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福
“群文閱讀”是近年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名詞,它是教師選擇教學材料、學生閱讀、師生多元交流的一種形式。下面,談談近年來我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嘗試與思考。
一、正確認識,發(fā)揮群文閱讀優(yōu)勢
只有教師正確認識群文閱讀的本質(zhì),準確定位群文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位置,才能讓群文閱讀真正發(fā)揮其優(yōu)勢。
1.群文閱讀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群文閱讀,增加了單位教學時間內(nèi)學生的閱讀量,豐富了一定主題關聯(lián)下的閱讀內(nèi)容,有利于訓練學生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也為深入研討文本、比較閱讀、分析鑒賞等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師生準確定位,不能因為閱讀量的增加,而使教師“講”和“導”的分量過度增加,而應為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群文閱讀的主人。
2.群文閱讀需避免走馬觀花。群文閱讀一改傳統(tǒng)單文本細讀教學模式,在單位時間內(nèi)閱讀多個文本,致使閱讀和教學的難度大增。因此,在進行群文教學時,教師不能為展現(xiàn)自己的功底,減少了學生閱讀的時間,使閱讀變?yōu)樽唏R觀花。
如在 “勿忘國恥”的《狼牙山五壯士》《圓明園的毀滅》《七子之歌》《刻骨銘心的國恥》專題群文教學中,我并沒有為完成“教”的任務,而使閱讀流于形式。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初讀、求同品讀、求異對比讀的形式,讓每一次讀層次不同、角度不同、重點不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形成可遷移的閱讀能力。
3.群文閱讀需重視“讀”與“品”。抓好低年級語文詞句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決不能為“教”而教,應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去“讀”、去“品”。如在“英雄”群文教學中,我讓學生快速初讀,學會從海量信息中抓住重要信息,重點品讀;引導“求同”閱讀,讓學生尋找群文共同點,感受“英雄”形象;通過“求異”閱讀,發(fā)現(xiàn)群文的不同點,感受“英雄”的本質(zhì);最后,結合學生對英雄的認識,總結討論新時期真正的英雄,并趁機引導學生寫英雄。這種教學設計,通過方法選擇、反復閱讀、求同求異、讀寫結合等策略,達到習得方法、提升認識、形成素養(yǎng)的目的。
二、確定主旨,巧妙選擇文本組群
群文閱讀教學從形式上表現(xiàn)為一堂課不再是讀一篇文章,而是讀一組文本。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確定主旨,巧妙選擇文本組群是基礎。
1.以兒童閱讀興趣為線索進行組合
在選擇文本組群時,我認為,從兒童閱讀視角出發(fā),選擇兒童有閱讀興趣的文章應成為群文組合最為重要的線索。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烏塔》一文講的是:14歲的小女孩烏塔用自己的錢一個人游遍歐洲。教師請學生交流:烏塔這樣做好不好?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做表態(tài),隨后出示一組“中外孩子差異”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學生自然而然明白,烏塔之所以可以出遠門,是因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不同。由此,學生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
2.以主題的多元探究為線索進行組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只有倡導多元化的主題探究,才能讓學生擁有獨特的感悟。例如:“愛”的主題選取《掌聲》《一次成功的實驗》《給予樹》與課外莫懷戚的《散步》、朱自清的《背影》進行組合。通過這組文章,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主動去發(fā)現(xiàn)和思考,多角度地探討“愛的多種形式”,豐富了學生對愛的多元理解。
三、方法得當,群文閱讀效果方顯
在群文閱讀的課堂實施中,我嘗試采用“明確主題→閱讀概覽→片段分享→精彩賞析→主題拓展”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童話”一組為例:第一,提煉出這個單元的主題,并以“畫知識樹”的方法進行呈現(xiàn),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用簡練的語句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第二,要求學生運用默讀、瀏覽、跳讀等方式,對群組中的幾篇課文進行整體把握;第三,引導學生開展互動、多元的對話,讓他們一同分享閱讀心得,表達他們的獨特感悟,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第四,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閱讀,促使學生在思考中作出判斷,進行質(zhì)疑、辨析、解疑、歸納;最后,以讀促寫,讀寫共生,引導學生運用擬人的、夸張的寫法,編一編童話故事,并向?qū)W生推薦國外的童話故事,布置一份關于“童話”的手抄報,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和對童話的了解。
群文閱讀,是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實踐與總結,必將結出累累的碩果,實現(xiàn)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