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玲 丁美暉 范敏
運動性失語是腦梗死后的常見后遺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意識清晰,聽力以及視力正常,具有寫字及閱讀能力,但無法進行語言表達,影響患者的語言交流及生存質(zhì)量。腦梗死后運動性失語患者通過良好的康復訓練語言功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1,2]。我們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評價其對患者語言康復的影響?,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腦梗死后運動性失語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干預組男21 例,女19例,年齡48~79歲,平均(61.3±9.6)歲。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6~80歲,平均(62.1±10.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針對性護理內(nèi)容包括心理疏導護理,訓練口舌靈活性,音階訓練、語言訓練等?;颊呤дZ后,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上交流困難,負性情緒難以及時有效消除,患者甚至出現(xiàn)自暴自棄的情況。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情緒、文化程度、職業(yè)、年齡等制定心理護理方案,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可以通過成功案例介紹,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可通過手勢、圖片、面部表情、文字書寫等多種方法達到與患者良好溝通。失語癥康復需要提高患者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護理人員可通過有計劃的科學的語言訓練,結合聽、說、動,對患者語言中樞進行良性刺激,激活患者語言中樞,逐漸能夠進行簡單的語言反應,循序漸進,進行語言康復。失語癥患者可能只能發(fā)出單音節(jié)詞匯,因此在康復訓練中,要注重詞語的訓練??赏ㄟ^輕音樂、詩歌等刺激患者語言中樞。失語癥患者口舌運動靈活度受到影響,因此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注意患者訓練口舌的靈活性。對患者進行音節(jié)訓練,可以從簡單的音節(jié)練習。整個訓練要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等原則。
1.3 評價方法評價干預前后患者失語情況,分為完全失語、重度失語、中度失語、輕度失語以及正常。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對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評價,根據(jù)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干預前后采用SAS量表以及SDS量表對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價。SAS及SDS量表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失語情況比較干預組干預后無完全失語病例,重度失語比例顯著低于干預前,輕度失語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重度失語比例顯著低于干預前,中度失語比例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重度失語、中度失語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輕度失語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失語情況[n(%)]
2.2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干預組滿意情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n(%)]
2.3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兩組干預前SAS 評分及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SAS 及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運動性失語癥是大腦左半球額葉損傷,即大腦S區(qū)損壞所導致的綜合征?;颊唠m然發(fā)音器官并無損壞,卻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患者仍保留聽懂別人說話以及寫字和閱讀的能力。這種失語癥主要是因Broca區(qū)受損引起的[3]。它的特點是: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語言但不能用語言同別人對話,有的患者雖能發(fā)音但不能組成語言。依據(jù)失語癥的程度可以把它分為完全的運動失語癥和不完全的運動失語癥兩類。完全的運動失語癥是指患者完全不語,甚至連個別的字、詞或者音節(jié)都不能發(fā)出。不完全的運動失語癥是指患者一般能發(fā)出個別的語音,但不能把語音構成詞句,也不會把詞句按語法結構進行排列[4]。因而他們發(fā)出的個別語音也是雜亂無章,不能使人理解。還有些患輕度運動性失語癥的患者往往具有語言重復癥,也就是一個詞或音節(jié)說出之后,強制性的自動地反復再說,使這個詞或音節(jié)不由自主地闖入到下一個詞或語言的產(chǎn)生過程中。運動性失語癥并不一定產(chǎn)生誦讀和寫字方面的障礙。
腦卒中后失語癥無特效藥治療,主要通過康復訓練逐漸恢復語言功能。對患者進行情感支持,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對患者恢復信心,改善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颊甙l(fā)生腦卒中后本身容易出現(xiàn)抑郁等不良情緒,加上患者發(fā)生失語后交流困難,更增加了患者出現(xiàn)負性情緒的幾率。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不良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恢復,也不利于患者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患者甚至出現(xiàn)自暴自棄的情況,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增加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颊甙l(fā)生失語,加上腦卒中本身影響口舌靈活度,因此在恢復語言功能的過程中,口舌靈活度的訓練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為語言功能的恢復提供功能基礎[5,6]。患者失語后與人交流能力下降,因此有效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對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均具有重要的意義[7,8]。手勢的使用可以幫助患者理解醫(yī)護人員告知的內(nèi)容,也便于患者模仿,增加了患者的溝通方式。圖片的方法更為直觀,教會患者使用圖片進行有效溝通。運動性失語患者具有書寫能力,因此可以鼓勵患者通過書寫的方法進行溝通,讓患者暢所欲言,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而寫字本身對患者大腦也是一種良性刺激。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要注意儀表舉止,注意與患者進行目光接觸,讓患者感受到重視,語言親切,讓患者感受到信任及安全。語言活動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包含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基礎,因此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結合心理及生理相關知識,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癥狀。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的語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