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師課堂用語不僅充當著課堂用語的基本角色,而且還是英語學習者模仿和學習的直接素材,所以英語課堂用語的得體、合適地使用就變得十分重要。而如何根據先進的理論來恰當、得體地使用英語課堂用語一直是廣大的英語教師在不斷摸索中的熱點。
【關鍵詞】語用學;關聯理論;英語教師;課堂用語
【作者簡介】彭江艷(1989-),女,陜西楊凌人,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教學論(英語)。
一、理論基礎
Sperber和Wilson(1986)從關聯性出發(fā)提出了最佳關聯的概念,也就是為理解話語而必須達到的最佳關聯的條件:當話語能夠足以引起聽話者注意的效果;該話語讓聽話者注意的效果;該話語讓聽話者為獲得這些效果確實付出了努力。在言語交際中,聽話者一般希望通過最小的努力來獲得最大的效果,以使關聯達到最優(yōu)效果。
二、關聯理論指導下英語教師課堂用語的啟示
1.教師需增強話語的明示性、課堂用語設計要簡潔、直接、易懂。英語教師應盡量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要預先對課堂用語做好計劃與安排。如果課堂用語太難,學生無法理解,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教師是面向全體學生,如果讓搬上大部分學生都理解教師的課堂用語,那么課堂用語就應該是簡潔、清晰易懂。以筆者自己所代的藏漢雙語班為例:Unit 3 Diet of Ethnic Groups(民族飲食)這一單元的引入部分中,如果教師想要提問“門巴族人的日常飲食是什么?”課堂用語翻譯為:What is the diet of Monba Ethnic Group?對于水平較弱的學生來說,該課堂用語太難了。教師可講該課堂用語改為:What do Monba people usually eat ?這樣大部分學生就能聽懂教師的問題并可以進行思考、討論最終進行回答。
2.教師應預估學生的課堂反應,合理使用教師課堂用語。教師首先要明確一節(jié)課的具體要求和教學目標,并圍繞這一教學目標,組織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用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學習Unit3 Diet of Ethnic Groups(民族飲食)這一單元詞匯部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玩單詞接龍游戲,然后再引入主題,教師組織語如下:
T: Now its time for our quiz questions !I will tell you the Chinese word and you should express it in English!You can also use your online-dictionary. Are you ready?
S: Yes!
T: No.1 蕎麥。
S: (silent).
T: Quickly !Use your dictionary!got the answer?
S: Buckwheat!
T: Bingo! Buckwheat 蕎麥。
T: No.2 牛肉面。
S: (laughing).
T: Do you like it?
S: Yes!
T: Find out its name in English, please!
在此處教學過程中,第一次沉默是因為其大腦里沒有沒有與蕎麥相關聯的單詞,教師迅速鼓勵學生使用詞典來查找答案。第二次學生笑了是因為牛肉面是學生所處區(qū)域(蘭州)的特色事物。教師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繼而問他們“Do you like it ?”此課堂用語將其思維帶回英語學習中。教師用語應圍繞某一教學目標展開,課堂教學用語應簡潔、清晰、難易適度,上述教學出現在詞匯學習中,以詞匯學習為重點。同時,教師應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讓他們敢開口、敢思考。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了,整體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3.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對教師課堂用語的理解程度。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新手教師在發(fā)出指令后便問“Understand?Clear? Yes/No”。由于教師的課堂用語針對性不強,如果學生給出的反饋信息不具體清楚,便會使得教師沒有辦法掌握了解到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故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來檢測學生是否已經理解教師的課堂用語:“Dictate and hand in your exercises tomorrow.”其次,教師可以通過“Can you retell our assignments?Are we going to hand in our exercises tomorrow?”等問題來檢測學生對課堂用語的理解程度。另外,教師也可以請學生把剛才的課堂用語重新翻譯一遍。
三、結語
教師的課堂話語不僅是教師執(zhí)行教學計劃的載體,同時還是學生獲得可理解性目標語的重要來源。教師用語如果過于長和繁瑣,則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消極情緒,從而使得教學的效果大大縮水;而如果教師用語過分簡單,則達不到學生獲取信息的要求,繼而會導致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進行。因此關聯理論可以作為指導教師課堂話語的原則,這也要求我們用相關理論去考察和指導教師話語,更好地提高課堂用語的有效性,從而指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rasil Blackwell Ltd,1986.
[2]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 Englewood Cliffs,1991.
[3]牛保義.語用學研究:語用認知新探[J].浙江外國語學院新報, 2017:06.
[4]陳濤.關聯理論與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J].基礎教育,201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