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憲輝[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太原 030006]
戲劇性獨白(dramatic monologue)往往以詩的形式出現(xiàn),在英美文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該類獨白從頭至尾都是由大段的、不間斷的內心獨白構成,以獨白的語氣灌注全詩,表達人物的內心感情。戲劇性獨白廣泛存在于英美文學作品中,且?guī)缀鯙橛⒚牢膶W所獨有,該手法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獲取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嘗試就其特點、價值及對現(xiàn)代文學的啟示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所謂分離化,是指戲劇性獨白雖然強調表達感情和人物內心想法,但不追求單一進行人物感情的完全挖掘,可以帶有更多的延伸性內容,與人物的生活軌跡,甚至作品劇情可以有關聯(lián),也可以階段性分離。比如英國文學家拜倫的代表作品之一《唐璜》,有如下戲劇性獨白:
愛情對男子不過是身外之物,對女人卻是整個生命;男人可以獻身宮廷、軍營、教堂、海船、市場,有劍和袍,財富和光榮不斷更替;驕傲、聲名、雄圖,充滿了他的心,更有誰能永遠占有他的記憶?男人門路很多,但女人只有一法:那就是愛了再愛,然后再受懲罰。
作者在獨白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雖然各類想法依然以劇情為基礎展開,卻帶有明顯的延伸和分離特點。
客觀化,是指大部分戲劇性獨白不以第一人稱作為視角,而是表達另一個或另幾個、多個人物的內心感情,僅僅通過人物之口將這些感情進行訴說,這一方式在早期的英國文學中十分盛行。大部分文學評論家和研究人員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宗教作品在此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如里爾克《瑪莉亞的祈禱》中的一段戲劇性獨白:
我們非常了解你自己,你的靈魂正是這個悲哀。你的靈魂使自己感覺像圣誕節(jié)的雪,正熊熊地燃燒著。
這一段獨白嘗試表達人物的內心感情,而且以“我們非常了解你自己”使這種感情得到了明顯的界限約束,這種約束顯然不是來自人物本身,也不能過多追求主觀體現(xiàn),僅以接近敘述的方式,嘗試進行鋪墊、深化主題,客觀色彩明顯。
在英美文學中,戲劇性獨白的應用往往不會僅有一兩處,多會大范圍應用,且自始至終存在于作品的劇情中。如在勃朗寧的作品《安德烈,裁縫之子》中,前后均大量應用戲劇性獨白:
不過讓咱們別再吵嘴了吧,我的露克蕾吉亞,這一次請你容忍……我一定把錢放進你的手心……握住你的手坐在這扇窗口……你明天定會為此高興……
整部作品中,勃朗寧不僅大段應用戲劇性獨白,還使其貫穿作品始終。同樣的手法也體現(xiàn)在其他作品中,使整體作品的風格統(tǒng)一,表達方式更加明確。
戲劇性獨白傳統(tǒng)的價值多樣,在英美文學中,這一手法的運用,主要作用是加強感情的表達。如美國文學家福克納的作品《喧嘩與騷動》,大量應用戲劇性獨白,使原本需要很多語言、劇情體現(xiàn)的感情元素,以獨白的形式得到了直接有效的傳遞,語言上更加凝練,也更具可讀性,如:
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強,但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不比另一個活著的人強多少。
在這段獨白中,??思{沒有引用過多的故事、人物或者多變的情節(jié)進行說明,而是直接給出了核心理論,但也沒有讓讀者感到突兀。由于整部小說一直以固定線索強調一個主題,即“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因此當讀者完成了大部分內容的閱讀后,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與作者相類似的感情,這種感覺在閱讀的過程中持續(xù)積累,最后借助作者的一句戲劇性獨白得到釋放、深化,感情的表達得到高度凝練和強化。
對英美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傳統(tǒng)文學帶有和我國文學類似的特點,即強調通過多條線索、多個人物表達同一個主題,但在人物數(shù)目多、線索復雜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主要內容的突出,對文學手法提出了很高要求。戲劇性獨白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如弗羅斯特的《仆人們的仆人》中,有如下一段戲劇性獨白: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但愿你沒有。有時候我甚至沒法清楚地知道我是高興還是難過,或別的感受。
