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墓志資料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舉隅

2019-06-18 04:14:33楊向奎吳健峰
文學教育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古代文學教學運用

楊向奎 吳健峰

內(nèi)容摘要:墓志是重要的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利用價值,中國古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將墓志資料應用于本科教學,可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文章舉出四個實例,以證明墓志資料不僅僅是文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相關(guān)專業(yè)本科教學的重要教學素材,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學生情況靈活運用,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墓志資料 古代文學 教學運用 舉隅

墓志是直述逝者世系、歲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遷變的一種文體,古代社會各階層均有廣泛使用,是重要的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利用價值。中國古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內(nèi)容豐富,課時量大,在構(gòu)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強化文化認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專任教師,努力擴充課程資源、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是相關(guān)教師應有的責任。筆者近年對古代墓志文多有關(guān)注,在承擔本科教學任務時,有意將墓志資料應用于本科教學,解決了學生的一些疑難問題。今不揣淺陋,將一些本科教學的實例粗撰成文,以就教于博雅君子。

? 一.作家的原籍、出生地、家族居住地

作家的原籍、出生地、家族居住地等是作家基本的生平信息之一,與作家創(chuàng)作有一定關(guān)系,弄清作家這些信息對讀懂部分作品大有裨益。理論上,中國古代文學教師或教材,應準確地區(qū)分作家原籍、出生地、家族居住地等,并確定、明白地向?qū)W生傳達這些信息。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情況卻沒那么簡單。

例如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有關(guān)白居易的原籍、出生地、家族居住地等內(nèi)容,各種教材在表述方法上并不一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困惑。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錢塘湖春行》詩注釋中云:“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生于新鄭(今屬河南),唐代詩人?!盵1]60朱東潤主編《歷代文學作品選》(以下簡稱朱本)在白居易詩部分云:“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為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人。”[2]20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以下簡稱袁行霈本)介紹白居易生平時云:“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渭南下邽(今陜西渭南)人?!盵3]450郁賢皓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以下簡稱郁本)云:“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下邽(今陜西渭南)人?!盵4]160袁世碩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以下簡稱袁世碩本)云:“白居易(772-846),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陜西渭南)人,祖籍太原,出生于新鄭(今屬河南)?!盵5]410除了八年級《語文》教材外,都說白居易是“下邽人”。祖籍太原,出生于新鄭,不是太原人,也不是新鄭人,卻是“下邽人”,這不免令入學不久的大學生產(chǎn)生疑問。當學生問及此問題時,口頭解釋較為纏繞也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針對這種情況,采取讓學生課外閱讀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銘并序》、陳寅恪《論李棲筠自趙徙衛(wèi)事》兩篇文獻的方法,既可拓寬本科生的學術(shù)視野,也能把白居易為“下邽人”的疑問進行一個很好解決。

《醉吟先生墓志銘并序》乃白居易自撰,身世部分真實無疑,云:“先生姓白,名居易,字樂天。其先太原人也?!髿v六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鄭州新鄭縣東郭宅,以會昌六年月日終于東都履道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以某年月日葬于華州下邽縣臨津里北原,祔侍御、仆射二先塋也?!盵6]雖然白居易最終并未葬入下邽先塋,而是葬在了洛陽,但據(jù)此志可知,其祖父、父親均葬在下邽。陳寅恪在《論李棲筠自趙徙衛(wèi)事》一文中云:“吾國中古士人,其祖墳住宅及田產(chǎn)皆有連帶關(guān)系。”[7]葬在下邽,其住宅、田產(chǎn)理亦應在下邽。住宅、田產(chǎn)在下邽,不難判斷其家族居住地即為下邽矣,這是判定白居易為“下邽人”的重要依據(jù)。經(jīng)此閱讀、推理,學生得到了相應的學術(shù)訓練,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 二.作家的生卒年

作家生卒年也是作家生平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對作品系年、作品解讀至關(guān)重要。研究者歷來重視對作家生卒年的考訂,但有時因為資料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準確確定其生卒年。但作家或其家族成員墓志的出土,為考訂作家生卒年提供了新資料。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及時將這些新資料引入教學,彌補教材中相應的缺陷,并讓本科學生初步了解作家生卒年考訂的方法,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應有的題中之義。

