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聰 聰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是清代一部影響力較大的唐詩經(jīng)典選本,其選詩的選錄標準跳出唐人選唐詩不收李杜詩的窠臼,明確表明以李白、杜甫為宗。沈德潛將唐詩體裁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長律、五絕、七絕三體七類,并有選擇的收入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其中,從選詩數(shù)量上看,《唐詩別裁集》選入唐代詩人作品的前五名分別是杜甫(255首)、李白(140首)、王維(104首)、韋應物(63首)、白居易(61首)。由選詩數(shù)量體現(xiàn)出沈德潛對盛唐時期李白、杜甫、王維三人具有盛唐詩典范意義的認識,同時,也開始關注中唐詩人的獨特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沈德潛對韋應物的推崇以總的選詩數(shù)量而論,位居中唐詩人之冠,僅次于杜甫、李白、王維,成為沈德潛心目中的第四位唐詩大家;以橫向維度觀之,其地位也超越了同時期中諸如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等人。這一獨特定位與沈德潛宗盛唐亦關注中唐的宏博視野以及評點時注重分體而論的詩學思想密切相關。
一、韋應物作為唐詩大家地位的隨世浮沉
在沈德潛之前,韋應物的詩作整體上頗受好評。這一點前人多有談論,現(xiàn)將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唐人始關注其五言詩并評價其自成一家之體;宋元人眼中韋柳地位高低的爭議及對其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淵源進一步體認;明人辨體意識下的藝術技巧、創(chuàng)作淵源的爭議。
韋應物的詩唐代影響并不廣闊,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最先表達對韋應物的推崇,認為其詩體自成一家。如其曰:
微之,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遠征古舊,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清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澹,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然後人貴之。[1]1335
白居易的這段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對韋應物歌行體的評價及五言詩自成一家之體的認同;另一方面,結合世人推崇古人、疏忽今人的慣有心理模式,對韋應物在其生年聲名不顯、死后成名的事實做了簡要闡釋。再結合《新唐書》和《舊唐書》中均無其人生平及其事的立傳,總體觀之,唐代人對韋應物的接受情況總體上是有限的。
到了宋元時期,蘇軾對韋應物的人物品評最有代表性。他以其在宋代文壇的影響力再次將韋應物拉入公共視野之內,列其為李杜之后起詩人,承襲漢魏,與柳宗元并稱韋柳。如其曰:“李杜之后,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癚泊,非余子所及也?!盵2]3152蘇軾第一次將韋柳并稱,重新評價了韋應物古淡詩風在李杜之后的詩學地位。隨后如詩論家呂本中、劉克莊等人亦是圍繞蘇軾的觀點展開對韋應物的評價,概不贅述。元代時,倪瓚評韋應物曰:“韋柳沖淡蕭散,皆得陶之旨趣,下此則王摩詰矣,何則?富麗窮苦之詞易工,幽深閑遠之語難造?!盵3]614倪瓚認為韋應物的詩歌成就高于王維的看法,和宋人朱熹的觀點有著承襲的關聯(lián)。此外,他認為韋應物詩風效陶淵明之沖淡閑遠,出語自然的評論是很有見地的,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時人對韋應物詩歌風格的認識進一步細化。再如辛文房《唐才子傳·皎然上人》中提到:“時韋應物以古淡矯俗,公嘗擬其格得數(shù)解為贄,韋心疑之,明日又錄舊制以見,始被領略曰:‘人各有其長,蓋自天分,子而為我失故步矣……’”[4]68由皎然對韋應物詩體的摹擬之難,可以旁觀其詩體的獨特成就。綜而論之,元代人對韋應物的評論多沿襲宋人的觀點,大體上以肯定韋應物詩歌成就為主。
