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摘 要:遼朝懿德皇后蕭觀音案的發(fā)生與遼道宗的情感世界關(guān)系密切。遼道宗性格的缺陷使其與蕭觀音之間的情感產(chǎn)生裂隙,耶律乙辛趁機取得遼道宗的信任,將蕭觀音與太子濬誣陷致死。蕭觀音案對遼朝政治的影響巨大,加速了遼朝的滅亡。
關(guān)鍵詞:遼道宗;蕭觀音;耶律乙辛;情感世界
中圖分類號:K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5-0014-04
遼道宗大康元年(1075年),懿德皇后蕭觀音被誣與伶人趙惟一私通,含冤而死。兩年后蕭觀音之子太子濬也被陷害而亡。這成為遼朝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學界對蕭觀音案多以后族派系與政治斗爭的角度進行研究,卻忽略了從這一冤案的另一位主人公遼道宗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故本文試從遼道宗的情感世界入手,分析蕭觀音案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對遼朝政治的影響。權(quán)為引玉之磚,以求正史界方家。
一
遼道宗的性格對于蕭觀音案而言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遼道宗的性格形成于其童年時期,道宗即位后他的性格缺陷在執(zhí)政過程更加凸顯。
遼道宗耶律洪基生于重熙元年(1032年),六歲受封梁王,十一歲進封燕國,總領(lǐng)中丞司事,十二歲總知北南樞密使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生于皇族的耶律洪基從小就享受著優(yōu)渥的生活,并且從小就擁有特殊的權(quán)力,這對于其本人性格的形成是有很大影響的。《遼史·蕭惟信傳》記載:“(重熙)十五年,徙燕趙國王傅,帝諭之曰:‘燕趙左右多面諛,不聞忠言,浸以成性。汝當以道規(guī)誨,使知君父之義。有不可處王邸者,以名聞。惟信輔導以禮?!盵1]此時遼興宗已經(jīng)注意到了耶律洪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形成了不聞忠言的性格,故派蕭惟信去教導。在遼道宗二十一歲時,“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預朝政”[2]。蔡美彪先生認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乃是遼朝受封皇位繼承者的特定稱號,授予這一稱號即具有了繼承皇位的資格[3]。遼道宗于二十一歲時獲得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并于二十四歲時即遼朝皇帝位。在繼承皇位初期,遼道宗曾下詔:“朕以菲德……凡爾士庶,在言無諱??蓜t擇用,否則不以為愆。卿等其體朕意?!盵4]道宗在即位初做出了虛心納諫的姿態(tài),但由于其性格的原因,不久便開始厭煩朝政,恣意畋獵,不聽忠言?!扒鍖幵?,遺詔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樞密使,進王韓。明年,改北院樞密使,徙王陳,與蕭革同掌國政。革諂諛不法,阿剌爭之不得,告歸。上由此惡之,除東京留守。會行瑟瑟禮,入朝陳時政得失。革以事中傷,帝怒,縊殺之?!盵5]蕭阿剌僅因言時政得失就被處死,實可看出遼道宗早已形成了不喜聽勸諫的性格。從道宗的成長經(jīng)歷可以看出,道宗耶律洪基從小身邊就充滿了阿諛奉承之人,久而久之道宗形成了喜聽阿諛奉承之言,不喜聽勸諫之言的性格。
耶律重元對于遼道宗性格形成的影響是巨大的。道宗即位前,其皇叔重元對于道宗繼承皇位一直是一個潛在的威脅?!笆プ诒?,欽哀皇后稱制,密謀立重元?!盵6]欽哀皇后一直屬意將皇位傳于重元?!哆|史》又有記載:“上嘗與太弟重元狎昵,宴酣,許以千秋萬歲后傳位。重元喜甚,驕縱不法?!盵7]遼興宗曾在酒醉時傳位于重元。對耶律洪基而言以上種種增加了其皇位繼承的不確定性,耶律洪基在即位前一直處于這種皇位繼承權(quán)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直至興宗去世,遺詔傳位于耶律洪基,皇位的繼承才塵埃落定。