[1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