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存堂
【摘 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利與義并不是對立的,要在不違背義的前提下求利,不義之財不可取。
【關鍵詞】孔子;義;利
孔子所說的義,是指人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規(guī)范,合乎道義,合乎禮法。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時,要遵守國家法律,遵守社會公德??鬃诱f:“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弊非笪镔|(zhì)利益,天經(jīng)地義,追求富貴,也不是達官顯貴們的專利,平民百姓也要以此來滿足生活需求,這樣才能從事一定的社會活動。但是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時,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范呢?孔子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即“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意思是,如果不能追求富貴,那我就要遵循我喜歡的道義。也就是說,人不能因為追求富貴而不擇手段,不能為了追求富貴去做違背道義的事情??鬃映缟辛x,唾棄不義,雖貧窮而固守高潔,歷磨難而心懷仁德,這正是孔子令我們崇敬的原因之一。孔子三歲而孤,十七歲喪母,在他生活的時代,他的家族已從最初的諸侯王族淪落為士族,士族是春秋時統(tǒng)治階級中身份最低的一個階層,而就連這樣的士族,也不被當時的勢利之人認可。“孔子要绖,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鬃佑墒峭恕!保ā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對年輕的孔子是多么大的打擊,又是令他感到多么屈辱的事情。但面對屈辱,孔子并沒有低聲下氣,也沒有一蹶不振,他憤然離開魯國,來到宋國,專心學習,他深信通過學習可以改變命運!刻苦學習終于有了回報,孔子終于成為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方面的專家。他以精神的富足彌補了物質(zhì)的不足,也為自己贏得了好的社會聲譽和社會地位。后來孔子帶著妻子回到魯國,生下兒子時,當時的國君魯昭公就送給他一條鯉魚祝賀,國君的看重改變了孔子被人瞧不起的境遇,他被季氏招為家臣,有了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
孔子倡導不違背義而去求利,在他的觀念中利與義并不是對立的,在不違背義的前提下如果放棄利益那是他不能容忍的。當時,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么回到魯國后,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zhí)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xiāng)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得以重返故國。后來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的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自己不需要這筆錢,情愿為國分擔贖人的負累。但孔子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shù)落難的魯國同胞。
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惻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后國家會給他補償和獎勵,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贊揚,長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鬃舆€說,子貢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贊譽,但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義”的要求。以后那些贖人之后去向國家要錢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贊,甚至可能會被國人嘲笑,責問他們?yōu)槭裁床荒芟褡迂曇粯訛閲謶n。圣人說,子貢此舉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自子貢之后,很多人就會對落難的同胞視而不見,因為他們不像子貢那么有錢,而且如果他們求國家給一點點補償?shù)脑挿炊鴷蝗送倭R,致使很多魯國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這就是孔子的“義利觀”,他并不排斥追求利益的人,只要是在符合義的范疇內(nèi),追求利益無可厚非??鬃拥臉銓嵕驮谟诖?,他不是凌駕于我們之上談一些高不可及的大道理讓我們無所適從,而是植根于黎民百姓的現(xiàn)實生活,讓他的喜怒悲樂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感到可敬可親。正如宋代理學家張橫渠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就在默默地做著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情。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wèi)靈公》),他認為,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對道義的追求比謀取富貴財利更重要,無論何時何地,君子都會把奉行仁義道德放在追逐富貴之上。這種對義的至高追求也成為了孔子區(qū)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熬討训?,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意思是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鬃诱J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則只知道思戀鄉(xiāng)土、小恩小惠。自從孔子之后,這種義利觀便深深植根于中國文化的土壤中,成為影響中國人處世做人的一條法典。諸多人為了義可以放棄仕途,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從而成就了諸多佳話?!度龂萘x》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有一次,劉備被曹操打敗,退到一片草原中。而關羽駐守在下丕城,其親率大軍去營救劉備,反而中了曹操的奸計,大軍全軍覆沒,只剩下關羽單槍匹馬,劉備的兩位夫人也被曹操部下逮捕了。曹操非常愛才,他自知難以攻下下丕城,便對關羽說:“云長,如果你愿意歸順我,我保你衣食無憂,而且,我還可以放了你的兄嫂?!标P羽答應了。為籠絡關羽,曹操先后送給他金銀綢衣、美女寶馬,并加其爵號,可謂用心良苦!但關羽心念劉備,一刻不忘。在探知劉備確切消息后,去意堅定,封金掛印,護送兄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以實際行動描畫了一個大大的“義”字。后來曹操兵敗華容道,關羽念及曹操舊恩,放了曹操,他的義薄云天令世人動容。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毅然歸隱田園,“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文天祥不為威逼利誘所脅,慷慨赴義,“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的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翻開歷史的史冊,像這樣閃耀著“義”字光芒的故事舉不勝舉。誰能說這不是孔子“義利觀”的傳承?孔子又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不會在哪怕是一頓飯的時間里背離仁德,在最緊迫的時刻也一定會按照仁德辦事,即使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p>
孔子就是這樣身體力行堅守仁的典范,無論“造次”還是“顛沛”時,孔子都保持了自己人格的健全,保持了精神的曠達與完美??鬃铀鶊?zhí)著處,小人多不屑;孔子所淡泊處,小人多執(zhí)著。比如:小人執(zhí)著于“富”,常常為富不仁,孔子則在“富”字之上高懸出一個“吾所好”;小人貪求不義之財,孔子則視“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小人見利忘義,孔子“見利思義”??鬃訉Φ懒x的堅守與執(zhí)著,使他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中國人精神仰望的核心,成為幾千年來無人可超越的一座高峰,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一座不朽豐碑!
寫作此文時,也正是國家“反腐倡廉”進行得風聲水起之時,不時有高官落馬的消息傳來。周永康、徐才厚、蔣潔敏、李東升、令計劃等等,利用職務之便謀求利益,置黨紀國法于不顧,被司法機關處理。這些人的落馬,正是由于他們忘記了孔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告誡,他們的落馬,更讓我們佩服先圣的睿智與卓識。不義之財不可取,取則被捉!事實證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確實應該成為我們奉行的做人處世安身立命之準則啊!
孔子是偉大的,他的偉大在于創(chuàng)造的義利觀念永遠會成為中國人的精神信仰的一部分;孔子是永恒的,他的永恒在于能夠穿越幾千年的歷史滄桑,仍然能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到他的溫度;孔子也是平凡的,他如我們身邊的一位良師,一個益友,不時提醒著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