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惠,劉艷琴,張 浩
(1.宜春學院 學工處,江西 宜春 336000;2.宜春學院 書法藝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3.宜春市群藝館,江西 宜春 336000)
黨的十九大以來,高等教育更加強調人才培養(yǎng)以及人的身心健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培養(yǎng)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為青少年和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面臨嚴峻挑戰(zhàn),焦慮、抑郁情緒在大學生群體中此起彼伏,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音樂治療法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及時緩解焦慮、抑郁情緒,而且可以激發(fā)積極的情緒反應,起到排解不良情緒的安全閥作用。本文僅從音樂療法中音樂聆聽、唱歌這兩種手段來淺析其在緩解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安全閥機制。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門藝術。音樂療法作為一種醫(yī)療手段由來已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音樂療法是指運用音樂進行科學的系統治療過程;廣義的音樂療法是指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心理疏導的工具,譬如音樂聆聽、唱歌、演奏、創(chuàng)作等,這些活動可以沒有治療師的參與,是作為自助、自娛性的自我治療、自我保健方式。
音樂療法具有非語言性,以音樂為媒介,通過音樂對情緒的巨大影響來改變人的精神狀態(tài),進而改變人的思想認識,或引起人內心的變化。音樂聆聽及歌唱是一種自助性質的音樂療法,在大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有不良情緒但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大學生群體中,聆聽及歌唱是他們普遍選擇的方式,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自己完成,無需治療師的參與。
“社會安全閥”是社會學理論中用以表示社會沖突積極作用的概念,指特定的社會制度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某些正當渠道,將平時蓄積的敵對、不滿情緒及個人間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從而解決社會沖突,維護社會和群體的生存。它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中發(fā)揮著“安全閥”一樣的功能。類似地,音樂聆聽及歌唱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中起到了情緒“安全閥”的作用。通過聆聽音樂和唱歌,疏散焦慮、抑郁等悶悶不樂的情緒,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緒垃圾,防止消極情緒過渡而引起的中度、重度心理健康問題。
聽歌、唱歌是許多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方便、快捷、自然存在的生活方式,聽音樂成為許多大學生日常調節(jié)情緒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在贛西某高校隨機選取了3012名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最后回收有效調查問卷共2829份。在大學生通常會選擇的娛樂消遣方式上,“聽歌唱歌”占到了最大比例:
圖1 大學生空閑之余選擇娛樂方式的人數比例
現在智能手機普及,大學生用手機聽歌尤為普遍。本次調查顯示,手機里安裝了聽歌軟件的同學占到了總調查人數的97.03%,壓倒性比例。
對大學生每天花在音樂聆聽上的時間量調查顯示,有45%左右的同學每天會花費一個小時以內的時間,有近38%的同學每天花費一到三個小時,幾乎不聽歌的同學為極少數。由此可見,音樂聆聽是絕大多數同學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圖2 大學生每天花不同時間量聽音樂的人數比例
大學生年齡多在18至23歲之間,具有自我關注較高、情緒不穩(wěn)定、思想不成熟等心理特點,在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我國進入社會、經濟轉型等復雜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的就業(yè)壓力一直持續(xù)不下。2018年8月,大學秋季開學前夕,教育部公開發(fā)文,指導本科教育工作并發(fā)布精神落實通知——《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嚴把畢業(yè)出口關,加強對學生的學習、考試管理。換言之,大學生該“增負”了,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之下,許多大學生都會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
對這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中,能夠反映大學生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的相關的問題結果如下:
圖3-平時感到焦慮抑郁的情況人數比例
