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
摘 要:經典故事因時代變遷,有些內容與時代不相符,逐漸淡化出青年教師群體,然而其關于人性的思考仍然是每個時代的主旋律,是熏陶幼兒的好素材。文章嘗試從“幼兒為本”的理念出發(fā),以幼兒視角來思考經典故事教學策略,意在喚醒幼兒內在需求,讓幼兒與故事產生情感共鳴,讓傳統(tǒng)經典故事重煥新彩。
關鍵詞:幼兒為本;經典故事;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1-1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5-0117-02
經典故事是指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經受時間長河洗涮沉淀下來的、人們耳熟能詳?shù)?、具有代表意義的故事。經典而優(yōu)秀的幼兒故事用其生動的語言、豐滿的人物、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無數(shù)幼兒,是童年時期最寶貴的陪伴。
當經典來到現(xiàn)代,雖然有些傳統(tǒng)故事內容會與時代不相符,但其關于人性的思考卻仍然是時代的主旋律。經典故事的老套、過時,并不是價值觀的過時,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幼兒在潛意識中與故事對話,充實了生活經驗,獲得了人生智慧,并對自我進行建構,因此,經典故事依然是熏陶幼兒的好素材。當我們重新思考經典故事的教學策略時,會發(fā)現(xiàn)“幼兒”是構成問題的真正關鍵,一切問題從幼兒而來,一切答案從幼兒自身去尋找。只有將幼兒作為考察關系、以幼兒的視角來審視,才能使經典故事教學活動熠熠生輝,“老樹發(fā)新芽”。
一、故事表演中感受經典意境
表演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組織形式,能讓幼兒廣泛參與其中,活躍教學氛圍。將表演運用到故事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盡情玩耍的同時還能體會故事的人物形象、心理特點、內心變化,非常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進行表演,在參與中產生新奇體驗,從而深入作品,獲得真切感受。
例如《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教學里,教師啟發(fā)幼兒們大膽扮演豬八戒,體驗吃西瓜的過程。從一個西瓜分成四塊,到吃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直至最后一塊,引導幼兒在表演中細細體會揣摩,感受豬八戒心理變化過程——自我的慢慢膨脹、自制力的一點點瓦解。豬八戒貪婪卻又憨厚可愛的立體形象豐富多維地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故事角色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也能得到聯(lián)系,幼兒在故事表演中享受到樂趣,在角色體驗中發(fā)現(xiàn)自己、他人、社會之間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謝爾登·卡什丹認為,童話故事情節(jié)中的主角或邪惡角色所引發(fā)出來的大罪,正是幼兒內心邪惡的自我,它們和幼兒心中另一半善良的自我相抗衡。在表演豬八戒吃西瓜的過程中,幼兒們內心世界的矛盾沖突得到合理、充分的抒發(fā),在表演過程中慰藉和凈化心靈,在知行合一上獲得成長。幼兒就在經典故事的“心理劇場”中表演、模擬,獲得真切的審美感受,獲得智慧與靈魂的超越。
二、角色體驗中升華經典內涵
幼兒的世界非常奇妙,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具有靈性的,和自己一樣有生命、有情感,并經常把萬物都同化在自己的活動之中,這就是“泛靈論”。正因為如此,幼兒有特別敏銳的感知能力,雙眼所看到的世界有更多的色彩,對事物的認識有一百種語言。遵循幼兒“泛靈”的心理特征,將角色體驗運用到經典故事教學中,就能立體、生動地為幼兒們構建一個生動絢爛、有靈性的游戲空間,給他們添加許多樂趣,使幼兒心理獲得極大滿足。
例如“掉進酒桶里的老鼠”活動中,教師是故事中的那只老鼠,幼兒是老鼠的朋友們。老鼠與“朋友們”分享一個親身經歷的驚險故事,在分享的過程中,始終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談,在關鍵時刻抖包袱,如在兩難情境“該不該向自己的天敵花貓求救?”“該不該答應花貓的要求?”詢問“朋友們”要怎么辦,引導朋友們設身處地幫老鼠分析。在花貓要吃老鼠的危急時刻,“朋友們”又開動腦筋為老鼠想出各種各樣的逃生辦法。最后,老鼠成功從花貓爪下逃脫。在反思時,又有意把“朋友們”拉入對“我沒有兌現(xiàn)諾言,對嗎?”的思考,引出一場辯論。在爭辯中,幼兒們得出“生命與誠信都非常重要。生活中,我們要講誠信,承諾的事情要做到;但當遇到危險、危及生命時,要先想辦法自救?!苯浀涔适陆虒W中的角色體驗,使幼兒“親身參與”到故事中,加深了對故事的感受、理解,喚醒了他們的審美體驗,升華了經典內涵,在小故事中獲得了大智慧。
三、改編創(chuàng)作中煥發(fā)經典新意
經典故事由于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因而在傳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文學作品因時代的發(fā)展、理念的轉變,受到質疑。當經典來到現(xiàn)代,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理念和價值觀,取其精華,對經典故事進行改編與創(chuàng)作,讓其煥發(fā)新意,符合時代特征。例如在故事教學后期,教師可以啟發(fā)幼兒大膽地對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與改編,相同的人物角色下,不同的構思、不同的角度都是創(chuàng)編的思考點。