茲以韋應物為例。韋應物是中唐前期的著名詩人,后人往往以王、孟、韋、柳并舉。有關(guān)韋應物的生卒年,因材料之局限,前人考訂之間略存歧異。朱本作品選訂為“737-約789”[2]158,袁行霈本訂為“733-793?”[3]394,郁本訂為“737-791”[4]140,袁世碩本訂為“737-792?”[5]371。諸本中韋應物生年相對較為統(tǒng)一,卒年卻各不相同,這種現(xiàn)象,容易給教師和學生造成困惑。當有新材料可以解決諸本之間歧異時,教師有責任將相關(guān)最新成果引入課堂。2007年,韋應物墓志在西安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續(xù)編》收入此志,兼有圖版和錄文,為考訂韋應物生卒年及相關(guān)事跡提供了便利。志文云:“以貞元七年十一月八日窆于少陵原,禮也?!盵8]據(jù)此可定,韋應物卒時應在貞元七年十一月八日之前。貞元七年為公元791年,則袁行霈、袁世碩本的793?、792?可以排除。

此志不同于一般墓志,未書卒年,而葬年不等于卒年,尤其在古代,停葬一兩年的情況并不鮮見,因此郁本的791年尚不能成為定讞,還需結(jié)合墓志中相關(guān)文字及文集中相關(guān)作品綜合考辨。在教學過程中,將韋應物墓志全文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嘗試考證韋應物生卒年,并撰成短文。各家教材意見不一致,反而會激發(fā)學生考求的興趣,如此這般,就帶動了學生對相關(guān)作品的深入解讀,待學生論文寫好后,利用課下時間班內(nèi)展開爭鳴,在爭鳴的基礎(chǔ)上,提供陶敏學術(shù)論文《韋應物生平再考》作為對照范本[9],查找自己思維、材料上的紕漏。經(jīng)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不但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其思辨能力、學術(shù)興趣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 三.文學史的發(fā)展脈絡

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包括文學作品教學和文學史教學兩部分,文學史教學旨在梳理出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脈絡,探索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繼承文學遺產(chǎn)的基礎(chǔ)上,為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化建設等提供借鑒。因此,清晰地梳理出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脈絡,并使這一脈絡在學生頭腦中得以構(gòu)建,便成為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但在具體操作中,發(fā)現(xiàn)因教學內(nèi)容多、脈絡雜、課時少、授課方式單一等原因,所教的學生中,能很好梳理出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脈絡的并不多。分析個中緣由,內(nèi)容多、脈絡雜,短時間難以有效掌握等是主要原因。針對這個問題,我試圖尋找內(nèi)容少、脈絡清、易掌握的文學史教學材料,幾經(jīng)比對后發(fā)現(xiàn),元稹為杜甫所撰墓志銘中對杜甫之前詩歌的梳理就具有這些優(yōu)點,是很好的中國古代詩歌史教學材料。

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中,首先點出杜甫詩歌集大成的特點,而后從堯舜時君臣賡歌相和開始,經(jīng)《詩經(jīng)》《楚辭》、柏梁體、蘇李詩,歷建安、正始,而風概稍存。至宋齊,意義格力無取焉。梁陳刻飾、佻巧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唐興,能者互出,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wěn)順聲勢,而律詩出。由是而后,文變之體極,然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未能盡善。至于子美,上薄風騷、下該沈、宋,盡得古今之體式、兼昔人之獨專[10]。從中唐以前詩歌史全局來看,此篇文字用簡短的篇幅勾勒出這一時段內(nèi)詩歌的發(fā)展演變,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且和目前文學史的審美標準一致而簡潔許多。在教學過程中,將此段文字作為本科生的背誦內(nèi)容,或?qū)⑵渥鳛樽⑨屪鳂I(yè)的練手材料,都是不錯的選擇,只是要提醒學生墓志文中難免有“諛墓”色彩,抑李揚杜不足取,應在觀念上給予注意。