到了明代,隨著宗唐復古思潮的紛至沓來,明人對韋應物詩體風格、創(chuàng)作淵源、詩壇地位有了進一步清晰的體認,也反映出明人視域中的詩學觀念與宗唐復古思潮的復雜關系。如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二》:“古詩,杜少陵后,漢、魏遺響絕矣,至獻吉而始闢其源;韋蘇州后,六朝遺響絕矣,至昌轂而始振其步。故謂杜少陵之后便有北地可也,謂韋之后便有迪功可也……韋左司大是六朝余韻,宋人目為流麗者得之。儀曹清峭有余,閑婉全乏,自是唐人古體?!盵5]36-39胡應麟指出杜甫與韋應物五言古詩不同的淵源特點,并對韋應物詩風古樸與流麗兼收并蓄的導向作用極為認同。
明代后期,許學夷面對文壇中各種流派如前后七子、公安派及竟陵派的不同主張,折中諸說,在《詩源辨體》中形成一套自己的詩學理念。對韋應物也多有精煉獨到的評價,如言:
唐人五言古,氣象宏遠,惟韋應物、柳子厚。其源出于淵明,以蕭散沖淡為主。[6]239
東坡云:“柳子詩在淵明下,韋蘇州上?!敝熳釉疲骸绊f蘇州高于王維孟浩然諸人,以其無聲色臭味也?!庇薨矗喉f柳由工入微,然應物入微而不見其工;子厚雖入微,而經(jīng)緯綿密,其功自見。故由唐人而論,是柳勝韋;由淵明而論,是韋勝柳。東坡遷海外,惟以陶柳二集自隨,是豈真知陶者哉!朱子初年五言古悉學蘇州。[6]241
許學夷對宋人蘇軾、朱熹關于韋柳地位孰高孰低的觀點加以總結并重新評價,他從不同角度對韋柳二人給予較為客觀中肯的定位,并認為韋應物是學習陶淵明詩歌的集大成者。
誠然,在沈德潛之前,對韋應物詩作的推崇與品評發(fā)軔于唐代的白居易,流衍于宋元時期,在明人的爭論中對韋應物的詩體特點、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淵源的體認更為明晰,這一曲折的歷程與時代思潮密切相關,也為沈德潛定位韋應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凡例》曰:“是集以李、杜為宗,玄圃夜光,五湖原泉,匯集卷內,別于諸家選本。”[7]2可見,其選本視野宏闊,以李杜為宗。沈氏詩學理論的具體實踐即是通過選詩數(shù)量來呈現(xiàn)的,如選杜甫詩歌以總量255獨占鰲頭,其次即以李白140首緊承其續(xù)。這些選詩數(shù)量透示出沈德潛的詩學傾向?,F(xiàn)將《唐詩別裁集》選錄五言古詩前十名詩人列舉如下:
作者杜甫韋應物李白王維柳宗元儲光羲孟浩然五古選錄數(shù)量53(首)44(首)42(首)23(首)21(首)11(首)10(首)
由圖可見,沈德潛擇取五言古詩類,以選錄杜甫53首位列第一,其次即韋應物44首位居第二,其地位甚至高于李白42首,王維23首,柳宗元21首,足見沈德潛對韋應物五言古詩的深切認同。上文已述及在不同時期,前人對韋應物的詩體特點、風格、創(chuàng)作淵源、成就的著墨評價。以五言古詩而論,歷代名家對其評價較高,而沈德潛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又對韋應物有了新的認定。具體表現(xiàn)在沈德潛首次將韋應物五言古詩類作品列居唐詩大家第二位的界定。這種界定體現(xiàn)出沈德潛對韋應物五言古詩的高度認可,盡管前人圍繞韋應物這一體裁的評價也多有褒揚之辭,如朱熹認為韋應物五言古詩的成就高于王維、孟浩然諸人,明代胡應麟認為韋應物的五言古詩有著古樸詩風的導向作用等,他們沒有像沈德潛這樣系統(tǒng)的將韋應物立足于唐代詩人群體這一大環(huán)境之下,整體相較而論。另外,分體來看,其五言古詩名列第二位也深刻影響著韋應物在《唐詩別裁集》中位列唐詩大家第四位的詩壇地位??v向維度觀之,沈德潛將韋應物置身于五言古詩這一體裁追源溯流的整個軌跡之中考察,并歸納出韋應物五言古詩的特點,根據(jù)選詩數(shù)量,將其列為這一詩體僅次于杜甫的重要大家。如其在凡例中對五言古詩的發(fā)展脈絡進行了梳理:
五言古詩發(fā)源于西京,流行于魏、晉,頹靡于梁、陳……過江以后,淵明詩胸次浩然,天真絕俗,當于語言意象之外求之。唐人祖述者,王右丞得其清腴,孟山人得其閑遠,儲太祝得其真樸,韋蘇州得其沖和,柳柳州得其峻潔,氣體風神,倏然埃壒之外。[7]2
