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
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里知榮辱、講自愛、存敬畏者大有人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叫葉存仁(1710-1764)的,做了30多年的大官。離任時,手下部屬執(zhí)意送行話別,但送行的船遲遲不發(fā),葉存仁好生納悶。等至明月高掛,發(fā)現(xiàn)又來了一葉小舟,原來是部屬的臨別贈禮,故意等至夜里以避人耳目。葉存仁看罷,當即賦詩一首: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吟畢拒禮而去。
《論語·季氏》中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人生“三畏”則是: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終常懷敬畏之心,堅守著做人的基本準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底線,最終一路平步青云,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有句話講得好,“畏法度者最快活”,講的也是只有敬畏法紀的人,才不會逾越法紀的紅線,進而心底坦蕩快活地生活。
反觀近年來,食品、產(chǎn)品等領域的安全事故屢屢曝光,究其根源,就是一些企業(yè)和個人為了一己私利,喪失了對生命、對道德、對職業(yè)規(guī)則、對社會輿論的敬畏之心,沒有了做人做事的原則和底線。這種種短視自私行為,不僅違背了科學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更危及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和子孫后代的延續(xù)。殊不知,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只有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才能留著福氣,遠離禍患。
中組部原部長李源潮曾在多次講話中談到敬畏。他說:當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歷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經(jīng)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二要敬畏百姓,讓自己做的事情對得起養(yǎng)育我們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將來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感到后悔。
當然,需要敬畏的還有很多,如敬畏長輩、敬畏自然、敬畏文化、敬畏良心等。心懷敬畏,我們就會懂得仁愛,就會知道感恩;心懷敬畏,我們就會知廉恥,講德行,就會行有所止,自愛自省,也就會少犯錯誤,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