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平
整本書閱讀指導課怎么上?學生閱讀前,怎么激發(fā)興趣、消除隔膜,讓其“讀起來”?閱讀中,如何跟蹤指導,讓其“讀進去”,提高閱讀質量?閱讀后,如何點撥提升,使其有感受地“讀出來”,走向文字深處?如果教師僅僅布置閱讀任務,而不親臨讀書過程,精心引導,必然收效甚微。那么,老師怎么做,才能引導學生讀到文字背后的內容,走向深度閱讀呢?
一、讀情了解
《傅雷家書》這本書,缺少曲折的情節(jié)和動人的故事,很多學生不太能有興趣讀下去;有的雖然迫于老師要求或考試需要,不得不讀,往往也讀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讀不到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蘊。
接到上課的任務,我最重要的事便是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要上展示課的是初三(1)班,他們初二時曾經按要求讀過這本書。他們到底讀得怎么樣?有沒有遺忘?怎么了解他們的閱讀情況呢?我設計了如下的“閱讀任務單”。
任務1:1979年4月,得知上海文聯(lián)要為父母舉行平反昭雪骨灰安葬儀式,傅聰千里迢迢趕回祖國。他捧著父母的骨灰盒,淚如雨下,思緒萬千,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幕幕。安葬完父母,他徹夜未眠,又給遠在天國的父親寫了一封長信。傅聰信中會說些什么呢?
任務2:一天晚上,傅聰仰望星空,回憶起父親的諄諄教導。讓他深受教育的話不斷在腦海里浮現(xiàn)。請你寫出五句這樣的話,體會傅雷的家教理念。
任務3:傅雷與孩子的書信交流是非常獨特的,這得益于他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和語言功底。傅雷的語言有哪些特點?請舉例說明。
任務4:讀完《傅雷家書》,你還有哪些疑問?
因為時間太緊,我讓每個小組完成其中的一項,其他三項也思考一下。
設計這樣幾項任務意圖何在呢?任務1,主要想看看這個班同學有沒有耐著性子讀下去;任務2,想了解學生在文字背后走了多遠;任務3,了解學生的語感;任務4,便于設計教學,確定教學的起點。
當這個班的語文老師將學生作業(yè)的圖片發(fā)給我后,我發(fā)現(xiàn),任務1完成得不夠理想,這說明他們初二時沒有仔細看,有的雖然看了,又忘了。所以我又追加了一項任務:集全班之力整理書中的“難忘細節(jié)”,每人提供至少一個。因為“難忘細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突破口,學生對細節(jié)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他們走向文字的背后,讀到深層次的內容。
二、興趣激發(fā)
這本書學生初二時已經讀過了,如何才能讓其有興趣探究,有愿望重讀呢?教師的激趣非常重要。激趣的方式很多,如設置富有期待感的問題或活動,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呈現(xiàn)學生的閱讀疑問等。《傅雷家書》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問題呈現(xiàn)和書信朗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課堂上呈現(xiàn)的這幾個問題是學生的共性問題,他們肯定有興趣探究。如第8個問題“為什么傅雷會自殺”是很多學生都問的,他們肯定很想知道這個問題如何解答。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傅雷這個人,了解傅雷從容自殺的艱難的心路歷程。傅雷決定自殺并不是他不堅強,也并不是一時想不開,而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慎重決定,也是他“赤子之心”的另一種表現(xiàn)——他是那樣地愛祖國、愛工作,卻被說成了“反革命”,還說他培養(yǎng)了一個叛徒兒子;而且,當時他的身體機能衰竭,已經不能正常工作。
課堂上那位男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讀,打動了同學,也打動了聽課老師,現(xiàn)場不由得響起了掌聲。這個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傅聰還會回憶起以前的哪些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看到怎樣的傅雷和怎樣的傅聰?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看到傅雷家怎樣的門風?這也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了鋪墊。
三、任務驅動
要想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理解得再深一點,需要教師設計深度閱讀的任務,甚至是任務鏈。在這些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可以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陡道准視愤@節(jié)課,我設計了如下幾個任務:
任務1,整理《傅雷家書》的難忘細節(jié)。
任務2,探尋傅聰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特質、教子方式、家風家訓)
任務3,探尋傅雷家書中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勸之以法”。
以上三個任務,可以“化零為整”,解決學生整本書閱讀“膚淺化”“碎片化”等問題,讓他們對這本書有個整體的把握,能夠從“難忘細節(jié)”中體悟文字背后的意蘊,看到傅聰成長的深厚的家學淵源,看到傅雷治家的“中西結合”,聆聽傅聰兄弟決定將家書公開出版的“心聲”。這幾個任務,有的在課前完成(如任務1),有的在課堂完成,有的留到課后(如任務3中的“勸之以法”)。