? 四.隱含讀者的作用

根據(jù)西方接受美學的見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為讀者接受之前,其中已隱含著讀者,即作者預想出來的他的作品問世以后,可能出現(xiàn)的或應該出現(xiàn)的讀者,此即“隱含的讀者”。隱含的讀者影響乃至決定作品的構(gòu)思、風格等要素的形成,促使作者自覺地偏重或回避一些問題。這些理論對于本科學生而言,并不艱深,文學概論課程老師也會傳授相關(guān)知識,在古代文學課上并不需要對此展開詳細講解,但是隱含讀者對古代詩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一直以來卻缺乏一則生動具體的實例。直到琢磨歐陽修撰《薛質(zhì)夫墓志銘》后,我就認為找到了實例。

古人鐫刻墓志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以防陵谷遷變,二是將親人德善功烈傳于無窮。依據(jù)這兩個目的,其最終的隱含讀者應是后世發(fā)現(xiàn)墓志的人,但是個別墓志與此不同。如歐陽修撰《薛質(zhì)夫墓志銘》,歐陽修乃質(zhì)夫妹夫,質(zhì)夫其父乃資政殿學士、贈禮部尚書簡肅公,母曰金城夫人趙氏。文章以諱字開頭,接以族出、履歷等,甚為簡潔,其后轉(zhuǎn)入對質(zhì)夫兩娶而無子的議論,與一般墓志結(jié)構(gòu)不同。議論部分先批判孟子“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非萬世之通論,而后進行區(qū)別:不娶無后,罪之大者可也;娶而無子與不幸短命未及有子而死者,其可哀不可為罪。接著說明質(zhì)夫?qū)儆诤笳?,其可哀也,非其罪也。進而推衍開來:自古賢人君子未必皆有后,其功德名譽垂世而不朽者,非皆因其子孫而傳也。最終得出惡者有后而無益,為善雖無后而不朽的結(jié)論。作者打破常規(guī),把大段議論作為墓志重心,這種結(jié)構(gòu)的形成和隱含讀者緊密相關(guān)。文曰:“常哀質(zhì)夫之賢而不幸,傷簡肅公之絕世,閔金城夫人之老而孤,故為斯言,庶幾以慰其存亡者已?!盵11]存者指金城夫人,亡者指簡肅公和質(zhì)夫,他們共同成為歐陽修預想的隱含讀者,為了安慰他們,才有文中那大段議論。把被“傷”、“閔”者視作隱含讀者,決定了此文議論為主的結(jié)構(gòu)布局。

以上舉出四個實例,以證明墓志資料不僅僅是文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相關(guān)專業(yè)本科教學的重要教學素材,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學生情況靈活運用,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段時期內(nèi),高校教師普遍重科研輕教學,尤其輕本科教學,造成許多弊端,為了扭轉(zhuǎn)這種風氣,國家相關(guān)部門提出“以本為本”,并對“四唯”“五唯”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進行了批評,得到各地高校的響應。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對所承擔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魏晉隋唐部分)之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得出墓志資料運用于本科教學的四個實例,非常膚淺,意在此基礎(chǔ)上,繼續(xù)探索,冀教學水平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溫儒敏總主編《語文》(八年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60頁。

[2]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第二卷),中華書局2007年。

[4]郁賢皓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袁世碩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6]謝思煒《白居易文集校注》,中華書局2011年,第2030頁。

[7]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頁。

[8]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續(xù)編》,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年,第420頁。

[9]陶敏《韋應物生平再考》,《文學遺產(chǎn)》2010年第一期。

[10]周相錄《元稹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360頁。

[11]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405頁。

(作者介紹:楊向奎,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shù)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吳健峰,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shù)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教學運用
古代文學圈中的“鄙視鏈”
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問題意識”探究一一以《詩經(jīng)》為例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析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簡介
“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積極運用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0:57
電子白板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3:41
建構(gòu)主義理論在高校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18:51
詞塊策略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心理輔導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8:49
东莞市| 湟中县| 镇平县| 玛多县| 邯郸市| 隆林| 文昌市| 隆回县| 烟台市| 张北县| 玉溪市| 顺昌县| 威信县| 阿城市| 陕西省| 磴口县| 田林县| 台南市| 翁牛特旗| 宣汉县| 隆德县| 平山县| 本溪市| 临朐县| 新化县| 金塔县| 玉龙| 阆中市| 开封市| 赤壁市| 肥东县| 左云县| 新龙县| 江阴市| 华宁县| 泰来县| 砚山县| 铁岭市| 中方县| 平乐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