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雯
【摘要】在傳統(tǒng)的童年研究中,兒童是作為被研究對象而存在的。近年來,學前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兒童視角”這種把兒童作為研究主體的新研究方向,倡導新的兒童觀,主張兒童作為自身生活的專家,傾聽幼兒的聲音,彰顯其作為研究主體的生活體驗和意義建構。支持性課程是一種經(jīng)驗性課程,是基于兒童立場,轉變教師觀念,追隨幼兒經(jīng)驗,滿足幼兒需要,并在教師支持下主動和諧發(fā)展的園本性課程,其建設的核心意義在于幼兒主體價值的實現(xiàn),促進幼兒健康自由地成長。
文章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課程故事”為例,基于幼兒的觀察視角,探索支持性課程的建設。
【關鍵詞】兒童視角;幼兒行為觀察;支持性課程
幼兒園的圍墻邊有一塊空地,里面長著各種各樣的野草,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里是一個適合種植的地方。心動不如行動,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開始了拔草,松土,整理出一個小小的種植地。
“我們可以種什么呢?”“青菜”“紅薯”……孩子們眾說紛紜,最后孩子們決定種南瓜,因為其他的植物小朋友都嘗試種過了。于是“我和南瓜的故事”也由此開展。
一、思考在先,預設課程
我園大部分幼兒在農(nóng)村長大,對于田園種植有了一定觀察和知識積累,這個活動是從幼兒自然生活中選擇出來的,也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課程資源,需要教師預設課程發(fā)展價值與活動框架,對孩子的觀察分析以及孩子參與課程計劃的優(yōu)化調整。
我們根據(jù)《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發(fā)展目標,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我和南瓜的故事”從幼兒的自主探究開始……
二、激發(fā)興趣,自主體驗
大班的孩子們在沒有任何種植南瓜經(jīng)驗的基礎上,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活動。孩子們各自尋找著自己認為最合適種植的地方,自行分小組開展了種植活動。在初次種植過程中,小朋友們通過觀察比較,同伴交流,思考探究,一點一點積累他們在自主體驗中的直接經(jīng)驗。
瑞吉歐的教育實踐中,把兒童視為主動的、有能力的、頑強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者,而不是預先定義好的、脆弱的、需要幫助的和無能為力的兒童。在幼兒的初次種植南瓜的過程中,從整理、選種、種植等都是由幼兒參與,這無疑使兒童信心大增,意識到一種使命感,體驗到了自己是活動的小主人,養(yǎng)成了幼兒積極的態(tài)度和自由表達的習慣。
教師給孩子們提供了適宜的工具,并教給他們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幼兒在與同伴交流中進行嘗試,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體驗過程中孩子們感到興奮和滿足。
三、跟進支持,兒童參與
南瓜一天天成長,教師在組織散步的過程中與幼兒通過談話交流跟進支持,孩子們不間斷地進行管理,他們通過記錄表、繪畫、拍照等形式呈現(xiàn)興趣和疑問,這也成為課程調整和優(yōu)化的依據(jù)。
課程一:綜合活動——南瓜長長的藤
活動現(xiàn)場:幾個星期后,南瓜開花了,綠色的藤越來越長,蜿蜒在地面上,孩子們很新奇,他們仔細地觀察著黃色的花蕊,摸一摸略有刺感的南瓜葉子。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我家的南瓜以前是長在屋頂上的”“我看見它們是長在樹上的”“爺爺會給南瓜搭一個架子,讓南瓜藤爬上去的”……
幼兒的答案:向爺爺奶奶請教,南瓜藤最好固定在架子上,這樣才能有充沛的光照,南瓜會更大更甜。南瓜在自然生長的過程中,藤也會向適合自身生長的地方伸展。
孩子們了解到南瓜的這一習性后,尋求家長的幫助,找來了稻草、竹竿等材料,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并用實際去驗證。
課程二:體驗活動——采摘南瓜
秋天到了,南瓜成熟了,大大小小金黃的南瓜像風鈴一樣掛在幼兒園圍墻旁邊的長廊里。孩子們看到自己種植的南瓜成熟了,非常開心,但是南瓜們大多數(shù)都長在高高的架子上,如何采摘成了孩子們新的問題。
小朋友們先實地觀察,想象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部分小朋友迫不及待想試一試自己的想法。經(jīng)過小組討論,孩子們畫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畫踩在凳子上,有的想跳高高采摘……
孩子們大膽想象,預設采摘南瓜的方法,并分組進行探索嘗試:有的小朋友高高地跳起,試圖摘下南瓜;有的站在石凳上,進行采摘……長廊中間的南瓜太高了,以上兩種方法都沒有成功,老師及時為孩子們準備了木制梯子。
孩子們通過各種方法,終于采摘下成熟的南瓜。
課程三:科學活動——種子儲存法
背景:在前期主題活動“秋天的種子”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有過收集各種各樣種子的經(jīng)驗,大家用種子制作貼畫,開展種子品嘗會等等。小朋友們得知春天播下的南瓜種子是去年存儲的,非常感興趣,迫切地想知道存儲種子的方法。
首先,孩子們向農(nóng)民伯伯請教,并請家長記錄在記錄表上,和班里的小朋友進行分享交流;確定幾種存儲種子的方法,并分別進行嘗試。
下面是孩子們嘗試的“草木灰存儲種子”的方法:
其活動過程:
1.切開成熟的南瓜,找出種子。
2.清洗種子。
3.進行晾曬。
4.用草木灰進行攪拌,捏成餅狀。
5.貼在干燥的墻面上。
6.等待自然風干。
7.來年春天的時候繼續(xù)用此種子播種。
支持性課程在于幼兒主體價值的實現(xiàn),在“我和南瓜的課程故事”中,教師給予幼兒表達的機會,傾聽幼兒的心聲,并鼓勵幼兒去嘗試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幼兒像種子一樣健康自由地在陽光下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曉紅,李召存.教育研究中兒童視角的發(fā)展[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5(1):15-18.
[2]王友緣.新兒童社會學研究興起的背景及其發(fā)展[J].學前教育研究,2011(5):34-39.
[3]吳瑞傳.倡導游戲精神,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