沈氏闡明了五言古詩的發(fā)展演變軌跡,并指出唐人五言古詩是學陶淵明而來,王維、孟浩然、儲光羲、韋應物、柳宗元各具特點。而綜合考察沈德潛所列唐人祖述者如王孟韋柳及儲光羲諸人,他們的共同點在于都屬于清新脫俗卻意味無盡這類詩風,從選詩數(shù)量來看,韋應物的五言古詩選入數(shù)量遠超這幾位,代表了沈德潛心目中這一類詩風的最高成就。
從沈德潛對韋應物選詩的評點來看,他集中評述韋應物不同題材的詩體風格、筆法、字句賞析等。沈德潛對韋應物詩體風格的評點如《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8]452
末尾評點云:“韋詩至處,每在淡然無意,所謂天籟也?!盵8]452這首描寫閑居時農(nóng)家生活的作品,沈德潛認為其詩平淡自然,如入化境的主體風格。除了這種通過整首詩對韋應物詩體風格的把握,沈德潛還對其某一類詩的選錄進行點評,如其所選韋應物悼亡詩一類3首,評《出還》:
昔出喜還家,今還獨傷意。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凄凄動幽幔,寂寂驚寒吹。幼女復何知,時來庭下戲。(評“因幼女之戲,而己之哀倍深?!?咨嗟日復老,錯莫身如寄。家人勸我餐,對案空垂淚。(評:“比安仁悼亡較真”)
這首詩是韋應物妻子去世之后所寫,正如沈德潛所評,“幼女復何知,時來庭下戲。”以樂景寫哀情,以襯托其哀痛之深,所以呈現(xiàn)出沈評所言比潘岳的《悼亡詩》無矯飾、渾然天成、真切自然的藝術風格。
還有如沈德潛選錄五絕以王維16首、李白5首、韋應物與柳宗元各4首、杜甫3首等,韋應物位列第三。他在《唐詩別裁集·凡例》中言:“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純是化機,不關人力?!鄙蚴弦嘀赋鲰f應物五言絕句出語自然,詩風古淡的特點。
沈德潛對韋應物創(chuàng)作淵源的評點如《藍嶺精舍》曰:“人謂左司學陶,而風格時近小謝?!彼鞔_指出韋應物詩體風格近似陶淵明和謝朓,有著平淡與流麗詩風兼收并蓄的特點。
此外,就韋應物五言古詩的筆法,沈德潛也多有評騭,如其評《初發(fā)揚子,寄元校書》:“寫離情不可過于凄婉,含蓄不盡愈見情深,此種可以為法?!笨梢?,沈德潛很是推崇韋應物此首詩中表現(xiàn)出的含蓄不盡,意味深長的筆法,這首詩作于韋應物于大歷五年去洛陽赴任,與親朋好友的離別之時,如其首句寫“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盵8]86離情與景結合,將古詩中常用雙聲疊韻的表達方式,運用“悽悽”和“泛泛”二詞傳達出離別時難舍難分之情。
(2)運營管理方案。合理規(guī)劃智慧物流園區(qū)產(chǎn)品功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做好項目的運營維護工作,達到良好客戶感知的關鍵?;诒卷椖科脚_建設、運營維護需求,制訂項目公司在整個特許期內的連續(xù)運營方案。
總之,沈德潛通過對韋應物五言類詩歌分體而論、詩中附加評點的方式,系統(tǒng)地對其詩清新自然,平淡綺麗的風格、質樸真切的抒情方式、講究含蓄意味的筆法進行梳理總結,從而確立了韋應物唐詩大家第四位的典范地位,立論客觀精煉,具有總結意義。
三、沈德潛的補偏與具體實踐
沈德潛對韋應物作為唐詩大家地位的高度認可,通過《唐詩別裁集》中對韋應物五言古詩的選詩數(shù)量位居第二、五言絕句位居第三的推崇可以知曉。就《唐詩別裁集》中所列詩人總的選詩數(shù)量來看,韋應物位居第四位。這一唐詩大家的定位是空前的。如果進一步思考沈德潛緣何作出這樣的論斷,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關注初盛中晚整個詩壇的發(fā)展情況,對前人選詩范疇狹隘的修正。正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凡例》所言:
唐人選唐詩,多不及李杜。蜀韋毅《才調集》收李不收杜,宋姚鉉《唐文粹》只收老杜莫相疑行、花卿歌等十篇,真不可解也。元楊伯謙《唐音》群推善本,亦不收李杜。明高廷禮《正聲》收李杜浸廣,而未極其盛。是集以李杜為宗,元圃夜光,五湖原泉,匯集卷內,別于諸家選本。
沈德潛注意到唐人選唐詩不收當代人的作品,宋元明時期選詩多有狹隘與局限的選詩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他有意識地將整個唐人唐詩作為擇選的藍本,關注有唐一代初盛中晚不同階段詩壇的發(fā)展狀況。根據(jù)韋應物獨特的詩歌成就,將其列于中唐之冠,作為鏈接唐代詩風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突破了明人復古傾向下的“詩必盛唐”的詩學觀念。