這段獨白出自仆人之口,嘗試表達的主要內容在于仆人的忙碌、仆人的生活、仆人的無知和無助,也包含著仆人的樸素追求,即“去你們南方”,但終因“一屋子人需要喂”而作罷。作品的其他章節(jié)對仆人的遭遇進行了充分的鋪墊,也對其他線索進行了分析,展開了很多劇情,最終匯聚到仆人口中,使各條線索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作品的主要內容被歸納在一小段獨白中,實現(xiàn)了集中表達。
戲劇性獨白帶有一定的獨立性、分離性、客觀性,但往往貫穿作品始終,這使其帶有了引導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讀者可以借助戲劇性獨白了解人物內心感情,也能借助獨白對后續(xù)發(fā)展進行分析和思索。戲劇性獨白即便不強調刻意進行引導,也能通過感情上的感染,使讀者產(chǎn)生更強烈的代入感,實現(xiàn)劇情的自然發(fā)展和過渡。如艾略特的《西蒙之歌》中,戲劇性獨白如下:
主啊,羅馬的風信子在盆中盛放……我的生命是輕輕的,等待死神之風……在捆綁、鞭笞和哀嘆的時刻之前……讓你的仆人離去吧。
該段對白帶有明顯的宗教意味,與宗教信徒的禱告非常類似,在整個獨白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展示,讀者能夠體會其對宗教、神祇的崇敬,也能感受其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在此基礎上,對后續(xù)劇情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人物與“死神之風”“捆綁、鞭笞”“離去”等劇情存在更多的期待。戲劇性獨白在表達人物感情的同時,起到了引導閱讀、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意識流并不是現(xiàn)代文學的產(chǎn)物,但在現(xiàn)代文學中占據(jù)的位置正越發(fā)突出。與戲劇性獨白不同,意識流不是單純的感情傳遞,也不強調獨立性、分離性,更多側重于表達人物當前的想法。很多讀者對意識流小說的理解感到困難,本質上看是由于意識流過于主觀,從戲劇性獨白的角度來看,意識流小說的解讀實際上并不困難。如在伍爾夫作品《墻上的斑點》中,作者始終在思索墻上的斑點究竟是什么,但由于讀者看不到“斑點”,也不能完全將自己的思維代入作者的思維中,所以理解文章時較為牽強。讀者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我”看成“他”,以第三人的視角對文章進行品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意識流小說,對《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等經(jīng)典、大篇幅意識流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借此得到提升。
所謂分離,是指客觀和主觀的分離;所謂統(tǒng)一,是指感情和劇情的統(tǒng)一?,F(xiàn)代文學作品的類別更多,嘗試表達的思想感情則漸趨簡單。如大量網(wǎng)絡作品,可能只有一條線索,三到四個核心人物,無法更有效地形成文學意義上更有價值的作品框架,可供挖掘的思想深度也相對不足。在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中,可參照英美文學的戲劇性獨白思路,實現(xiàn)客觀和主觀的分離,如設置更多的隱藏線索、創(chuàng)造更多的作品人物,一律以第三人稱代替第一人稱,豐富小說內容的同時,可向讀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性,提升代入感。感情和劇情的統(tǒng)一,主要強調在現(xiàn)有基礎上針對小說劇情脈絡進行梳理,確保感情的表達帶有定向特點,這種特點可以借由明線展示,也可以借由暗線進行暗示,但必須是與劇情統(tǒng)一的,利用與戲劇性對白類似的手法,使感情和劇情更緊密地結合,提升作品的表現(xiàn)力。
綜上所述,美英文學的特點之一,是存在很多戲劇性獨白,這種戲劇性獨白存在超過三個世紀,其主要特點包括分離化、客觀化、貫穿化三個方面。對這一文學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戲劇性獨白有加強感情表達、闡明主要內容、引導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這與其產(chǎn)生背景存在關聯(lián)。戲劇性獨白對現(xiàn)代文學具有啟示價值,包括實現(xiàn)客觀和主觀的分離、感情和劇情的統(tǒng)一等,可實現(xiàn)對文學發(fā)展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