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龍 塞麥提·麥麥提敏
摘 ? ?要: 語言教學及詞典編纂等領域研究的首要任務,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詞語搭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對維吾爾語形容詞與其他詞類的強弱組合、其所在位置、形容詞的搭配類型及關系等問題進行分析,探尋其搭配的規(guī)律,旨在為第二語言為維吾爾語的學習者提供部分理論依據,更好地為現代信息處理提供相應的翻譯支撐。
關鍵詞: 維吾爾語 ? ?詞語搭配 ? ?形容詞 ? ?組合關系
1.引言
語言學詞匯的研究對于探析詞語搭配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深刻影響。語料庫語言學誕生之前,研究者對語言的研究只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大部分靠主觀意識進行分析和推理。國內最早對漢語詞語搭配自動抽取研究的是清華大學孫茂松等學者,設計了相應的“三項統計指標的搭配定量評估體系”搭配判斷算法。而后《現代漢語搭配詞典》(梅家駒)、《漢語常用詞語搭配詞典》(楊天戈)、《漢語常用動詞搭配詞典》(王硯農,焦龐)等詞典陸續(xù)出版。國外最早提出“搭配”概念的是英國語言學家弗斯(Firth),他認為“由詞之結伴可知其詞”。而后韓禮德(Halliday)在語篇研究中認為語篇銜接的有效手段是搭配。
在組合語言整個過程中,詞語搭配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詞語搭配本身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范疇,每位學者對此看法不一,很難劃定。在本文中的“詞語搭配”以申修瑛提出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在某種長度的語言單位上以比較高的頻率共現的,詞語之間帶有依賴性的組合關系”為主要依據。
詞語不是單獨或孤立使用的。因此,維吾爾語詞語搭配的研究歷來都是學者們的研究重點。維吾爾語的詞語有較強的組合能力,搭配起來較為復雜,構成的詞組非常豐富。至今為止,對于維吾爾語形容詞搭配的定義及范圍,沒有一個完備的理論概念。本文根據曲維光等人提出的基于框架的詞語搭配自動抽取方法“近距離左搭配和近距離右搭配,以及遠距離左搭配和遠距離右搭配”四種搭配抽取框架的說法;基于詞語搭配體現的是詞匯在語言交際中被經常使用的普遍的、習慣性的搭配形式。試圖根據現有的理論研究和維吾爾語言的特點,從維吾爾語形容詞詞類對其搭配類型與關系進行淺析,尋找搭配規(guī)律及特征。這對第二語言為維吾爾語的學習者來說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價值。
2.維吾爾語形容詞搭配的類型
本文的維吾爾語形容詞搭配主要指以形容詞為中心語的偏正結構搭配,即其他詞類與形容詞的組合,受到名詞、副詞等其他詞類的修飾,詞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組成,并能表達實際意義。除此之外,對形容詞不做中心語,但經常與其他詞類組合并修飾中心語的情況也做了簡要的分析。
通過對維吾爾語形容詞的學習,我將其按照四種搭配模式為基本,又根據維吾爾語語法特點,在組合過程中,按照組合的強弱分為固定搭配詞組和半固定搭配(自由搭配)詞組,按照距離的遠近分為遠距離搭配和近距離搭配的詞組,并且發(fā)現搭配組合的時候也有詞綴的添加等現象?,F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2.1固定搭配
固定搭配是指人們根據長期以來的語言習慣而表達出有實際意義的、結構固定的詞組。簡單地說就是人們經常使用,約定俗成的詞語搭配。在一般情況下不隨意互換位置,也不能增減成分。比如:維吾爾語中的“ьɑ?摜ri qɑttiq”(心腸硬),“jyzi qelin”(臉皮厚的),“?蘩ɑrɑiti nɑ?誦ɑr”(環(huán)境惡劣)等。
2.2自由搭配
自由搭配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詞語的組合沒有固定格式,由多種方式構成。例如:維吾爾語中的“toq qizil”(大紅),“tutɑ?蘩 qizil”(通紅),“qeniq k?諂k”(深藍),“sus qizil”(淡紅),“sus ɑq”(淡白)等。在這里可以由很多個詞與“qeniq”,“qizil”,“sus”搭配,并且可以前后替換別的詞語進行組合并表達出不同的意思。
