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春禮
【摘要】不去研究微課制作得多么精美,而是研究微課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作用、策略和方法,研究微課在數學課堂中的介入時機、方式和路徑.說到底,“該出手時再出手”,以期“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能在“微課”中有新的希望與突圍,應該成為教師在發(fā)表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新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微視頻;介入時機;創(chuàng)新點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294《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微課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就小學數學而言,微課在數學課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立體式、快節(jié)奏、大容量,打造出一片開放、多元、靈動、厚重的課堂新時空.然而,并非所有的微課都能如此幸運.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介入時機、方式和路徑不同,其教學效果也就不盡相同.如何讓微課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特別是指向“實踐創(chuàng)新、理性思維、批判質疑”等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應該成為數學微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以下是筆者在人教版六年級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新課伊始的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
通過多媒體制作的微視頻出示“煙囪、鋼管、液體膠、罐裝飲料……”等圓柱體,緊接著,通過特意渲染的慢鏡頭,用動態(tài)箭頭徐徐展開了圓的側面,一個被特意染紅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圖案.然后出示“圓柱”的定義:“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圓柱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叫兩個底,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這個曲面叫側面,是正方面或長方形.”
筆者以為,通過微視頻特意渲染的慢鏡頭,能夠快速點燃學生們的興趣之火,活潑潑地聚焦學生們的注意力.但是,課堂現實不盡人意.學生們并沒用基于原有的數學經驗建構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的數學表達,也沒有對“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這樣的規(guī)律有一個由此及彼的認識.表面看,五至十分鐘的微課視頻熱熱鬧鬧,華麗麗地登臺亮相,但實際上,微視頻只起到了一個告知的作用,對學生們的自主發(fā)展、質疑精神、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作用.所以,課堂實際中的冷清、冷場和尷尬也就不足為怪了.
課后,筆者征求同事的建議.教研組長說:“上課伊始就出示微視頻未免有點操之過急.就‘圓柱的表面積而言,引領學生們先觀察,先操作,然后在理論上加以歸納,最后出示微視頻,這樣的順序才是對的.”
同年級的某老師說:“剛剛上課,孩子們還不知道圓柱體究竟由哪些面構成,還不知道上下兩個面是否相同,還不知道圓柱側面究竟是什么形狀,那么,你這樣直接給出結論,未免太早了吧?”
平行班的楊老師說:“我認為,微課視頻固然形象直觀,但是如果孩子們手頭有圓柱體等實物的話,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因為對小學生而言,由實物到幾何圖形,實際上是從直觀幾何抽象到經驗幾何的過程,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
……
真是不深入討論不醒悟??!是啊,如果有關圓柱的諸多知識都是通過教師單項灌注和微視頻而來,而沒有經過學生們自己思維爬坡的過程,那么,即便是多么準確豐富的知識飄進學生們的耳朵,也不會在學生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劃痕,更不會長久地貯存在學生們的記憶庫中.的確,當教學直奔最后的結論而去,學生們的思維過程和真實的學情就會被遮蔽、被遺忘、被漠視,自然也就奢談什么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帶著學校同仁和領導的“叮囑”,我靜下心來,靜靜地梳理、思考、反芻,重新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
1.“你知道如何把一個曲面轉化為一個平面圖形嗎?請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動手試試看?”然后再想一想:當我們把曲面轉化為我們認識的平面時,其面積計算是不是非常就簡單呢?
2.拿一個長方形的硬紙或者其他比較合適的材料,貼在木棒上,找?guī)酌麑W生讓其快速轉動,想想看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3.猜想: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可能得到一個什么圖形?請同學們拿出紙圓柱形模型,剪刀等,把圓柱形模型的側面沿高剪開,再打開,觀察形狀.在此基礎上,通過微課視頻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后的情境.
不難看出,新的教學設計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先動手操作,后進行微視頻展示,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隨著學習空間的不斷敞開,彰顯著我們對學生的放權和信任,更彰顯著我們對學習順序的一種正確理解和信任:不同的出場順序,恰恰折射出不同的教學效果.引領學生們先探索什么,后延伸什么,應該成為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素養(yǎng)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堆積和搬運,而是知識的加溫、再生產及生命化的踐履.”[1]上述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們親自裁剪、親自體驗和獨立思考,其實就是“知識加溫和再生產”的過程,構筑起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時空,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事實上,在學生們動手的過程中,有關圓柱的知識本身已不再是唯一重要,過程中所折射出的思維之光、自由之光和創(chuàng)造之光,才是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數學課堂更加需要的境界.而在此基礎上,讓微視頻華麗麗的登臺亮相才是最佳時機.
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提高制作短小精彩的微課技術方面,更應將微課放在日常教學的角度去衡量——微課如何讓學生更得更輕松、更有趣、更高效,真正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之目的.這一切,需要教師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把握微視頻的出場時機.“該出手時才出手”,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思維能力的內隱成分,才能更好培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等核心素養(yǎng).說到底,研究微課在數學課堂中的介入時機、方式和路徑,以期“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能在“微課”中有新的希望與突圍,應該成為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1]林高明.核心素養(yǎng):關注個體生命成長歷程[J].教師博覽(原創(chuàng)版),2017(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