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軍
摘要: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認為知識一半是教師教的,一半是學生學的,因而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和自由。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當今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以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禮儀課程為例,探索在對分課堂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改革。對分課堂理論指導下的商務禮儀課程設計主要由教師講授、學生內化學習、分組討論三部分組成Q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既減輕了教師授課的壓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對分課堂;商務禮儀課程;教學實踐
當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近年,一種名為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悄然興起。經過幾年推廣,對分課堂迅速走進高等教育領域,如今已經覆蓋多所高校。對分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把課堂的一半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另一半時間留給學生討論。對分課堂充分遵循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課堂教學分為“講授—內化—討論”三個部分,其中,教師講授只占一部分時間,其他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內化學習和討論解決問題。這種模式強調教師提綱挈領地先教,循序漸進地把框架、重點、難點教給學生,然后通過布置作業(yè)或指定課下學習材料的方式,讓學生內化、吸收,最后師生再以討論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可以說,對分課堂是適合中國教育現實、本土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它繼承了傳統教學智慧,使講授法與討論法兩者互補。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理念先進、簡明易用,能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商務禮儀課程自身的特點,就教學中的做法和收到的成效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以期為該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思考。
一、對分課堂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目標
商務禮儀課程是很多高校都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以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禮儀課程為例,這門課程共有54個課時,有的高校設置的課時更多,這足以說明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商務禮儀課程以塑造學生良好個人形象、提升現代職業(yè)素養(yǎng)為目標,是為學生進入職場做準備的重要課程。具體來說:第一,知識目標,即通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學生全面了解商務禮儀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以及形象禮儀、交往禮儀、求職禮儀、商務活動禮儀等知識;第二,能力目標,即通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提升個人形象、規(guī)范個人行為,能運用所學知識有效地指導商務交往活動,如應對求職、組織大型會議、知曉商務拜訪禮儀等;第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即通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學生能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職業(yè)精神等,并通曉商務活動的操作范式。對分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助于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對分課堂適應大學生特點
當前,大學生多為“95后”“00后”,他們是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他們興趣廣泛、創(chuàng)新能力強,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同時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強。商務禮儀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這門課程的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更貼近現實生活,學習起來難度不大。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學生的需求。那么,結合學生的特點,教師如何教,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呢?這就給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教師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采用對分課堂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二、對分課堂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商務禮儀課程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
在本研究中,筆者選取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級市場營銷專業(yè)的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課前,根據男女比例及性格特征,筆者將他們分為13個組,每組4人。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商務禮儀課程每周有2次課,上課時間為周一和周五。
周一的課主要是教師講解。教師重點講知識框架和易混淆的難點及易出錯點,并提出問題供學生課下思考、學習。
周五的課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每小組選出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根據教師預留的問題或個人的思考做各種預設,羅列和設計問題,然后先在本小組內討論,本小組解決不了的就與其他小組交流討論,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由全體師生共同解決。此外,下課前10分鐘,教師根據各組提出的問題,選出有代表性的進行總結,帶領學生深入思考。
(二)商務禮儀課程考核環(huán)節(jié)
對分課堂的應用,注重的是過程化。因此,商務禮儀課程的考核方式由多個部分組成(如下圖所示)。
在對分課堂中,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只作為很少的一部分計入考核成績,占10%,學生課堂表現主要包括課堂出勤、課堂紀律等方面。教師周一授課完成之后,周五的課進入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占20%。團隊合作在整個課程考核中占比最大,大約占考核成績的50%。此外,關于該門課程的期末考核,教師也采用多種方式(如開放性問答等),這一塊占總成績的20%。這樣的考核方式更注重過程化的評價,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對分課堂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在學期結束后,筆者對接受對分課堂教學的52名學生進行了半開放式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該課程的學習效果、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的合理性、考核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認可度等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86.5%以上的學生對自己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學習效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80.8%的學生認為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能有效地拓寬自己的思路,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90.4%的學生認為教師把學生平常學習到的知識納入整個課程考核,改變了之前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考核模式,消除了考前焦慮。另外,對于“你喜歡本學期商務禮儀課程的授課方式嗎?為什么”這一問題,很多學生回答,“商務禮儀課程的授課方式拓寬了我的思路,培養(yǎng)了我的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學生認為“在商務禮儀課程的課堂討論中,我十分享受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并在討論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些來自學生的真實反饋表明,對分課堂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
由上可知,對分課堂與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同,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對分課堂中,教師起的只是指引作用,只講重點、難點,剩下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給予了學生更多的空間,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當然,筆者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運用對分課堂的實踐,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不能及時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反饋,也沒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是需要努力的地方。未來的教學探索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5).
[2]張學新.對分課堂:一種新的教學法[J].復旦大學教與學???014,(2).
[3]蔡清.“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管理學原理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
[4]徐俠,彭國香,王娟.強化過程管理,構建“微實踐”為特色的對分課堂教學新模式[J].文教資料,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