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每文
經(jīng)常有人分不清“振”與“震”,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qū)分。
“振”與“震”都是形聲字,聲旁都是“辰”。《說文解字》釋“振”:“舉救也?!薄罢瘛钡谋玖x是救濟、賑濟,出手相救,因此“振”的形旁是“手”?!稄V雅》則釋“振”為“動也”,這是認為其本義是抖動、揮動,這個動作也與手有關,如“振臂一呼”?!墩f文解字》釋“震”:“劈歷振物者?!薄罢稹钡谋玖x是“劈歷”(霹靂),是迅疾的雷,能夠使物體動蕩。雷和雨常常并作,因此“震”的形旁是“雨”。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振動”是一個物理學詞語,只能用于物理世界,指的是物體以某一空間位置為中點不斷往復運動,如鐘擺、音叉、琴弦的運動。而“震動”則既能用于物理世界,如“春雷震動著山谷”,也能用于心理世界,如“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震動了全世界”。
在物理世界中,“振動”與“震動”的運動形態(tài)是不同的?!罢駝印焙芏嗍怯幸?guī)律的,往往會延續(xù)比較長的時間,可以測量出振幅、周期等指標,因而是可以預測的,甚至可以有效利用,比如振動打樁機、振動壓路機。而“震動”則很難把握,往往突然爆發(fā),瞬間達到峰值,雖動能驚人,但難以預測,更不用說加以利用了,比如地震。
雖然現(xiàn)在“振動”與心理世界無關,但“振”和“震”都能產(chǎn)生心理影響。當然,它們的影響是不同的。“振”是有節(jié)奏地抖動、揮動,其結果往往是積極向上的,比如“振翅高飛”“振作精神”。而“震”則是迅速而劇烈地動蕩,其發(fā)生往往是突如其來的,給人帶來的是壓力甚至災難,如“震驚”“震懾”等。這一差別,在下面兩詞中表現(xiàn)明顯?!罢衩@發(fā)聵”是一個褒義詞,意思是發(fā)出很大的響聲,使耳聾的人也能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罢鸲@”也形容聲音很大,其效果卻是負面的,耳朵都快震聾了,強調的是不適感。
“振”與“震”的區(qū)別并不是絕對的,如“名震天下”和“名振天下”。“震”與“振”都能用,而且含義都是正面的。這是因為古漢語中,“振”與“震”常通用,“名震/振天下”“名震/振四?!薄懊?振宇內”等說法古已有之,難分彼此。然而,如果翻譯成白話,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名震天下”可譯為“聲名震動天下”,“震”即“震動”;“名振天下”則應譯為“聲名揚于天下”,其中的“振”不是“振動”,而應理解為興起、顯揚。從結構上看,“名震天下”等于“名動天下”,“震天下”是動賓關系;而“名振天下”等于“名揚天下”,“振天下”是“振于天下”的縮略語。
“名聲大震/振”,與此類似。古漢語中,兩者難辨。但就今天的語感來看,“名聲大振”的結構要比“名聲大震”完整,因為“震”后面沒有跟賓語,總讓人感覺少了點什么。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