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澍
關鍵詞:張鳴珂;《寒松閣詩集》;稿本;批注
摘?要:稿本或鈔本上的評語可以作為考證該書成書過程的重要資料。文章概述了張鳴珂與《寒松閣集》的詩集稿本,詳細比對了稿本與刻本的不同,可進一步還原其成書過程,可謂彌足珍貴。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張鳴珂的稿本《寒松閣詩集》,曾經(jīng)好友張文虎、勒深之等批校題跋,且于刊刻時多有采納,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同時,經(jīng)考證該書與上海圖書館藏一卷本《寒松閣詩》為同一部書,分藏兩地。
中圖分類號:G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2-0138-03
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收藏有清張鳴珂詩集十冊,分別為:《寒松閣詩》七卷、《懷人感舊詩》一卷、《寒松閣駢體文》一卷、《駢體文續(xù)》一卷、《寒松閣壽言》一卷、《寒松閣文》一卷。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左右雙邊,綠口,單魚尾。綠格紙。毛裝?!吨袊偶票緯俊分洖椤啊逗砷w集》八卷,清抄本”,筆者認為該著錄信息并不準確。該書刊刻前曾先后經(jīng)張文虎、勒深之等友人批注,后經(jīng)學人譚獻、劉履芬等名流題跋,并由潘景鄭收藏?!叭珪u語題詞,開卷殆遍”,且有名家批注,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1?張鳴珂及其存世的詩集稿本
張鳴珂(1828—1908),原名國檢,字公束,一字玉珊,號寒松老人,晚號窳翁,浙江嘉興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拔貢,官義寧知州,著《寒松閣談藝瑣錄》《寒松閣老人集》等。張氏亦刻書,書室名為寒松閣[1]。張氏存世的詩集稿本有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寒松閣詩》三卷(清李慈銘序)及《寒松閣詩詞》一卷,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寒松閣詩》七卷、《懷人感舊詩》一卷,南京圖書館收藏的《秋風紅豆樓詩》七卷(清雷葆廉、孫仁淵評,清胡遠、管庭芬、岳昭塏跋),以及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收藏的《秋風紅豆樓詩鈔》(存一卷,清陳鴻誥、趙銘、孫仁淵等題詞)。
2?黑龍江大學圖書館藏稿本《寒松閣詩》
2.1?稿本曾被潘景鄭收藏
該稿本除有張鳴珂的多枚鈐印外,還鈐印有“景鄭秘笈”“寶山樓”“吳縣潘氏圖書”“景鄭”“潘承弼藏書記”等。潘承弼,字良甫,號景鄭,別署寄漚,江蘇吳縣人。他早年入章炳麟、吳梅門下,后專研古學。他是我國著名的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著《著硯樓書跋》等,藏書處為“寶山樓”“著硯樓”[2]。潘氏于《著硯樓書跋》載:“此先生遺集稿本十八冊,予得收之。賈人謂是已經(jīng)傳刻,不復措意,予以刻本堪之,未刻者蓋居十之三四。”[3]
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收藏的稿本《寒松閣詩》中有潘氏夾批若干條。筆者將稿本《寒松閣詩》與清光緒十九年刻本《寒松閣全集》(亦稱《寒松閣老人集》)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夾批所示文字與潘氏所言“分卷與刻本都不合”完全一致。如:稿本卷六后直接為卷八,缺少卷七。但是《懷人感舊詩》中的夾批為“刻本作第七卷”,筆者查驗刻本《懷人感舊詩》確實被列入卷七,完全符合潘氏所言,“稿本卷五、六、八后,別附一卷,前三卷與刻本同,惟末卷所錄,刻本無之。稿本《懷人詩》一卷,刻本列入第七卷中,不別為一冊矣”[4]。綜上所述,該館所藏《寒松閣詩》即為潘氏當年所藏之稿本,而八卷實則包括《寒松閣詩》七卷和《懷人感舊詩》一卷。
