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薇
摘要:古詩文積累,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積淀,是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外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而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
關鍵詞:家校;古詩文;積累
古詩文積累,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積淀,是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外顯?!耙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而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我們現在讀到的古詩文,歷經幾千年的歷史篩選,是光輝璀璨的經典。在記憶力最佳時期積累這些經典,誦讀孔子、孟子、老子,才能和這些文人騷客、先秦思想家對話。同時,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讓人們學會正確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決定性的力量。與孩子共同閱讀、共同成長,讓好習慣成為父母與孩子的共同財富。
一、營造詩意棲居的生活
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學習詩歌就是學習語言,學習詩歌是淬煉語言最重要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徑。
詩歌的語言精練、含蓄、清新、富有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朗朗上口,便于吟誦傳唱。從“百三千”到唐詩宋詞再到《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符合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朗讀這些時,兒童幾乎不需要大人講解,反復幾遍就可以背過。這些背下來的作品就像種子一樣,靜靜的等在那里,只需要一點合適的情緒、一點微風、一點水露,它就迅速的成長繁茂起來。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越來越匆忙的生活節(jié)奏,讓人們忘記了出發(fā)的目的。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誦讀、體味,讓這種活動作為親子間的游戲,讓忙碌、年輕的父母站在詩歌的角度重新關照和思考當下的生活,用詩歌的力量營造一種詩意棲居的生活
二、培養(yǎng)主動背誦的習慣
通過調查、研究在古詩詞背誦、默寫中的學習路徑,我們發(fā)現古詩詞學習效率高的孩子普遍能夠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古詩文背誦、默寫作業(yè)落實的積極。二是有意識地在背誦中聯想詩詞畫面,體味詩詞意境。三是能做到在背誦中反復寫,不浮躁,不凌亂。在以上三點中古詩文背誦、默寫作業(yè)的落實是關鍵。而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一方面是背誦默寫作業(yè)落實不到位,一方面是死記硬背。
針對這一現象,在今后的課堂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推廣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路徑,讓更多學生借鑒。還要細心觀察找到落后學生的進步拐點,適時糾正,同時更要善于發(fā)現他們學習中的亮點,鼓勵其堅持。
主動背誦習慣的培養(yǎng)就要更多的依賴家長去協助固化。一線教師,特別是農村一線教師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孩子交給你了。俺們都是大老粗,也輔導不了孩子。您該管了管,該嚇唬就嚇唬他。學校教育只是占孩子的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從家庭出發(fā),還要回到家庭。培養(yǎng)孩子也是父母精神生命的第二次發(fā)育期。父母文化水平低,可以向孩子學習古詩文,讓孩子做小老師教家長,更能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熱情,在教家長的過程中自己也復習鞏固了。家長有能力的就可以和孩子親子閱讀共同進步。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堅持下來就會讓背誦、默寫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偶爾發(fā)展為終生。
三、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習慣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边@是《勸學》里關于持之以恒的例子。任何習慣都是不斷地重復行為而形成的。而行為的形成是意識上影響出來的。所以從意識層面上進行引導就很重要了。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不論是在家里還是課堂,用多種形式重復,并讓孩子在其中獲得成就感,并在成就感的基礎上得到快樂感,從而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習慣就水到渠成,也就持之以恒了。
在《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農村小學古詩文積累的策略研究》課題組對農村小學生父母的問卷調查中,通過數據分析顯示:父母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占76.9%以上,在這76.9%里母親具有初中學歷的不足34.7%。因此在家庭里完全可以采取讓孩子教父母,給父母當詩詞小老師的形式來培養(yǎng)、鞏固孩子的積累習慣,同時還可以帶動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
四、重視《課標》、教材在古詩文學習中的指導作用
《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農村小學古詩文積累的策略研究》課題組在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中發(fā)現,由于教師僅僅停留在完成教材內的教學任務,忽視了《課標》中關于相應年級的閱讀量的要求,導致教師對學生古詩文拓展閱讀、課外積累重視不夠。表現形式為布置的作業(yè)不能及時檢查、評價,教材中相關板塊沒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落實,這種教學態(tài)度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古詩文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嚴格按照《課標》要求落實每個學段必讀必背的古詩文,保證課內積累數量不縮水。一方面要把教材完整、系統(tǒng)的研究清楚,提前備課,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保證古詩文積累從課堂到校園到家庭的延伸。
所以,我們說家長與老師同抓共促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那么不要說是古詩文的積累,所有需要積累的知識都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