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患者應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70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開顱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取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術后語言障礙、運動功能障礙情況, 術前及術后第1、3、7天的顱內壓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恢復良好率7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7%, 死亡率2.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1%,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語言障礙及運動功能障礙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前顱內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第1、3、7天的顱內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顱腦損傷合并顱內高壓患者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能夠降低患者顱內壓, 改善患者預后語言和運動功能, 降低臨床死亡率, 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 開顱手術;顱腦損傷;顱內高壓;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13
顱腦損傷屬于危急重癥, 臨床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相關研究證實, 在墜落、跌傷、車禍等外力因素造成的顱腦損傷容易導致顱內高壓或腦腫脹等并發(fā)癥, 顱腦損傷會伴隨廣泛的硬膜下血腫和出血, 形成靜脈回流障礙, 如在損傷后不及時治療直接發(fā)展為腦疝, 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 2]。對于顱腦損傷的治療方法為降低顱內壓, 保證腦脊液回流通暢, 手術治療目的為盡早解除外側裂靜脈受壓。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對于降低顱內壓、解除腦疝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但國內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對顱腦損傷合并顱內高壓患者應用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2例, 女13例;年齡35~62歲, 平均年齡(45.6±5.5)歲;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為(6.5±0.4)分;受傷原因:墜落傷7例, 跌落傷9例, 車禍18例, 其他1例;受傷位置:雙側廣泛腦挫裂傷9例, 顳頂腦挫裂傷10例, 顱內血腫合并硬膜下血腫11例, 硬膜外血腫5例;合并癥:呼吸困難5例, 四肢骨折13例, 血氣胸10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15例;年齡36~63歲, 平均年齡(45.7±5.8)歲;平均GCS評分(7.1±1.9)分;受傷原因:墜落傷9例, 跌落傷8例, 車禍17例, 其他1例;受傷位置:雙側廣泛腦挫裂傷10例, 顳頂腦挫裂傷11例, 顱內血腫合并硬膜下血腫9例, 硬膜外血腫5例;合并癥:呼吸困難4例, 四肢骨折10例, 血氣胸1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GCS評分、受傷原因、受傷部位及合并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全部患者均符合《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指南》中的臨床診斷標準[3], 經(jīng)影像學檢查顯示顱內血腫量>10 ml, GCS評分均<8分, 患者治療前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存在梗阻性腦積水患者, 患有嚴重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 對手術不耐受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開顱手術治療。對患者施行全身麻醉, 取仰臥位, 將其頭部偏向一側, 對額顳瓣常規(guī)開顱, 切開皮層后進行引流操作排除顱內血腫, 根據(jù)患者情況決定留存骨瓣[4]。觀察組患者采取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對患者施行全身麻醉, 同樣以仰臥位接受治療, 在中線位置旁3 cm到顳弓中點連線將皮瓣外翻, 并對骨瓣進行游離, 將蝶骨平臺和顳窩充分顯露, 對硬膜外血腫進行清除, 將硬腦膜切開并徹底清除顱內血腫, 根據(jù)患者腦組織膨出情況決定留存骨瓣。兩組手術患者隨訪6個月, 并監(jiān)測顱內壓。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兩組患者術后語言障礙情況進行評價:語言功能正常為Ⅰ級, 能夠進行理解和溝通;語言混亂為Ⅱ級, 偶爾能進行溝通為Ⅲ級, 不能進行語言理解和溝通為Ⅳ級。②對兩組患者術后運動功能障礙情況進行評價:運動功能正常為Ⅰ級, 遠端關節(jié)運動功能恢復為Ⅱ級, 能夠克服重力的運動功能恢復為Ⅲ級, 只能在創(chuàng)傷運動為Ⅳ級, 完全無法進行運動為Ⅴ級。③在術后第1、3、7天觀察兩組患者顱內壓變化。④參考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分別為恢復良好、輕度殘疾、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6個等級[5]。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恢復良好16例、輕度殘疾5例、中度殘疾5例、嚴重殘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觀察組患者恢復良好26例、輕度殘疾3例、中度殘疾3例、嚴重殘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觀察組患者的恢復良好率7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7%, 死亡率2.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1%,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524、3.9683, P=0.0147、0.0464<0.05)。
2. 2 兩組患者術后語言障礙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語言障礙Ⅰ~Ⅱ級20例, Ⅲ~Ⅳ級15例;觀察組患者語言障礙Ⅰ~Ⅱ級30例, Ⅲ~Ⅳ級5例;觀察組患者術后語言障礙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000, P=0.0082<0.05)。
2. 3 兩組患者術后運動功能障礙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運動功能障礙Ⅰ~Ⅱ級22例, Ⅲ~Ⅳ級13例;觀察組患者運動功能障礙Ⅰ~Ⅱ級32例, Ⅲ~Ⅳ級3例;觀察組患者術后運動功能障礙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1019, P=0.0044<0.05)。
2. 4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第1、3、7天的顱內壓變化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第1、3、7天的顱內壓分別為(34.9±5.2)、(30.8±3.7)、(27.0±3.4)、(22.1±3.3)mm Hg(1 mm Hg=0.133 kPa);觀察組術前及術后第1、3、7天的顱內壓分別為(36.1±4.4)、(24.5±2.3)、(20.0±2.4)、(15.6±3.4)mm Hg。兩組患者術前顱內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3、7天顱內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與常規(guī)開顱手術比較, 前者的手術視野更好, 有利于幫助手術醫(yī)生觀察患者顱內損傷及血腫情況, 有效清除顱內損傷壞死腦組織和顱內血腫[6], 并且可以明確顱內出血來源, 防止患者2次出血的發(fā)生。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能夠改善顱內血液循環(huán)及氧分壓情況, 增加顱內局部血流量, 降低因缺血性損傷導致腦組織壞死的幾率, 有效保護腦組織, 有利于患者術后語言功能和運動功能的恢復[7]。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恢復良好率高于對照組, 死亡率低于對照組, 術后語言障礙及運動功能障礙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術后第1、3、7天的顱內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顱腦損傷合并顱內高壓患者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降低患者顱內壓, 改善患者預后語言和運動功能, 降低臨床死亡率, 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和材.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患者的效果觀察. 醫(yī)藥前沿, 2018, 8(4):234-235.
[2] 尹乾坤, 胡志民, 姚慶東, 等.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患者的效果觀察. 疑難病雜志, 2015, 14(12):1228-1230.
[3] 李傳友, 毛青.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對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分析. 重慶醫(yī)學, 2013, 42(19):2206-2207.
[4] 馬達.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患者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7, 17(50):28.
[5] 秦洪.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16):52, 55.
[6] 周世軍.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療效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32):131-132.
[7] 林瑞杰, 陳偉健, 郭谷生. 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顱腦損傷合并惡性顱內高壓的療效研究.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7, 7(11):221-223.
[收稿日期: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