例如《三只小豬》的故事,教師請幼兒思考:“三只小豬離開森林、來到城市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三只小豬接到要獨立生存的指令,而狼也接到要獨立生存的指令,這樣的情境之下,假如他們相遇又會發(fā)生什么有趣或是驚險的故事?”又如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之后,請幼兒想想“失敗的兔子它還敢再次邀請烏龜進行第二次比賽嗎?第二次比賽,你們覺得誰是冠軍呢?”聽過《狐貍與烏鴉》的故事之后,教師提問:“如果有一天烏鴉又遇見狐貍,它們之間又可能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或者有一天,狐貍再次遇到叼著一塊肉的烏鴉,狐貍還會騙烏鴉嗎?會用什么辦法?上了一次當?shù)臑貘f還會上當嗎?”教師在引導幼兒改編與創(chuàng)作故事時,要鼓勵幼兒大膽地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去思考,啟發(fā)他們進行各種奇思妙想,暢所欲言。改編與創(chuàng)作經典故事,不僅有利于幼兒理解經典故事內容,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引導幼兒多角度、辯證地思考問題,讓經典故事重燃生命力。
四、辯論交流中碰撞經典寓意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通常從“是什么”等問題開始,但到了四五歲時,幼兒開始大量出現(xiàn)“是真的嗎”“為什么”等疑問。對外界事物的好奇、獨立探究及對他人觀點的質疑奠定了幼兒學習辯論經驗的認知基礎。
許多經典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里,包含了愛心、報恩、守信、貪婪、虛榮等人性特點。這里所蘊含的哲理不是幼兒簡單聽完故事后就能獲得,因此教師可善用大班幼兒好奇、愛質疑的特點,尋找一個關鍵點開展一場辯論會。如引導幼兒圍繞“小金魚要答應老太婆做海上女霸王的要求嗎?”,分成答應與不答應兩邊開展辯論。正方幼兒認為:“小金魚的生命是漁夫救的,就要報恩!”當中還有幼兒舉《農夫與蛇》的故事來說明要知恩圖報。反方的幼兒認為:“老太婆太貪婪,愿望一個比一個大,不能再答應她。”同時,也有幼兒提出:“老太婆太虛榮了,原本小金魚已給她幸福生活了,但她還想當霸王,得寸進尺!太貪心!”“老太婆想當女霸王,小金魚沒有這個法力,所以不能幫她實現(xiàn)?!边€有個別幼兒覺得:“老爺爺太怕老太婆了,什么都聽她的,他應該跟老太婆講道理,覺得不對的事情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闭麍龌顒酉聛?,幼兒們的思維令人感到驚訝,他們提出的許多問題在我預料之外,在辯論中涉及的觀點遠遠超過了預想。又如在經典故事《三只蝴蝶》中,教師拋出問題:“你們贊同在大雨來臨時,三只蝴蝶要來一塊來、要走一塊走的想法嗎?”“贊同紅花、白花、黃花只請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蝴蝶進來避雨的做法嗎?為什么?”通過尋找故事的焦點,運用同理心,讓幼兒分別從花與蝴蝶的不同角度分析與思考問題,從而打開思維方式。幼兒才是學習的主人,在組織經典故事活動中,教師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是對他們最好的獎賞。放手,讓幼兒多說說、多辯辯,有時更能收獲始料不及的成功體驗,更容易觸摸、碰撞經典故事里的寓意。
五、戲劇創(chuàng)作中流淌經典魅力
經典故事作為文學形式的一種,與美術、音樂相通,都有共同的審美要素。經典故事與美術、音樂可以在審美、情感方面互相滲透與遷移。經典故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同樣適合此理念與策略——緊密結合幼兒生活經驗,結合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鼓勵幼兒多感官的體驗參與,利用各種角度、手法引發(fā)他們對經典故事的深入理解與感受體會。綜合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開展幼兒經典故事創(chuàng)作戲劇活動,是以幼兒直接經驗為基礎,打破傳統(tǒng),促使幼兒主動參與、積極體驗、自由表達、自我挑戰(zhàn)。
如“月亮船”的故事創(chuàng)作戲劇活動中,教師將生活中的游戲和藝術整合在一起,鼓勵幼兒用身體去表達思想,用富有幻想的頭腦去行動,圍繞戲劇表達、戲劇創(chuàng)作和戲劇表演三個層面深入開展,幼兒們在感受、體驗、滋養(yǎng)、合作、創(chuàng)造、表演的生態(tài)中學習。在這兒,教師不是編劇、導演和后勤,而是導師,始終引導、激勵和支持幼兒,讓他們自己去努力做好編劇、導演和后勤的工作等。在游戲中扮演角色是幼兒的天性之一,戲劇是最接近幼兒自身游戲潛質的。在創(chuàng)作戲劇中,幼兒通過親身參與扮演角色,會對故事內容有更深的了解和體會。因此,在經典故事的傳承與發(fā)展中,要使經典在新的時代中仍能流淌魅力,采用經典故事為媒介的創(chuàng)作戲劇活動是符合時代特征的新嘗試。它能通過多種藝術形式手段,引起幼兒多方感官參與并與多種心理功能協(xié)調。在創(chuàng)作戲劇中,幼兒充分調動聽覺、觸覺、視覺相互交融,在心靈中形成的一種聯(lián)覺經驗,會被幼兒接納、吸收,他們將更加喜歡經典,經典故事的文學之美、幼兒的審美教育等則得到充分的落實。
六、結語
教育過程關注的是幼兒的需要,思考的是幼兒如何學習。因而,幼兒經典故事教學策略不管是故事表演、角色體驗、辯論交流、改編創(chuàng)作還是創(chuàng)作戲劇都應以立足幼兒需求、回歸幼兒本位,喚醒幼兒內心已有的經歷,讓幼兒產生情感共鳴,才能讓經典故事在時代的浪潮中永遠魅力無限。
參考文獻:
[1]張明紅.幼兒園語言教育與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謝爾登·卡什丹.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性格[M].李淑珺,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
[3]H.魯?shù)婪颉ぶx弗.兒童心理學[M].王 莉,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6.
[4]余珍有.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5]藤守堯.生態(tài)式藝術教育與聯(lián)通[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6(1):6-8.
[6]林玫君.創(chuàng)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