2.3非連續(xù)性搭配
非連續(xù)性搭配也稱遠距離搭配,是指形容詞短語在搭配時中間可以增添其他成分。一般情況下關聯詞出現的此類搭配較多,但在維吾爾語形容詞中也有類似的結構。例如:“qɑidiɡε b?蘚k xilɑp”(非常違規(guī)),“xizm?蘚tɡ?蘚 konkret m?蘚sul”(對工作具體負責),“turmu?蘩 ?蘩undɑq jɑx?蘩i”(生活這么好)這些詞常常用其他詞語阻隔開來,使它們不連續(xù)出現,又常常做固定搭配可以增加不同的詞語做語法成分。
2.4語法搭配
這里的語法搭配是指其他詞類和形容詞出現時,往往伴有詞綴的添加或其他語法形式的變化。例如:“seni?耷kiɡ?蘚 ox?蘩ɑ?蘩”(和你的一樣),“heliqi x?蘚tl?蘚rɡ?蘚 ox?蘩ɑ?蘩”(和那些信一樣)。在這里被修飾的詞語往往要在后面附加“-ɡ?蘚”的向格附加成分。例如:“l(fā)ɑzimi joq”(不須),“hɑ?諨iti joq”(不必)。如上所述,要在后面附加“-i”的第三人稱附加成分。
2.5多詞搭配
多詞搭配是指多個形容詞共同且連續(xù)組合搭配,共同修飾一個事物。例如:“?誦o?耷 qizil uruqluq tɑwuz”(大紅籽西瓜),“juqiri d?蘚ri?諨ilik tyrlyk mɑllɑr”(高級百貨),這里的“?誦o?耷 qizil uruqluq”和“juqiri d?蘚ri?諨ilik tyrlyk”就是三個形容詞連續(xù)出現,共同修飾“西瓜”和“貨物”這個對象。多詞搭配出現的概率雖然不大,但確實為一個現象。
3.維吾爾語形容詞的搭配關系
在語言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形容詞廣義上作為語法稱謂,包含色彩、外形、口味、特質、生理和精神性質等各種關系特質。例如:“seriq”(黃色),“?蘩?蘚rin”(甜),“uzun”(長)等。與其他詞類相比,無論是在詞匯意義方面還是語法意義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形容詞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搭配關系在整個語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維吾爾語形容詞在詞匯意義方面有別于其他詞類的詞,如:名詞、副詞和形動詞。并且能修飾和限定名詞,做定語。除了與名詞有限定關系之外,與動詞、副詞之間也有搭配關系,他們的搭配不僅考慮到語義關系還考慮到語法關系。
3.1副+形
副詞表示某一行為動作或者事物狀態(tài)的特征,形容詞表示某一事物的性質。副詞一般修飾形容詞和動詞,說明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性質等所設計的程度等語法關系。例如:“?蘚?耷 eɡiz”(最高)、“nɑhɑyiti ?諨ik”(特別多)、“intɑjin ki?誦ik”(非常?。?/p>
副詞與形容詞搭配在一起,一般都是程度副詞修飾形容詞。在被修飾對象形容詞的前面,表示加強或減弱形容詞的修飾程度。再例如:“b?蘚k issiq”和“xeli issiq”。前者表示“特別熱”,后者表示“有點熱”。同樣表述天氣熱,但因副詞使用的不同,導致“熱”的程度也不同。
3.2代+形
代詞,顧名思義,代替其他類型的詞。它在與形容詞搭配的時候,多指對文中提到過的或者彼此已知的事物進行描述。例如:“?蘩u bɑr”(應有盡有),“?蘩undɑq jɑx?蘩i”(這樣好);還有一些代詞在和形容詞搭配時常伴有向格的附加成分,例如:“buni?耷?摜ɑ ox?蘩ɑ?蘩”(像這種)。
3.3形+形
形容詞與形容詞搭配是很特殊的,從語法特征的角度看,“形+形”的搭配一般情況下是前一個為形容詞,后一個常為名詞附加“l(fā)iq”等詞綴構成形容詞,這種類型的搭配較為靈活,例如:“?誦o?耷 e?摜izliq”(大嘴的),“ɑz sɑnliq”(少數的),這一類的搭配通常后面要有被修飾的對象出現,很少直接使用。還有一種情況不是修飾與被修飾,限定與被限定的關系,而是并列存在,起到共同修飾的作用。例如:“otturɑ ɑ?諨iz”(中弱),“qɑrɑ ɑlɑ”(黑白色)。
3.4名+形
“名+形”是最普遍的主謂式結構短語,從句法學造詞法的角度分析,屬于偏正式短語。常解釋為“某物怎么樣”。例如“turmu?蘩i nɑmrɑt”(生活困難),“mi?諨?蘚zi joq”(沒精神);還有一些半固定搭配,比如:“jyzi nepiz”(臉皮薄的),“jyzi qelin”(臉皮厚的);不置可否,也會出現像“mehri issiq”(慈祥)這樣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詞組。
