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淑琴
明朝學者楊慎認為,陶淵明所說的那種“不求甚解”的閱讀方法其實是在兩漢訓詁風盛行的情況下提出的有針對性的看法,而并不是說讀書就真的要不求甚解。古今中外不少學者都認為讀書應該細讀細解,如美國學者約翰·米德馬就提出了慢閱讀的看法,認為要通過細讀的方式拉近讀者和所閱讀的信息之間的距離。
在指導學生展開文本咀嚼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先找到文章中那些看似尋常的詞句展開品讀,嘗試挖掘其中的深層意蘊。學生在閱讀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所表達的含義并不局限于文字表面。如果要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還要透過文字的面紗,挖掘隱藏在文字作品中的深意。這樣才能更好地讀懂文章,品味作品。
在指導學生閱讀《背影》的時候,我就鼓勵學生嘗試抓住文章中一些看似尋常的詞句,展開深入探究,重點探究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如“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下從這句話中能體會到怎樣的情感。我首先鼓勵學生說說“聰明”這個詞,作者真的是想要說自己聰明嗎?學生發(fā)現(xiàn)很明顯并非如此,這里的“聰明”帶有諷刺的意思,作者發(fā)現(xiàn)父親如此細心地對待自己,但是自己卻認為其做法不符合年輕人的想法,因此否定父親的愛,現(xiàn)在作者感到十分愧疚。我鼓勵學生說說:“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些地方能讓人感受到愧疚的意思呢?”學生提出:“作者使用了‘非……不可這個強調句型,作者現(xiàn)在靜下心來想想,覺得十分懊悔,所以才用強調的詞句來加強語氣。”在這樣的分析中,學生從看似簡單的詞句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寓意。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就是要讓學生自己提問。例如在《背影》教學中,教師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所描繪的形象,進而促使學生理解作者對父親的情感,主動提出“作者描寫的父親形象為什么看起來有些可笑”等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也嘗試引導學生自主挖掘作品中有深意的地方,并嘗試讓他們自主提出問題,想一下作者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更為敏銳,提高閱讀能力。
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還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矛盾之處。這些矛盾的地方其實就是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發(fā)展思維的地方。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圍繞這些不合情理的地方展開討論,嘗試剖析作品中的矛盾處。
在閱讀了《社戲》后,我鼓勵學生提出在文章中是否有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地方。如有學生提出:“在文章中,六一公公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偷了豆子,本來應該是生氣的啊,但是他卻并沒有生氣,反而還送了豆子。他這樣對待偷東西的人,是不是太客氣了一點呢?”我鼓勵學生圍繞這個部分展開討論,說說這段描寫是否合乎情理。如有學生提出:“我覺得六一公公原本肯定是會生氣的,但是知道了這豆子是用來招待客人的,所以才不生氣了?!薄澳敲矗麨楹螘簧鷼饽??招待客人就那么重要嗎?”“家鄉(xiāng)的人比較純樸,認為要好好地招待客人,所以我覺得這個細節(jié)正好展現(xiàn)了六一公公是一個十分好客的人,展現(xiàn)了鄉(xiāng)土風情?!睂W生發(fā)現(xiàn)了原本的矛盾處其實正是能展現(xiàn)主題的地方。
我常常組織學生圍繞文章中的矛盾點展開討論,學生可以各自說出自己的看法,進行辯論,看看誰能說服對方。為了讓學生提高辨析的能力,我還會給學生提供一些輔助閱讀的資料,鼓勵學生展開討論,這樣能促使學生相互交流,進而提高欣賞能力。
如果學生能細細品味文章的話,還可能發(fā)現(xiàn)文章中有一些句子被作者故意變化了句式。如果匆匆閱讀的話,很可能會忽略這些地方,但是如果細細品味的話,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往往會隱藏著深刻的內涵,起到了暗示人物心理、性格的作用。我鼓勵學生抓住文章中獨特的句式,并嘗試慢慢品味其中展現(xiàn)出的內涵。
在閱讀《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我就鼓勵學生嘗試找出文章中與眾不同的句式,并品味其中的內涵。如“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我鼓勵學生先將其轉換成標準的句式,學生發(fā)現(xiàn)應該是:“對于像我這樣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贝撕笪医M織學生展開思考,說說作者為何要將“像我”拿出來,單獨提出去,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學生提出:“在使用了這樣的句式后,讓人覺得句子結構更為松散,這樣似乎更像是在聊天的樣子,讓人產生親切感?!边€有學生提出:“我覺得作者強調了‘我,表達了自己對于濟南的情感十分深厚。他特別強調了自己,證明自己對于濟南確實是很有感情?!蓖ㄟ^這樣的細讀,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變換句式很可能隱藏著特殊的情感或意味。
我鼓勵學生將文章中的句式轉變?yōu)槠胀ǖ木涫?,然后將兩個句子都放在文章特定的語境中加以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在對比探究中找出這兩個句子的差異,進而更好地感悟作品的獨特創(chuàng)作風格。
美國學者托馬斯·紐柯克認為慢閱讀能讓讀者從文字閱讀中找到意義和樂趣。在細嚼慢咽的過程中,可以促使讀者更好地對文本進行獨立領會和理解,能獲得高深的理解。通過分析文章中那些看似尋常的、不合情理的或者是富于變化的地方,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本的內容,進而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作者簡介:江蘇省海門市王浩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