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國鴻集團國家豬肉加工技術專業(yè)中心 江西南昌 330224
江西獨有的品種之一“紅毛鴨”,原產(chǎn)于江西吉安地區(qū),現(xiàn)分布新縣、吉水縣、永豐縣、吉安縣、泰和縣和萬安縣等,該品種體型短園,頸粗短,毛色褚紅,以肩背毛色棕紅,翅、軀干為淡紅色,腹部體絨為灰白色,放養(yǎng)90d體重為1.35~1.55kg,120d(育肥30d)平均體重為1.75~1.9kg,皮白、肉香,生長期為72~80d,是加工江西板鴨的首選原料。
工藝:選用民間傳統(tǒng)工藝及現(xiàn)代科學配方,輔以八角、肉桂、花椒、小茴、紫蘇、蒔羅等三十多種優(yōu)質(zhì)、天然香料,通過清洗→腌制→浸泡→烘烤→醬鹵→保鮮→包裝等工序加工而成。
特色:產(chǎn)品醬褐或暗紅色,進口微麻辣、回味清香甘甜,鮮品醬鴨在常溫下保質(zhì)期為3~5d,通過保鮮技術保鮮后常溫下保質(zhì)期為30~35d。由于鴨肉味甘、性寒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煙酸,對皮膚發(fā)黃、補血養(yǎng)顏有一定的輔助性[1]。
外觀呈扇形,色澤為醬紅色或暗紅色,口感風味:麻辣、鮮香疊加鴨肉的固有香味,肉質(zhì)緊密有韌性且回味無窮。
蛋白質(zhì)≥8g/100g,水分≤75g/100g,食鹽(以NaCl計)≤4g/100g,鉛≤0.5mg/kg,總砷≤0.5mg/kg,鎘≤0.1mg/kg,總汞≤0.05mg/kg,亞硝酸鹽(以NaNO2計)≤30mg/kg。
菌落總數(shù)≤80 000cfu/g,大腸桿菌≤150MPN/100,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2]。
原料驗收→解凍→清洗→選料→整理→(配料)→浸泡→烘烤→醬制→瀝干修剪→生態(tài)保鮮→真空包裝→外包裝(成品)。
生態(tài)保鮮醬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清洗整理。將全凈膛的紅毛鴨清洗,去除雜物,沿背部中線剖開,并整形。
(2)浸泡。將香辛料、辣椒用紗布包好放在清水中加熱煮沸,并文煮2~3h,撈出香料包,然后將輔料和食品添加劑一起放入攪拌至完全溶解,冷卻至室溫,再將整形后的紅毛鴨胚浸入鹵制液中,夏季浸泡2~3h,冬季5~6h,所述的香辛料是:水100kg,八角0.8kg、肉桂0.6kg、花椒0.8kg、白芷0.3kg、砂仁0.4kg、所述輔料是:白砂糖3.0kg、食鹽1.8kg、白酒1.0kg、味精0.6kg;所述的食品添加劑是:D-異抗壞血酸鈉40g、紅曲紅色素15g、亞硝酸鈉12g。
(3)烘烤。取出紅毛鴨胚瀝干,掛于烤房內(nèi),用木炭烘烤,溫度控制在80~90℃烘房5~6h,50~60℃烘烤3~4h再打開烤爐門冷卻。
(4)醬制:先配制醬湯(醬湯可重復使用),將夾層鍋中加入水100kg、精煉油5kg、干辣椒2.0kg,白砂糖3.0kg、食鹽0.5kg、料酒3.0kg、生姜1.0kg、加熱5~6h后,加入乙基麥芽酚50g、鴨肉浸膏30g、味精1.0g、紅曲紅色素10g,加入充分溶解后再加熱10~20min,然后將烘干的半成品紅毛鴨胚放在醬制料中微火醬制15~20min。
(5)生態(tài)保鮮:將鹵制好的醬鴨瀝干,修剪骨刺,然后放在配制好的保鮮湯中小火煮1~2min,(保鮮湯:取100kg水,加烘炒后的干辣椒3kg,花椒4kg,生姜5kg,八角1kg,茴香1kg,肉桂2kg大火燒開,小火煮10小時,燒至湯約15kg左右再過濾,把過濾液的PH值調(diào)至5.5~5.6)。
(6)真空包裝。將醬鴨撈起瀝干,裝入包裝袋中真空包裝。
(7)外包裝。經(jīng)檢驗合格的醬鴨裝入彩袋中封口即為成品,在25℃。以下保質(zhì)期為30d。
見表1。
表1 生態(tài)保鮮醬鴨理化指標檢測結果
經(jīng)法定檢符合測單位檢測,生態(tài)保鮮醬鴨符合GB/T 23586((醬鹵肉制品))國家標準,詳見表2。
表2 微生物檢驗結果
“生態(tài)保鮮鴨”采用新工藝、新配方保鮮,充分發(fā)揮香辛料的抑菌功能,同時控制產(chǎn)品水分,使產(chǎn)品達到預期的保鮮效果,延長了貨架期,產(chǎn)品質(zhì)量符合GB/T 23586((醬鹵肉制品))國家標準。
“生態(tài)保鮮鴨”不同高溫消毒的醬鴨,不酥爛,有韌性,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擴大了銷售市場,增加了銷量,大大提高了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