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維嬌
說起卵巢癌與BRCA基因之間的淵源,恐怕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關于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的故事。2013年5月14日,朱莉在文章“我的醫(yī)療選擇”中稱通過基因檢測確定她攜帶突變的BRCA1基因,醫(yī)生估測她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高達87%和50%。因此,朱莉進行了預防性的雙側(cè)乳腺切除手術,由此引發(fā)了全球范圍對乳腺癌和遺傳及基因關系的關注和討論。2015年3月24日,朱莉進一步宣布,由于擔心卵巢癌的發(fā)病風險,她進行了預防性雙側(cè)卵巢輸卵管的切除。由此更是引發(fā)了廣大民眾對于遺傳性腫瘤的關注,同時也引發(fā)了醫(yī)學專家關于預防性切除雙附件的激烈爭辯和討論,有的專家盛贊朱莉的舉動是壯士扼腕,有的則認為純粹是過度醫(yī)療、杯弓蛇影。
那么,BRCA基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990年,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種與遺傳性乳腺癌密切相關的基因,命名為乳腺癌1號基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RCA1,此基因定位于第17號染色體;1994年,研究者又發(fā)現(xiàn)另外一種與乳腺癌有關的基因,即定位于第13號染色體的BRCA2。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在DNA修復的同源性重組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BRCA基因突變會導致基因組的不穩(wěn)定性顯著增加,由此患癌幾率增大。研究顯示,在普通女性中,終生罹患卵巢癌的風險為1.3%,而在BRCA1突變女性,卵巢癌終生發(fā)病風險為39%,在BRCA2突變者的卵巢癌終生發(fā)病風險為11%。由此可見,BRCA突變的確是導致卵巢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
既然BRCA突變是導致卵巢癌的重要危險因素,是不是廣大女性都需要常規(guī)進行BRCA基因的檢測呢?2017年9月,美國婦產(chǎn)科醫(yī)師學會(ACOG)更新了《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針對卵巢癌遺傳及BRCA基因篩查,指南推薦如下:
1.對于所有罹患卵巢上皮性癌(包括輸卵管癌及原發(fā)性腹膜癌)的患者以及有卵巢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女性,均建議進行遺傳咨詢。
2.初步風險評估應包括個人癌癥史和家族癌癥史及患者的種族背景。
3.具有下列一種或多種情形的女性患有遺傳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腹膜癌的可能性增加,應接受遺傳咨詢并進行基因檢測:
①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患者。
②年齡≤50歲,患有乳腺癌,并有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家族史。
③患有胰腺癌并有兩個或更多的近親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胰腺癌或浸潤性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7)。
對于未患癌癥的女性,具有下列一種或多種情形時,其罹患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的可能性會增加,應接受遺傳咨詢并進行基因檢測:
①符合上述一個或多個標準的一級或多級近親。
BRCA檢測及風險管理流程
②一名近親攜帶已知突變的BRCA1或BRCA2。
③一名近親患有男性乳腺癌。
由上可見,BRCA基因篩查只是針對于高危女性,目前并不推薦在普通人群中常規(guī)進行BRCA基因檢測。
如果一個具有遺傳性卵巢癌高危因素的女性進行了BRCA基因的篩查,結(jié)果提示攜帶BRCA基因突變,又該如何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呢?首先,藥物治療可以降低卵巢的發(fā)病風險。大量的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已經(jīng)證實,BRCA突變基因攜帶者應用激素類避孕藥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fā)病風險。使用激素類避孕藥1年,BRCA1突變攜帶者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33%~80%,BRCA2突變攜帶者的風險降低58%~63%。同時也已經(jīng)證明,BRCA基因突變女性服用激素類避孕藥并沒有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其次,降低卵巢癌發(fā)病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雙側(cè)附件切除術(包括輸卵管和卵巢)。通常對于BRCA1突變攜帶者,建議在35~40歲或者完成生育后進行預防性雙附件切除術;而由于BRCA2突變攜帶者卵巢癌發(fā)病時間一般要比BRCA1突變攜帶者的發(fā)病時間晚8~10年,因此,預防性手術的時機一般選擇在40~45歲。
盡管一再申明BRCA基因突變與卵巢癌的密切關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卵巢癌患者都具有BRCA突變。國外的研究顯示大約9%~24%的卵巢癌患者存在BRCA1或BRCA2突變。2017年,兩項研究報道了我國卵巢癌患者BRCA1、BRCA2的變異頻率。一項是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主導的包含82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多中心研究,發(fā)現(xiàn)28.5%患者帶有BRCA致病和可能致病的變異,其中BRCA1突變?yōu)?0.8%,BRCA2突變?yōu)?.6%。另一項研究包含中國東南地區(qū)916例上皮性卵巢癌,BRCA致病性變異為16.7%,其中BRCA1為13.1%,BRCA2為3.9%。
隨著靶向治療在腫瘤領域的廣泛應用,一系列研究證實以奧拉帕利為代表的PARP酶抑制劑在BRCA突變卵巢癌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效果。PARP酶可以與單鏈DNA損害結(jié)合并啟動細胞的DNA修復功能,而PARP抑制劑則把PARP酶限制在受損DNA位點,使其不能正常的進行DNA修復;而同時BRCA基因在DNA修復的同源性重組機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BRCA突變的腫瘤患者中,BRCA的修復工作已經(jīng)不能正常進行,使用PARP抑制劑后,腫瘤細胞的雙保險被徹底破壞,DNA就無法修復了。由此,BRCA突變和使用PARP抑制劑阻滯了單鏈DNA斷裂修復時就可形成協(xié)同致死性,最終導致腫瘤細胞死亡,達到了治療腫瘤的目的。早在2014年12月,奧拉帕利便在美國和歐盟上市。2018年10月歐洲腫瘤內(nèi)科學會年會(ESMO)上,來自美國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的Kathleen Moore教授公布了一項關于奧拉帕利的SOLO 1研究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示:奧拉帕利能夠顯著改善研究者評估的無疾病進展生存(PFS),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達70%。在中位數(shù)為41個月隨訪中,奧拉帕利組依然沒有達到中位PFS,而安慰劑組中位PFS為13.8個月?;诖搜芯拷Y(jié)果,2018年12月,美國便批準了奧拉帕利作為卵巢癌一線治療后維持治療的適應癥。2018年8月,奧拉帕利在我國正式上市,是首個在我國上市的卵巢癌靶向藥物。期待PARP酶抑制劑在卵巢癌中的應用,可以解決或至少部分解決目前卵巢癌治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