3.5動名+形
動名詞,從字面上就能看出既有動詞特征又有名詞特征,只不過將動作視為事物來表達,也就是說將動詞名詞化。與形容詞搭配時,像名詞一樣,被形容詞修飾。即我們熟知的“-?蘩”形動名詞,例如:“qili?蘩 ker?蘚k”(應該做),“keli?蘩 bɑr,qɑjti?蘩 joq”(有來無回)。以“l(fā)iq”為附加成分構成的動名詞與形容詞搭配的情況較少,例如:“bolmɑsliqi ker?蘚k”(不當人子)。以“mɑq、m?蘚k”為附加成分的字典形式的動名詞一般是獨立的個體,很難見到與形容詞搭配。
3.6其他
在語言研究過程中發(fā)現,除了形容詞作中心語,被副詞、代詞、名詞等詞類修飾以外,還會有形容詞修飾名詞、動詞等詞類的情況發(fā)生。例如:
3.6.1形+名
維吾爾語形容詞一般前置修飾名詞或名詞短語。定語在中心語之前,中間不用加任何“格”助詞,是維吾爾語形容詞與名詞搭配是最典型的結構。如:“eɡiz bɑlɑ”(高個的男孩),形容詞“eɡiz”修飾名詞“bɑlɑ”;“t?蘚mlik tɑmɑq”(美味的飯),形容詞“t?蘚mlik”修飾名詞“tɑmɑq”。
3.6.2形+動
形容詞與動詞搭配,形容詞表示某一事物的特征,動詞是表示動作、狀態(tài)的詞。形容詞起修飾限定的作用,修飾限定動詞作謂語。例如:“?誦irɑjliq jɑzidu”(寫得好看),這里的“?誦irɑjliq”是“漂亮”的意思,修飾動詞“jɑzidu”。除此之外,一些固定搭配也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例如:“jɑx?蘩i boldi”(太好了)、“?誦o?耷 bolmɑq”(長大、上了年紀)。
4.結語
詞語搭配雖然是傳統語言研究的一個基礎領域,但這個基礎領域人們關注或探索的并不夠,僅從近幾十年來發(fā)表的成果看就能感受到這種研究的不足與空缺。尤其在維吾爾語言研究中,關于詞語搭配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不失為潛在的學術研究空間。
本文通過對維吾爾語形容詞搭配研究目的與意義簡單地概述,舉例說明維吾爾語形容詞與各類詞類之間的組合關系及分類依據,并且根據不同詞類的語法特征,依次對其說明分析,產生七種組合。形容詞特征及其搭配規(guī)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闡釋詞語組合的理據,而且能使第二語言學習者更好地掌握維吾爾語并實際應用,對進一步實現詞典的編纂和機器翻譯同樣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通過對維吾爾語形容詞詞語搭配的研究發(fā)現,當下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已不能僅僅滿足于單科目的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多學科交叉的共同研究迫在眉睫。作為一名語言學習者,在信息化時代的高速運轉之下,兩套完全不同的體系如何交相輝映,碰撞出精彩的學術之光,有待我們更深入地思考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孫茂松,黃昌寧,方捷.漢語搭配定量分析初探[J].中國語文,1997(1):29-38.
[2]申修瑛.現代漢語詞語搭配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7.
[3]曲維光,陳小荷,吉根林.基于框架的詞語搭配自動抽取方法[J].計算機工程,2004,30(23):22-24.
[4]陳賀.基于語料庫的詞語搭配實證研究[J].考試周刊,2009(30):43-44.
[5]王星星.漢維形容詞的柔性對比[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104-105.
[6]馬德元.維吾爾語形容詞分類問題新探[J].語言與翻譯,1996(02):7-11.
[7]沈利元.有關現代維吾爾語形容詞劃分范圍的幾個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1):101-104.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6XJJC7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