這樣的經(jīng)歷對遼道宗的性格影響是極大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遼道宗變得敏感多疑,對于皇位的穩(wěn)固也有頗多憂慮。但在遼道宗即位后,為了緩和與皇叔重元之間的關(guān)系,冊封了重元為皇太叔,掌管天下兵馬大元帥。然而在清寧九年(1063年),遼道宗秋捺缽于灤水,重元父子發(fā)動叛亂。據(jù)《遼史》記載,叛亂的參與者為“皇太叔重元與其子楚國王涅魯古及陳國王陳六、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胡睹、衛(wèi)王貼不、林牙涅剌溥古、統(tǒng)軍使蕭迭里得、駙馬都尉參及弟術(shù)者、圖骨、旗鼓拽剌詳穩(wěn)耶律郭九、文班太保奚叔、內(nèi)藏提點烏骨、護衛(wèi)左太保敵不古、按答、副宮使韓家奴、寶神奴等凡四百人”[8]。就參與叛亂者的身份而言,皇族近親成員和后族權(quán)要人物占比例不少[9]。叛亂平定之后,遼道宗對于皇族和后族的信任降到了最低點,雖然叛亂很快被鎮(zhèn)壓下去,但這次叛亂使得道宗再一次陷入了信任危機,從而加強了其敏感多疑的性格。
遼道宗的性格在其極度崇佛一事上也表露無遺。遼道宗在位的四十余年,遼朝佛教的發(fā)展幾乎達到了頂峰。遼道宗在即位之前就對于佛教極其推崇,曾于燕京開泰寺鑄二銀佛,并銘文:“白銀千兩。鑄二佛像。威武莊嚴。慈心法相。保我遼國。萬世永享。開泰寺鑄銀佛。愿后世生中國。耶律弘基虔心銀鑄?!盵10]《遼史·道宗紀》言:“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發(fā)三千?!盵11]諸如此類的遼道宗佞佛之事跡不絕于史書,但是通過蕭觀音案,卻可以看出道宗的所作所為與佛家所倡背道而馳。蕭觀音被誣,道宗不加以分辨,便“族誅惟一,賜后自盡,歸其尸于家?!盵12]如此草率便將蕭觀音與趙惟一全族誅殺,與其崇佛行為大相徑庭。遼道宗極度佞佛卻對生命抱著如此草率的態(tài)度,實可看出其性格中復雜矛盾的一面。
綜上所述,遼道宗的性格十分復雜矛盾,敏感多疑且不聽忠言。在這樣的性格驅(qū)使下,遼道宗輕率地相信了耶律乙辛對蕭觀音的誣陷,從而釀成慘案。
二
前文已分析遼道宗的性格矛盾復雜,敏感多疑且不聽忠言。在這種性格的影響下,遼道宗與蕭觀音的感情出現(xiàn)了裂痕,這為蕭觀音案的發(fā)生做了情感上的鋪墊。而耶律乙辛抓住了遼道宗的性格弱點,獲得了遼道宗的信任。遼道宗的情感變化,對于蕭觀音案的發(fā)生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
《遼史》對于遼道宗與蕭觀音的感情記載寥寥無幾,王鼎所著《焚椒錄》卻對此記載十分詳細,可補《遼史》記載之不足?!哆|史》記載蕭觀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重熙中,帝王燕趙,納為妃。清寧初,立為懿德皇后?!盵13]《焚椒錄》言:“后幼能誦詩,旁及經(jīng)子。及長,姿容端麗,為蕭氏稱首……二十二年,今上在青宮,進封燕趙國王。慕后賢淑,聘納為妃?!盵14]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耶律洪基被封為燕趙國王,慕蕭觀音之賢淑,將其納為妃?!昂笸耥樕瞥猩弦?,復能歌詩,而彈箏琵琶尤為當時第一。由是愛幸,遂傾后宮。”[15]蕭觀音在入宮之初受到了耶律洪基的百般寵愛。清寧元年(1055年),耶律洪基繼承皇位,隨即將蕭觀音冊封為皇后。清寧二年(1056年)八月,“上獵秋山,后率妃從行在所至伏虎林。命后賦詩,后應聲曰:‘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上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謂女中才子。次日上親御弓矢射獵,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謂不愧后詩?!菤q十一月,裙撐上皇帝尊號,曰‘天佑皇帝,后曰‘懿德皇后。”[16]此事足以看出在遼道宗即位之初與蕭觀音可謂恩愛有加。清寧四年(1058年),蕭觀音生下皇子耶律濬,遼道宗對蕭觀音更是恩愛周備,有專房之寵。但這種美好的感情并未持續(xù)多久就發(fā)生了變化。