其實,我在課前也設計了“閱讀任務單”,共有四個任務:任務1,讓學生根據(jù)情境寫一封信,就是讓學生整理書中難忘的細節(jié);任務2,讓學生思考傅雷的家教理念;任務3,了解學生的語感,讓他們感知傅雷的語言風格;任務4,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閱讀疑問。課前的這幾項任務,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閱讀情況,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如,任務1學生完成得不好,因而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設計了“書信朗讀”,對“仿說”活動進行強化;任務3(語言風格)完成得很好,上課就只是展示一下成果,教師稍加歸納。
課前“閱讀任務單”中的第一條側重于整理“難忘細節(jié)”,第二條側重歸納“家教理念”,第四條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困惑。這三個“課前任務”其實是為“課堂任務”做準備的。
但是,從“課前任務”完成的情況來看,要想完成“課堂任務”,還需要老師搭些臺階、做些引導。所以在備課時,我嫁接了學生的書信,整理了孩子們的主要疑問,用表格統(tǒng)計了193封書信,摘錄了一些含有“數(shù)字”的語句,按照年份摘錄傅雷教育傅聰要愛國的語句。有了這些“助讀資料”,學生完成課堂任務就順暢多了。
這些任務又是通過什么把它們串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呢?傅雷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xiàn)在的家庭背景,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我抓住這句話中的“家庭環(huán)境”來統(tǒng)領這些任務。
四、方法指導
引導學生會讀或慧讀一本書是遠遠不夠的?!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會讀一類書、一群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佳境。
通過《傅雷家書》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了哪些閱讀方法,可用來閱讀類似的書(如《梁啟超家書》《曾國藩家書》或《培根隨筆》等)呢?
方法一:分類整理。像《傅雷家書》這樣的由一篇篇書信構成的整本書,可采用列表統(tǒng)計法進行梳理。如下面呈現(xiàn)的這個表格,將193封家信按照“誰寫給誰”以及“寫了什么”分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兒女的愛,永遠是兒女對父母的愛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傅雷注重“以藝術培養(yǎng)藝術”的獨特教子方式,因為家書中有73.1%的書信是談藝術的。
方法二:援疑質理。所謂“援疑質理”,就是學生或老師就整本書閱讀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循著問題探究,使閱讀走向深入。如《傅雷家書》一書可就以下問題進行探究:(1)書中不僅有傅雷寫的信,也有朱梅馥和傅聰寫的,為什么書名不叫“傅家書信”?(2)家信一般是很私密的,很多人不會愿意公之于眾,為什么傅聰和傅敏要將家書整理出版?(3)傅聰成為世界著名鋼琴家與家庭教育關系密切,你能看出傅雷的家教理念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透過表面讀出文字背后的“深意”。
方法三:路標式細讀。名著閱讀,最終還是要落在語言上,透過語言文字,品出作品的味道。如傅雷家信中是如何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勸之以法”的?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路標”,引導他們貼近文字品讀。
示例1:請摘錄《傅雷家書》中含有數(shù)字的句子,細品數(shù)字背后的親情。
這個“路標”意在引導學生理解傅雷家信中的“拳拳父愛”,這種真情怎能不感動已為人父的傅聰?當他1979年萬里迢迢回到祖國,捧著父母的骨灰,再想起以前的那一封封家信,怎能不心潮澎湃?學生摘錄出以下句子: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發(fā)出的第六信,很高興。
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個月零三天。
從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你波蘭第七信到現(xiàn)在,已有二十七天,算是隔得最長久的一次得不到你消息。
十七天不接來信,有點著急,不知你身體如何?
從以上句子里的數(shù)字中,不難看出“兒行千里父(母)擔憂”。傅雷幾乎沒有一天不在關注著兒子的訊息,沒有一天不在牽掛著兒子的身體、兒子的學業(yè)、兒子的安全……兒子的一切。這里有“動之以情”。
示例2:從書中摘錄傅雷勸說或教育兒子的語言。學生摘錄出以下句子: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這樣的句子讓我們看出傅雷勸說藝術之高:擅長運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勸說傅聰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學會控制情緒,敗不餒,勝不驕。這就是“曉之以理”“勸之以法”。
當然,整本書深度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關鍵在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所讀書的類型,引導他們掌握適當?shù)姆椒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