圖4 對大學生活滿意情況人數比例
圖5 睡眠情況自我評價的人數比例
從對大學生活滿意度及睡眠情況的自我評價上看,六、七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好,不存在中度或重度的焦慮抑郁常態(tài)情況,這兩個問題的結果也契合“平時感到焦慮、抑郁的情況”人數,經常感到焦慮、抑郁的人數比較整體偏低,占總調查人數的13.15%。偶爾感到焦慮、抑郁的人占大多數,加上經常覺得焦慮、抑郁的人,大學生群體中有不良情緒的情況是常態(tài)的,也是符合大學生的特點的。
社會矛盾、社會沖突需要合適、合理的方法排解,社會問題才能由此得以解決,比如宗教的存在,家庭這一基本社會結構的存在,商場、酒吧、旅游景區(qū)等這些休閑娛樂場所的存在,無一不是為著作為個體的社會人適時情感寄托、情緒排解的必要載體,這些元素統一構成的社會穩(wěn)定的“安全閥”。在心理健康中,不良情緒作為不穩(wěn)定因素,輕者引起不適,重者引發(fā)自殺或傷害他人等刑事案件。大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必須要有合理的安全閥來排解,否則容易由此引發(fā)學生傷害事件,制造校園、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
音樂作為眾多大學生的愛好之一,能在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排解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助力大學生積極、樂觀生活。具體而言,音樂療法在緩解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安全閥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通過聆聽音樂以及歌唱,大學生很容易從中產生情感的共鳴,加強情感體驗,調適不良情緒,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情緒。在本次問卷調查中,針對“情緒低落時會不會選擇聽歌或唱歌的方式來緩解情緒”的回答,近83%的同學回答了“會”;開放性問題“當聽到某首歌時,心情立馬會變得特別愉悅”,有1474名同學留下了歌名,其中戀愛歌曲居多,其次為輕音樂,由此可見大學生們的音樂興趣點所在,這種無意識的、不知不覺的音樂選擇正符合了他們的心理、年齡特征,他們也比較容易從這種方式中得到進一步的自我認知,面對以后失敗的情緒體驗,他們更加有經驗如何去應對。
圖6 情緒低落時,會不會選擇聽歌
或唱歌的方式來緩解的人數比例
第二,音樂創(chuàng)造另一個“與世隔絕”的場域,讓感受者思考、冥想、反思,穩(wěn)定情緒,激發(fā)內心深處的情感,讓身心處于安靜、平和、舒緩的狀態(tài)。在這1474名同學留下的歌名中,舒緩型音樂占絕大多數,給他們的美好體驗最深刻。大學生戴上耳機,“穿越”到歌唱者的世界,感受音樂魅力,陶冶情操,暫時與不良情緒隔絕。在問卷調查中,會選擇音樂來緩解情緒的這2342名同學,選擇寧靜、柔和的樂種的占到了絕大多數。
圖7 情緒低落時,會選擇聽各類型的音樂人數比例
第三,通過音樂聆聽和歌唱,達到宣泄情緒的目的。許多大學生們很樂意選擇唱K的方式,與同學朋友交流感情,宣泄情緒,轉換不良情緒。在1474名同學留下的歌名中,有“三天三夜”、“小跳蛙”、“失戀陣線聯盟”“最炫民族風”等這類快節(jié)奏的歌曲,這類歌曲能讓人精神高亢,活躍氣氛,發(fā)泄情緒,讓人快速地從低落、焦慮中走出來。
圖8 認為音樂有哪些作用的人數比例(多選)
圖9 認為音樂療法是否存在的人數比例
圖10 有機會參與音樂療法的人數比例
第四,音樂療法這一安全閥之所以行之有效,可以推廣,是因為音樂聆聽、歌唱的受眾面大,可以達到自助的目的。以音樂聆聽及歌唱為主要方式的廣義音樂療法,在調解人們心理方面相對平和保守。大學生們在焦慮、抑郁情緒之下更加敏感、脆弱,任何情況下暴露自身的心理問題或不良情緒都會進一步帶來自卑、羞辱等情緒體驗,相比直接找人傾訴或尋求心理咨詢等手段,音樂療法要比一般的物理療法或藥物干預更易被人接收,體驗者不僅享受了美妙的音樂,而且又能調節(jié)他們的心理、情緒,是快樂體驗,因此,受眾多、易實施使得這一安全閥得到了保障,無需求助他人,自己尋找喜歡的音樂類型聆聽或歌唱,就可以實現情緒表達或宣泄,這種簡單的方式無形中被實施、推廣。調查顯示,大部分人認為音樂療法的確存在,并且認為音樂療法在緩解壓力、治療失眠上的作用是顯著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學表示,如果有機會,愿意參與音樂療法這種心理治療。
總之,音樂療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調節(jié)手段,它對于緩解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起到了安全閥的作用。本文僅在廣義上,也即音樂聆聽、唱歌的安全閥作用進行了淺析,音樂療法對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更深入的調節(jié)機制值得研究,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完善的方面,開辟新思路,尋找新方法,更好地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干預。
注釋:
①郭占恒.沒有人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N].浙江日報,2017-8-18.
②范巧珍.論音樂療法在高校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藝術探索,20009,23(6):100-101.
③百度百科.社會安全閥 [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E%E4%BC%9A%E5%AE%89%E5%85%A8%E9%98%80/332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