史載蕭觀音善于納諫,而前文已經(jīng)論述了遼道宗性格多疑,不聞忠言。納諫正是兩者感情變化的導火線?!昂蟪D教菩熨t妃行事,每于當御之夕,進諫得失?!盵17]蕭觀音立志當一名賢后,然而遼道宗卻只想擁有一位能夠“順承上意”的皇后,兩者之間的矛盾就此產(chǎn)生?!皣拙忌蝎C,故有四時捺缽。上既擅圣藻,而尤長弓馬,往往以國服先驅(qū)。所乘馬號‘飛電,瞬息百里。常馳入深林邃谷,扈從求之不得。后患之,乃上疏諫……上雖嘉納,心頗厭遠?!盵18]《焚椒錄》記載此事充分說明了遼道宗因為納諫一事對蕭觀音開始心生厭惡,最終在咸雍末年對蕭觀音疏遠,不再詔幸。蕭觀音在成為皇后之后,身份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一心想要承擔起皇后應有的勸諫帝王職責,但由于遼道宗并非虛心納諫之人,適得其反,引起了遼道宗的厭惡,兩者之間起初美好的感情也逐漸消失。這恰為耶律乙辛誣告蕭觀音能為遼道宗所相信做了鋪墊。蕭觀音感受到遼道宗的疏遠,“因作詞曰《回心院》,被之管弦,以寓望幸之意”[19],正是這一首《回心院》拉開了誣案的序幕。因此遼道宗與蕭觀音的感情變化實為蕭觀音誣案能夠成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反觀誣案的另一位主角耶律乙辛,在遼道宗與蕭觀音之間情感出現(xiàn)裂隙的同時,一步一步地取得了遼道宗的信任。耶律乙辛出身于五院部的下層部民家庭,“幼慧黠……及長,美風儀,外和內(nèi)狡?!盵20]在興宗朝耶律乙辛就已經(jīng)受到興宗的寵信,官至護衛(wèi)太保。及至遼道宗即位,“以乙辛先朝任使,賜漢人戶四十,同知點檢司事,常召決疑議,升北院同知”[21]。遼道宗對于耶律乙辛的寵信,一方面與耶律乙辛的政治才干有關(guān),另一方面則與重元之亂密切相關(guān)。清寧九年(1063年)七月,遼道宗秋捺缽于灤水,皇叔重元聚兵作亂,“時南院密使許王仁先、知北樞密院事趙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敦睦宮使耶律良等北宿衛(wèi)士卒數(shù)千人御之。”[22]耶律乙辛在重元之亂中立下大功,“重元亂平,拜北院樞密使,進王魏,賜匡時翊圣竭忠平亂功臣。咸雍五年,加守太師?!盵23]重元之亂使遼道宗對于皇族、后族成員失去了信任[24],耶律乙辛在此時抓住了道宗的性格弱點,正好彌補了遼道宗信任的缺失,受到了道宗的信賴。
遼道宗與蕭觀音情感的變化以及對耶律乙辛的完全信賴,為耶律乙辛誣告蕭觀音打下了感情上的基礎。正是由于遼道宗的情感變化,才會使蕭觀音誣案在遼道宗眼里能夠成立,從而釀成了這一冤案。
三
遼道宗的性格缺陷和其情感的變化使耶律乙辛等的誣告能夠成功,從而鑄成了遼代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冤案。蕭觀音案的影響不僅僅止于道宗朝,它對于整個遼朝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蕭觀音案的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遼朝的滅亡。
蕭觀音案的直接后果不僅是蕭觀音含冤而死,甚至波及太子濬。“及母后被害,太子有憂色。耶律乙辛為北院樞密使,常不自安……副點檢蕭十三謂乙辛曰:‘臣民心屬太子,公非閥閱,一日若立,吾輩措身何地!”[25]耶律乙辛等人在制造了蕭觀音案后畏懼太子濬即位后會為其母報仇,故又設誣案以除去太子濬。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乙辛與蕭十三等人合謀誣告太子濬謀反,盡管沒有充分的證據(jù),但疑心頗重的遼道宗仍然聽信了耶律乙辛的讒言,廢太子為庶人,囚于上京。耶律乙辛又派蕭達魯古、撒八殺太子濬于囚所,上京留守蕭撻得以太子濬病死上報遼道宗,至此太子濬含冤而亡?!哆|史》記載太子濬“幼而能言,好學知書……從上獵,矢連發(fā)三中。上顧左右曰:‘朕祖宗以來,騎射絕人,威震天下。是兒雖幼,不墜其風。后遇十鹿,射獲其九?!盵26]太子濬被稱為遼朝皇族中罕見的文武兼?zhèn)渲?。對比遼道宗之后即位的天祚帝,太子濬的含冤而亡使遼朝錯失了一位可能大有作為的君主,最終遼朝亡于天祚帝之手。
