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凌超
摘 要:學為人師——陶行知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立德樹人——除了老師的自身要有師德,更要樹立起學生的道德。為人師表——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弊鳛槔蠋煟陨碜鲃t,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關鍵詞:學為人師 立德樹人 為人師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边@段重要論述,明確了教師的職責,揭示了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體現(xiàn)了黨對教師的殷切希望。
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把握以下三點:
一、“學為人師”,學是指每位教師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學生的表率
在課堂上,什么樣的老師對學生最有吸引力、最讓學生佩服呢?是知識豐富的老師,當學生的說:“老師,你就是百度”,這句話,包含了學生對老師的最大信任。只有知識豐富的老師才能在課堂的教學上游刃有余;試問,有知識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老師上課,哪有學生不喜歡的?哪有學生不尊敬的?豐富的知識怎么來?唯有常看書、看報紙、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觀察社會、觀察學生,逐漸積累、儲備形成的。[1]
陶行知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只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升華自己。所以我常利用空閑的時間看書、或者聽書,并長期堅持,尤其在看早讀和晚修期間看書,學生看到我看書的次數(shù)多了、時間長了,在潛意識里認識到這個老師是??磿?,有時晚修期間我在教室拿出手機看看,他們就會很好奇問:“老師你玩手機???”。我會說:“不是,手機上也有很多免費的書可以看的,也可以搜索我想要了解的名詞或知識點”。 多學習、多讀書,可以幫助我儲備知識、沉淀文化、提升知識素養(yǎng)、提高我的教學、教育能力,更能提高我的人品魅力和課堂的掌控能力,可以讓我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在講課時,各種故事、各種格言、各種案例可以信手拈來,作為最好的教學方法和啟迪,甚至可以解答學生提出的一些希奇古怪問題。[2]
二、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對于教育,雖然觀點和想法很多,但有一點得到大家認同的,很少爭議,就是不管怎樣的學生,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為道德教育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但對于學校的道德教育,社會和家長雖然覺得很有必要、很重要,但真正的關注度不夠,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的分數(shù),因為道德教育看不見、摸不著,短時間感受不到。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學生,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但沒道德、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正能量,這樣的學生,以后的發(fā)展也是讓人堪憂的。
因此,“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我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如果我們教會學生怎么做人、怎樣做事,尤其是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或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明辨事理、尊重別人、有責任感、熱愛國家,更應該是教育成功的體現(xiàn)。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于學校教育有很大啟示,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是要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成績固然是教育教學的重要部分,但關鍵還是要對學生進行深刻的道德教育,要在學生的內(nèi)心種下正面的價值觀和正能量,因為這會貫穿學生的一生。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作為老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老師的言行舉止、人文素養(yǎng)等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反過來也會影響老師在學生中的形象。例如:每天早讀,我是要求我們班的同學比其他班的同學提前半個小時進入教室自習,我要求學生6點半到教室,我自己也一定會在6點半前進入教室,進入教室后我什么話都不說,我就坐在教室后來看書、批改試卷或者備課等待學生的到來,學生看到我在教室后坐著,進入教室后都會放輕腳步或降低講話的音量,靜靜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自習,有些學生遲到的次數(shù)多了,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在往后的時間,會減少遲到的次數(shù)或者沒有遲到,我會容許學生犯點小錯誤,但不在總是犯同樣的錯誤。
例如:當一個老師在吸著煙教育學生不要吸煙的時候,自己都沒做好表率,這樣對學生的教育不覺得很蒼白嗎?這讓我想起了民國時期南開校長張伯苓以身作則戒煙的故事,他看到有學生吸煙,進行勸阻,但讓學生給懟了,反問張伯苓校長:“您吸煙就不會對身體有害嗎”,張伯苓校長歉意的笑了,從此下定決心戒煙。有些教育,不需要多說,要多做,以身作則。
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道德習慣和行為習慣,老師就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和保持良好的形象,只有思想和人格端正的老師才能讓學生信服,才能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才能在教學上牢牢掌握著教育的主動。
參考文獻
[1]譚玉蘭.崇尚師德立德樹人[J].廣州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0(1):58-61.
[2]陳嘉敏.對教師“為人師表”內(nèi)涵的分析[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20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