2.2?稿本流轉(zhuǎn)情況
潘氏曾在《著硯樓書跋》詳述《寒松閣詩》稿本的收藏源流、刊刻始末:“嘉興張公束先生,遺稿盈篋,所刊《寒松閣全集》,選錄未盡先生之能事。遺稿身后俱歸吾吳黃頌堯氏,黃固寒儒,生前以教讀為業(yè),力不足為先生傳布,書生餓眼,僅珍此為壓庫物耳。黃氏歿后,書亦流在市廛間,吳兒居奇,不肯輕易換錢,先生一生精神,遂令散步南北藏家,益復不可捃拾,為可愾嘆矣!”又言:“往歲余見《寒松閣遺稿》于邑中黃氏,得詩文詞十數(shù)冊,皆其手筆。校已刊集本,所刪存不逮十五。散文及壽言并皆未刊,豈當時絀于財力,未盡付梓;抑虛懷不欲問世;遂致飄零易姓,良可慨已!”[5]潘氏自同邑黃鈞家收得張氏手稿,“乃手自訂定,請名流評識。及抗戰(zhàn)軍興,景鄭來滬,手稿失去無存”[6]。
3?稿本《寒松閣詩》迭經(jīng)名家批注、題跋
3.1?張文虎、勒深之等批注
稿本內(nèi)有許多批注,或粘貼于葉面天頭,或夾條于葉內(nèi),這些批注至少有四種以上的筆體,其中有明確落款的為“虎”“丷豕”二者。筆者查考相關資料獲知,落款為“虎”的即張文虎,落款為“丷豕”的為勒深之。因部分“丷豕”批注題于“虎”批注之后,故知張文虎批注在先,勒深之批注在后。
3.1.1?張文虎批注。張文虎(1808—1885),字盂彪,一字嘯山,號天目山樵,江蘇南匯周浦人,所?!妒厣介w叢書》《小萬卷樓叢書》等,世稱善本。他著有《舒藝室雜著》等。稿本詩集第一冊的序謄錄張文虎的題識:“集中諸作,固無美不臻然,畢竟近體為勝。不到鴛湖二十年矣,朝日菱花,晚風楊柳,樓臺倒影,煙波蕩胸,三復佳章,溯游宛在。甚矣,詩之能移我情也!光緒丙子閏夏南匯弟張文虎讀于松郡東郭之復園?!惫P者查考張文虎《舒藝室詩存》,卷七有《張玉珊大令鳴珂校經(jīng)圖》:“武陵山水鐘英靈,三窺中祕游西泠(道光乙未、己亥、庚子,嘗三詣文瀾閣校書)。頤性老人舊開府,睠睠逢人問詁經(jīng)(西湖詁經(jīng)精舍,儀征阮文達公撫浙時所置也。甲辰夏,謁公揚州,拳拳問狀)?!盵7]按:乙未(道光十五年,1835)、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甲辰(道光二十四年,1844)。綜上所述,張文虎與張鳴珂早在道光十五年之前,二人就有詩文唱和往來。《寒松閣詩》卷二有《章韻芝將赴都門,招同家嘯山丈(文虎)、沈約齋、耿伯齋(葆清),集釣詩館》詩:“湖海重逢各鬢絲,十年前共泛瓊卮。關河去住無長策,壇坫東南有主持(謂嘯山丈)。鄉(xiāng)味鱸魚縈客夢,行廚櫻笥惜芳時。彤廷待獻嚴徐賦,南浦征帆掛未遲?!惫P者參考《浦東名人書簡百通》中的《張文虎致張鳴珂信》[8],札中張文虎自稱“虎”,字體與夾批中的“虎”字相同。張文虎當年曾受聘校閱《史記》,亦常為時賢??痹娢?。因此,張氏將詩稿寄給張文虎校閱,當在情理之中。如:《太倉畢子筠大令華珍》的稿本原文為“賈生治策安,此才不少遜”。張文虎批注為“‘不少二字,似嫩,擬易‘夫豈。虎”。清光緒刻本依張氏建議,改為“賈生治策安,此才夫豈遜”。又如:《家理伯晉燮死事苕上詩以哭之》(之三)的稿本原文為“文字論交日,蘭成射策年。前途同坎坷,后會惜烽煙。知己龍泉劍,籌時馬腹鞭。鳳喈橋畔別,揮淚各潸然”。張文虎批注為“第三首第三句擬易‘平生任肝膽,第四句‘惜擬易‘悵,第五句擬易‘閱世羊腸道,第六句‘時擬易‘防?;ⅰ?。光緒刻本依張氏建議,改為“平生任肝膽,后會悵烽煙。閱世羊腸道,籌防馬腹鞭”。