蕭觀音及太子濬被誣告致死,使得遼朝的政治風氣驟然變壞,大批忠良之士被殺害,而奸佞之人得勢,直接動搖了遼朝的統(tǒng)治基礎,使遼朝開始走向了滅亡之路。蕭觀音及太子濬被謀害后,耶律乙辛權(quán)侵朝野開始排除異己。耶律乙辛對異己者進行了大范圍的排斥?!耙倚琳_害太子,詞連兀沒,帝釋之。是秋,乙辛復奏與蕭楊九私議宮壺事,被害?!盵27]耶律古昱因?qū)τ谑捰^音有不同看法,即被耶律乙辛謀害?!盎侍訛橐倚琳_構(gòu),幽于上京。韓家奴上書力言其冤,不報。四年,復為西南面招討使?!盵28]吳王蕭韓家奴因上書陳太子之冤,于大康四年(1078年)被迫出任西南面詔討使。“樞密使耶律乙辛譖廢太子,中外知其冤,無敢言者,惟信數(shù)廷爭,不得復。告老,加守司徒,卒?!盵29]北樞密院副使蕭惟信在太子冤案中數(shù)次為太子陳冤,最終不得不以告老還鄉(xiāng)的方式退出政治舞臺。類似因蕭觀音案被耶律乙辛排除的異己在《遼史》的記載中屢見不鮮,但僅從所舉例子中便可看出:耶律乙辛在制造了蕭觀音冤案后,把控朝政,大量排除異己,朝中正人被斥逐殆盡,左右用事者皆為耶律乙辛的黨羽。遼朝的統(tǒng)治階層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動,忠良之士被迫害而奸佞之人則大行其道。故《遼史·道宗紀》曰:“夫謗訕之令既行,告訐之賞日重,群邪并興,讒巧競進,賊及骨肉,皇基浸危,眾正淪胥,諸部反側(cè),甲兵之用無寧歲矣?!盵30]
遼朝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驕縱淫逸,遼朝數(shù)百年的基業(yè)最終毀于其手,究其原因,也與蕭觀音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大康五年(1079年),耶律乙辛又欲謀害皇孫,遼道宗才開始懷疑乙辛,始知蕭觀音及太子濬之冤。太子濬作為遼道宗唯一子嗣,在其死后遼朝出現(xiàn)了皇儲危機。幸太子濬留有一子,遼道宗對于錯殺愛子無比悔恨,為了彌補過失,便對皇孫耶律延禧百般溺愛。而耶律延禧則正是遼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從小受到遼道宗的溺愛,“六歲封梁王,加守太尉,兼中書令,后三年,進封燕國王。大安七年,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盵31]在童年經(jīng)歷祖母與父親相繼被誣而死,險些被耶律乙辛謀害,又受到遼道宗的百般溺愛,天祚帝耶律延禧形成了極為扭曲的性格,“拒諫飾非,窮奢極侈,盤于游畋,信用讒諂,紀綱廢弛,人情怨怒”[32]。這種性格使得天祚帝驕縱淫逸、昏庸無能,最終使遼朝走向了滅亡,而這與蕭觀音誣案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綜上,遼道宗朝蕭觀音一案,對于遼朝影響巨大。究其原因,除學界通常認為的政治斗爭的原因之外,與道宗的情感世界也密不可分。道宗復雜矛盾的性格、與蕭觀音之間感情都是蕭觀音案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而蕭觀音案對于遼朝的影響不僅在于使遼朝出現(xiàn)了皇儲危機,最終使昏庸無能的天祚帝登上了皇位。其更重要的影響在于使得遼朝的政治風氣驟然惡化,直接動搖了遼朝的統(tǒng)治基礎,加速了遼朝的滅亡。
參考文獻:
〔1〕〔2〕〔4〕〔5〕〔6〕〔7〕〔8〕〔11〕〔12〕〔13〕〔20〕〔21〕〔22〕〔23〕〔25〕〔26〕〔27〕〔28〕〔29〕〔30〕〔31〕[元]脫脫等.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7.1541, 285,285-286,1493,1652,1630,298,353,1326, 1326,1634,1634,298,1634,1339,1339,1507, 1504,1541,352-353,355.
〔3〕蔡美彪.遼代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與皇位繼承[C].遼金元史十五講.北京:中華書局,2015.75.
〔9〕〔24〕王善軍.耶律乙辛集團與遼朝后期的政治格局[J].學術(shù)月刊,2008,(02):133,133.
〔10〕陳述輯注.全遼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2.32.
〔14〕〔15〕〔16〕〔17〕〔18〕〔19〕[遼]王鼎.焚椒錄[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2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05,505,505-506,506,506,506.
〔32〕[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5.
(責任編輯 孫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