另一個層面即五言古詩聲韻的外在形式特征,如明代李東陽曰:
五、七言古詩仄韻者,上句末字類用平聲。惟杜子美多用仄,如《玉華宮》《哀江頭》諸作,概亦可見。其音調起伏頓挫,獨為矯健,似別出一格。[9]16
李東陽所說杜甫的五七言古體運用仄韻,首句末字用平聲韻的矯健特點,韋應物的五言古詩也有部分篇目同樣如此,如許學夷《詩源辨體》中提到:“應物五言古,短篇仄韻最工……”[6]243可見,五言古詩中仄聲韻的實踐,也是韋應物五言古詩高妙獨特之處。沈德潛評韋應物《春游南亭》篇曰: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景煦聽禽響,雨馀看柳重。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評曰:“人知作詩在句中煉字,而不知煉在韻腳。篇中‘擁’字、‘動’字、‘重’字,妙處全在韻腳也。他詩可以類推。”
沈德潛所謂的‘妙’處在于這些韻腳,上句“擁”字是平聲韻,次句“動”則是仄聲韻,聲調的抑揚轉合不僅使這首詩歌富有節(jié)奏感與音樂美,而且是在漢魏古詩自由詩體的基礎上加以細微改造。同樣隸屬此類的,還有其所選韋應物五言古詩《東郊》、《龍門游眺》等亦是仄聲韻的例子。這些詩句通過聲調的抑揚變化,今人吟詠出詩中含蓄蘊藉的無盡意味。那么,從聲韻體制的特點來看,沈德潛選錄五言古詩將韋應物列為僅次于杜甫的第二位唐詩大家,二者都有仄聲韻的具體實踐,這即是沈氏認為韋應物五言古詩可以接踵杜甫五言古詩的高妙之處。沈德潛從符合含蓄蘊藉的古人韻味出發(fā),從藝術技巧層面品評韋應物五言古詩的獨特所在。
此外,沈德潛選錄五言古詩的標準也包含了自然平淡的審美理想。在《唐詩別裁集·凡例》中沈德潛將唐人所作五言古詩追源溯流分為三個系統(tǒng):其一,如曰:“陳伯玉力排俳優(yōu),直追曩哲,讀感遇等章,何啻在黃初間也。張曲江、李供奉繼起,風裁各異,原本阮公?!鄙虻聺撜J為陳子昂、張九齡、李白三人的五言古詩根源于阮籍。其二,上已述及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儲光羲等人的五言古詩效法陶淵明而來。其三,如其曰:
蘇李十九首以后,五言所貴,大率優(yōu)柔善入,婉而多諷。少陵材力標舉,篇幅恢張,縱橫揮霍,詩品又一變矣。要其為國愛君,感時憂亂,憂黎元,希稷卨,生平種種抱負,無不流露于楮墨中,詩之變,情之正者也。
杜甫的五言古詩繼承了蘇武、李陵還有《古詩十九首》雅正的詩學傳統(tǒng)。從這三種系統(tǒng)延伸來看,沈德潛選錄杜甫五言古詩數(shù)量及總量居全書之冠,可知他最為推崇的是雅正的詩學傳統(tǒng)。其次即以陶淵明所代表的自然平淡、含蓄高妙的審美理想,而韋應物的五言古詩正是符合這種理想的范式的。如沈德潛評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曰:“真樸處最近陶公”,即指出韋應物詩風與陶淵明的近似之處。再如評《寄全椒山中道士》:“化工筆,與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處不關語言意思?!边@首詩歷來被視為名篇,特別是末尾句:“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背稣Z天然,妙處橫生,給人以無盡的余味。沈德潛的評點亦指出韋應物五言古詩如陶淵明詩歌所蘊含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風格特點。
綜上所述,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對韋應物作為唐詩大家第四的典范地位的清晰界定,對其五言古詩成就僅次于杜甫名列第二的高度體認,是以宏觀的視野縱觀整個唐代初盛中晚不同時期的詩壇狀況之后,對前人認知的總結。這種體認突破了明人“詩必盛唐”的詩學觀念,也體現(xiàn)出沈德潛對中晚唐詩歌的關注、對前人詩歌選本選詩范疇狹隘的有意識匡正??傊?,韋應物的五言詩在沈德潛心目中與自身雅正詩教觀統(tǒng)攝下“格調論”相契合,故而,將其推崇到如此高的唐詩大家地位,從藝術形式層面進一步探究韋應物詩歌中所蘊含的化工之境及美的理想,對韋應物的研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