3.1.2?勒深之題識。稿本中有“丁亥夏勒深之讀”的批注和“勒”字朱印,丁亥即光緒十三年(1887)。勒公遂(1858—1893),字深之,一字省旃,江西新建人。光緒乙酉拔貢,著《門龠三寶齋詩》等[9]。《寒松閣談藝瑣錄》稱其“博覽群書,尤長于詩。與本朝人僅服膺屈翁山、黃仲則二家。二家之詩,均能背誦”[10]。如:《暮秋書感用少陵秋興韻》(之三)的稿本原文為“投林倦鳥畏高飛”,勒氏批注為:“‘畏字與‘怯字似有半黍之別。請詩家酌之?!惫饩w刻本依勒氏建議,改為:“投林倦鳥怯高飛?!庇秩纾骸段哭r(nóng)師自滬赴浙道經(jīng)柘湖過訪戎幕,賦此,并呈劉仲良師秉璋》(其一)的稿本第五句為“甘棠遺愛在,來解倒懸民”,勒氏批注為“第五句未協(xié),‘扁舟乘潮至”。光緒刻本依勒氏建議,改為“扁舟乘潮至,來解倒懸民”。
3.1.3?迭經(jīng)張文虎、勒深之批注者,多于刊刻時采納。例如,《吳漢槎》的稿本原文為:“年少吳郎負盛名,天山萬里賦長征。峨眉妒絕生謠諑,燕市論交見性情?!睆埼幕⑴ⅲ骸啊朊肌嗍袑Ψńw,而‘妒絕對‘論交似欠穩(wěn),請酌之。虎?!崩丈钪ⅲ骸皣[翁之言亦似是而非也?!式^二字□不安易,‘見妒二字何如?”光緒刻本依勒氏建議,更作“峨眉見妒生謠諑,燕市論交見性情”。
3.2?章耒批注
詩集稿本中落款為“章”的校讀,即章耒。章耒,字韻之,號次柯,同治十二年(1873)拔貢生,婁縣人,纂《云間詩鈔》十一卷。清代云間詩學甚盛,他曾與蔣迂石、賈芝房等組建“鈞詩館吟社”(近代上海兩大詩社之一),撰《賦賦》[11]。例如,《上元雨夜偶成》的稿本原文為:“火樹銀花總寂寥,昏燈如豆度良宵。”章耒批注:“‘昏燈擬易‘燈昏。章。”光緒刻本依章耒建議,改為“燈昏如豆度良宵”。
3.3?張氏自校
在書衣題“己丑”(刻本入卷四)中,張氏自題“凡有紅圈者,皆刪去,不必錄也”。筆者取刻本校之,則卷六刪除四十六首,卷八刪除二十三首,可見張氏遴選之嚴謹。
3.4?多人題跋
潘景鄭曾言,黃氏“乃手自訂定,請名流評識”,故稿本除書衣上有沈景修、黃山壽和魏彥等署名外,還有譚獻、李仕棻、周閑、孫福清、黃燮清、李士棻和金夔伯等的題跋。
4?上海圖書館所藏張氏稿本與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張氏稿本之比較
張氏存世的詩集稿本分別藏于南京圖書館、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黑龍江大學圖書館[12],其中南京圖書館及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所藏的《秋風紅豆樓詩鈔》已由張霞云撰文論述[13]。因此,筆者對上海圖書館所藏張氏稿本《寒松閣詩》一卷本及三卷本與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進行比較,所得結(jié)論如下。
4.1?上海圖書館所藏一卷本(索書號:線善823356)
上海圖書館所藏稿本有《寒松閣文》二篇、《寒松閣詩詞》若干篇。潘景鄭的夾批注明“此冊刻本為五、六、八卷,第七卷系《懷人詩》。另外,末一卷是未刻稿”,且該稿本中有無落款的批注,字體與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稿本相似??芍?,上海圖書館所藏稿本與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稿本實為同一部書,分藏于兩館。
4.2?上海圖書館所藏三卷本(索書號:線善820772)
上海圖書館所藏三卷本為李慈銘序本,經(jīng)俞樾圈選并批注。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稿本序言中曾謄錄俞樾為張氏文稿批注之題識:“大箸于芬芳悱惻中,仍復滔滔清絕,真王摩詰所謂‘天資清妙者也。仆客邸諠闐,獲聆妍唱,如聞仙樂耳暫明矣。小有斟酌之處,黏駙上方,是?否?尚祈還教之。愚弟俞樾拜記。”上海圖書館所藏三卷本《寒松閣詩》即為俞樾批注,其中諸多詩歌前均戳有“樾”字圓形印,應為俞樾認定之佳作。此外,該稿本中有夾簽“此冊上半冊與《秋風紅豆詞》相同?!洱R天樂》止”,也是潘氏筆跡,故其應為潘氏當年所得。
