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宜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百祿動物防疫檢疫所,灌南 223500)
雞大腸桿菌病在臨床上可單獨發(fā)生或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引起胚胎死亡、臍炎、敗血癥、輸卵管炎、滑膜炎、肉芽腫、卵黃性腹膜炎和眼炎等一系列病癥。病原體E.coli抗原性復雜,血清型多樣,雞感染后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多變[1]。
1894年Ligniers首次報道E.coli可引起禽類大批死亡。近年來,隨著養(yǎng)雞業(yè)的發(fā)展,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雞新品種的增加,雞大腸桿菌病的發(fā)生日趨嚴重,流行范圍逐漸擴大,給養(yǎng)雞業(yè)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已成為雞群重要的細菌性疾病之一[2]。在臨床治療中使用的大量抗菌藥物,導致大腸桿菌耐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耐藥譜不斷擴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3]。同時,抗菌藥物在畜禽體內(nèi)的殘留還給養(yǎng)禽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和人類的身體健康帶來潛在危害[4]。調(diào)查雞大腸桿菌耐藥性現(xiàn)狀,對指導獸醫(yī)臨床用藥是十分必要的[5]。
本研究對送檢的疑似大腸桿菌病例進行了病原的分離鑒定,并對分離菌的培養(yǎng)特性、生化特性等進行分析,為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jù)[6]。
1.1 病料來源 樣品來自江蘇省灌南縣百祿鎮(zhèn)動物防疫站收集的1只發(fā)病雞。發(fā)病雞縮頭、垂翅,大便拉稀,病程5~6 d。
1.2 材料與試劑 生化管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16s rDNA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PCR Kit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 LB瓊脂平板、麥康凱培養(yǎng)基均按通用的配制比例及使用說明自行配制,其中瓊脂粉和麥康凱購自上海中科昆蟲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藥敏試驗紙片為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產(chǎn)品。
1.3 細菌分離 采集發(fā)病雞的肝臟、脾臟、肺臟、腎臟等器官組織,無菌條件下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劃線培養(yǎng),37℃溫箱培養(yǎng)24~48 h后,觀察結(jié)果。挑取典型菌株再接種于LB瓊脂平板和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繼續(xù)培養(yǎng),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
1.4 革蘭氏染色 用接種環(huán)挑取生理鹽水蘸于潔凈玻片上,再挑取適量的分離細菌純培養(yǎng)物與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混合,均勻涂布;自然干燥后用火焰固定,在玻片上滴加結(jié)晶紫染色液,1~3 min后水洗;加碘液媒染,1 min后水洗;加95%酒精脫色,15~30 s后水洗;最后加沙黃復染1 min后水洗,自然干燥后鏡檢,觀察細菌染色與形態(tài)。
1.5 生化試驗 將分離菌株分別接種到含有下列培養(yǎng)基的生化管中:葡萄糖、棉子糖、乳糖、果糖、甘露糖、木糖、衛(wèi)茅醇、賴氨酸、鳥氨酸、阿拉伯糖、苯丙氨酸、H2S。接種后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 h,然后觀察生化管中培養(yǎng)基的變化情況。通過細菌微量生化管對所分離的菌株進行生化指標測定,初步判定細菌菌屬。生化試驗判定標準參考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生化管使用說明。
1.6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根據(jù)GenBank中公布的大腸桿菌16S rDNA通用引物,選用 16S rDNA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預期擴增出的目的片段大小為593 bp,引物均由上海杰李生物公司合成[7]。PCR反應體系(25 μL):10×Buffer(含Mg2+20 mmol/L)2.5 μL,dNTP(各2.5 mmol/L)0.5 μL,上下游引物(20μmol/L)各0.5 μL,TaqDNA 聚合酶(1 U/μL)2.5 μL,大腸桿菌DNA 1.5 μL,補ddH2O至25 μL。PCR反應條件:95℃預變性5 min;94℃變性30 s,50℃退火1 min,72 ℃延伸1min30 s,共30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4℃保存[8-9]。
1.7 藥敏試驗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薦的Kirby-Bauer法進行藥敏試驗。藥敏紙片:氧氟沙星5 μg/片,氯霉素30 μg/片,青霉素10 μg/片,復方新諾明25 μg/片,恩諾沙星5 μg/片,卡那霉素30 μg/片,慶大霉素10 μg/片,諾氟沙星10μg/片,頭孢曲松鈉(菌必治)30 μg/片,萘啶酸30 μg/片,氟苯尼考30 μg/片,美洛西林75 μg/片,四環(huán)素30 μg/片,鏈霉素10 μg/片。挑取分離菌株,涂布到瓊脂平板,用無菌鑷子將藥敏紙片平貼于培養(yǎng)基表面,于37℃溫箱中培養(yǎng)24 h后測量抑菌圈直徑。藥敏試紙判定標準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公布的標準。
2.1 病雞的大體病理變化 解剖發(fā)病雞發(fā)現(xiàn),該病雞患有嚴重的肝周炎,肝臟腫大變硬,表面有纖維蛋白附著(圖1),同時患有心包炎、氣囊炎、腹膜炎。
2.2 細菌分離結(jié)果 發(fā)病雞器官組織在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37℃培養(yǎng)24 h后,形成中等大小,圓形微凸起,表面光滑濕潤,淺灰色半透明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濕潤的粉紅色菌落(圖2)。革蘭氏染色為陰性桿菌,符合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特性[10]。
圖1 病雞肝臟病變(A)及心臟病變(B)Fig.1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A) and heart(B) of the sick chicken
圖2 分離菌株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態(tài)Fig.2 Red colony on the Mac Conkey agar
2.3 生化試驗結(jié)果 結(jié)果顯示分離菌能夠發(fā)酵葡萄糖、果糖、乳糖、木糖、棉子糖等大多數(shù)糖類,并產(chǎn)酸產(chǎn)氣,鳥氨酸和賴氨酸試驗陽性,苯丙氨酸和硫化氫陰性。生化試驗結(jié)果符合大腸桿菌特性(表1)。
表1 分離菌株的生化試驗結(jié)果Table 1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of isolated strains
2.4 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 PCR產(chǎn)物經(jīng)1%瓊脂糖凝膠,得到目的片段(圖4),然后將目的片段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序,最后將測定的序列在NCBI網(wǎng)站進行BLAST搜索比對,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結(jié)果顯示分離菌為大腸桿菌[11-12]。
圖3 分離菌的PCR檢測結(jié)果Fig.3 PCR detection of isolated strain
2.5 藥敏試驗結(jié)果 本研究選擇了14種常用抗菌藥物對分離菌株進行藥敏試驗[13],藥敏試驗結(jié)果表明,分離菌株對菌必治、美洛西林、恩諾沙星、諾氟沙星的敏感性較高,而對萘啶酸、青霉素等耐藥(表2)。
表2 分離菌株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Table 2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isolated strain
臨床治療應避免盲目用藥,需在藥敏試驗的指導下,選擇大腸桿菌高度敏感的藥物進行有效治療[14]。治療雞大腸桿菌病應找專業(yè)獸醫(yī)人員進行診治,避免隨意亂用藥。根據(jù)日齡、病情輕重、采食狀況、用藥史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合理使用藥物,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最好實行交替用藥和配合用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