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宇
摘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給群眾的文化意識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開展的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性,開始為人們所熟知,文化館憑借特有的優(yōu)勢,在相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占據著難以被替代的位置。文章首先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在保護、傳承非遺的過程中文化館起到的作用,例如,培訓輔導、宣傳教育,接下來從實際出發(fā),提出了文化館所適用的工作手段,例如,提高人員素質、形成保護和傳承意識等,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61-01
一、引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在生活中沉淀所得的特有文化,可以說,非遺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文明和智慧,承載著各族人民對生活的渴望和愿望,各族人民的情感也需要通過非遺進行維系。作為公益文化機構的文化館,是開展文化活動所依托的主要平臺,無論是在保護還是傳承非遺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非遺正在面臨著的被忽視、被毀滅等危機,需要以文化館為切入點,圍繞著非遺所適用的保護、傳承手段展開相應的討論。
二、在保護、傳承非遺的過程中文化館起到的作用
(一)輔導培訓作用
輔導功能是文化館具有的基礎功能,因此,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納入培訓體系,邀請社會專家前往館內,圍繞著該項工作的主要內容舉辦講座,能夠使工作人員具有的業(yè)務水平、工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各項工作,自然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宣傳教育作用
只有獲得了群眾的支持,針對非遺展開的保護、傳承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文化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職能,將與非遺保護、傳承相關的知識向群眾進行普及,以文化節(jié)、藝術節(jié)或是民俗活動為平臺,結合地方特色,推出相應的非遺項目,使群眾對非遺的魅力具有深入了解,在此過程中,文化館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教育宣傳。
(三)研究作用
針對非遺展開的保護工作,其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保護非遺載體,另一個是保存非遺技能與技藝。在相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作為直接參與者的文化館,往往掌握著大量的文史資料,并且擁有由專業(yè)人員組建的工作隊伍,因此,文化館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資料,對非遺的變化和傳承加以掌握,只有這樣,才能為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三、在保護、傳承非遺的過程中文化館適用的手段
(一)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文化館應組建一支在業(yè)務素質、工作能力方面,均具有突出表現的工作隊伍,雖然多數文化館都已經認識到保護、傳承非遺的重要性,并在申報非遺項目的過程中,組建了由專業(yè)人員組成的工作隊伍,非遺的特殊性,決定了在保護、傳承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如果工作人員不具備豐富的經驗,在日常工作中,極易出現不同程度上的問題,進而給該項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诖?,文化館應定期面向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活動,或邀請社會專家前往館內舉辦講座,保證工作人員在業(yè)務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能夠達到保護、傳承非遺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形成保護、傳承非遺的意識
要想充分發(fā)揮自身在保護、傳承非遺方面具有的積極作用,文化館應對該項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視,結合所在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制定用于傳承、保護非遺的計劃和目錄,另外,政府部門應在資金方面給予文化館大力的支持,避免文化館由于資金不足,導致相關工作無法開展的情況出現。與此同時,文化館還應當巧用各種媒體,對保護、傳承非遺的重要性進行宣傳,獲得群眾基礎。
(三)借助新技術開展相關工作
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包括文化館在內的各個領域,都已經擁有了更加完善的硬件設施,保護、傳承非遺的工作,正是因為這樣才擁有了與過去不同的手段。由于非遺具有模糊性、多樣性和零散性的特點,因此,文化館應借助攝像、電子存檔等新技術,為非遺提供保護。以手工工藝、民俗文化為代表的部分非遺,無法通過語言的形式加以保存,針對該類非遺,文化館可以借助新技術,將其制作成光盤、磁帶等實體,這樣做對非遺的保護、傳承十分有利@。另外,對非遺進行保護的主要形式是申報非遺項目,在申報過程中,文化館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供錄音錄像、文本附件等資料,上述資料的搜集、整理和保存,同樣需要借助新技術。
(四)與非遺傳承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文化館應對以下內容引起重視:其一,保證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其二,為非遺傳承人的合法利益提供保障。要實現上述目標,文化館應對政府部門、非遺傳承人的利益進行協(xié)調,在保證非遺傳承人獲取自身合法利益的基礎上,為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