清同治四年(1865),浙江書局成立。官書局初設之時,任總校、分校者多一時名宿。據(jù)《復堂日記》卷二載:“馬中丞、吳學使奏開浙江書局,薛慰農(nóng)、孫琴西兩先生主之,高伯平丈、李莼客、張韻梅與予為總校,張玉珊(按:張鳴珂)、沈蒙叔、王松溪、陳藍洲為分校?!盵14]同治六年(1867),德清俞曲園先生(樾)主講詁經(jīng)精舍,同時受聘為書局總校,總領浙江書局的刻書事宜[15]。因此,張氏詩稿因得到文壇耆宿俞樾的批校、題識而增色不少。
5?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上海圖書館所藏《寒松閣詩》一卷本與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寒松閣詩》八卷本為同一稿本而分藏兩處。上海圖書館所藏一卷本、三卷本與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稿本都曾被潘景鄭收藏。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所藏《寒松閣詩》的書目信息應著錄為:“《寒松閣詩》八卷,清張鳴珂撰,稿本,清張文虎、勒深之、章耒等評,譚獻、樊增祥、劉履芬等跋?!逗砷w駢體文》一卷、《駢體文續(xù)》一卷、《寒松閣壽言》一卷、《寒松閣文》一卷,清張鳴珂撰,抄本?!?/p>
參考文獻:
[1] 曹允源.吳縣志[M].民國二十二年(1933)刻本.
[2] 鄭偉章.文獻家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99:1702.
[3][4][5][6] 潘景鄭.著硯樓書跋[M]//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99-300.
[7] 張文虎.覆瓿集·舒藝室詩存[M].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8] 柴志光,謝澤為.浦東名人書簡百通[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36-39.
[9] 傅璇琮,許逸民.中國詩學大辭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806.
[10] 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M].民國十二年(1923)中華書局刻本.
[11] 上海市松江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松江縣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812.
[12]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346.
[13] 張霞云.張鳴珂稿本詩集考述[J].文獻,2014(4):118-123.
[14] 譚獻.復堂日記[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7.
[15] 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民國軼事摭拾[M]//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70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148.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