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尚不成熟,具有好奇且敏感的特征。班主任老師的任何一個話語、眼神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產生影響。為此,本文詳細分析了低年級班主任的言語對于學生的影響,進而探討了低年級班主任合理使用語言的策略,以期為研究班主任工作的相關老師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班主任;言語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一、低年級班主任的言語對學生的影響
老師的語言不僅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對學生生活和成長起到重要作用的藝術。俗話說:“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本褪钦f,老師如果想更好地教育學生,首先應該從其言語上下功夫。只有老師將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識與自己的思想情感結合起來,再通過生動、有趣的言語進行表達,學生才有可能聽懂并接受,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老師不僅是某門學科的教育者,同時也是班級的組織者,他們不僅應將自身授課內容認真灌輸給學生,同時,也應肩負起同學生交流情感、溝通思想的重任。每一次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私下,班主任老師都應該仔細斟酌字句,說出或寫出的話語,不僅要幫助學生改善當前的狀態(tài),同時也應該讓學生理解并接受。
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但是自尊心很強,班主任老師如果言語不當,很有可能會對學生當前以及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造成重要的影響。如果老師對稍內向的學生不加鼓勵甚至嚴詞以待,學生很有可能變得比較自閉,進而走向抑郁的道路;如果老師不太顧及外向學生的顏面,不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批評,那么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育目的將無法達成。由此看來,無論學生的性格如何,老師都應注重言語的力量,謹慎言語,為學生當前及未來的成長營造好的環(huán)境。
二、低年級班主任合理使用語言的策略
(一)讓學生讀懂你的嘴,多用真誠的言語
老師嘴里說出的話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知識的邊界,同時也能教會學生品格和素養(yǎng)。學生一般不喜歡盛氣凌人的老師,那些愛說大話、空話、假話的老師更不會受到學生待見。一些老師認為,低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分辨不出真?zhèn)危行┏鲇诜奖愣f的假話不會對學生產生多大的影響。殊不知,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尚小,但是隨著學識的增加和閱歷的日漸豐富,他們終究會有辨別真?zhèn)蔚哪芰?。而當他們有一天知道了老師曾經說過的話都是假話、空話,他們將會多么失望,老師在學生中的神圣地位便毀于一旦。為此,老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言必信,行必果,以此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態(tài)度,彼此間的信任感才會由此逐步建立起來。
(二)讓學生讀懂你的眼,多用傳情的言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時候老師不用說任何話語,只用一個眼神,學生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意思。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看懂老師的眼神。在學生因為能力不及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老師如果在批評學生的同時,用輕視的或者厭惡的眼神來對待學生,學生一定會瞬間對學習產生抵觸或厭倦的心理,自然不利于后期的學習和成長;而如果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分析學生哪些能力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溫柔鼓勵的同時,用信任、肯定的眼神來看待學生,學生一定會快速讀懂老師的期許,后期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加倍努力來克服困難,以此不僅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心,這對于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三)讓學生讀懂你的心,多用尊重的言語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管是教會學生知識技能,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都需要循序漸進,且應該講究方法。低年級學生社會閱歷不多,自尊心卻很強。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應該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形式,而應該試圖用更靈活的方式,讓學生在感受到尊重的基礎上來接受教育。例如,某個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調皮,如果老師在班上點名批評該學生,經過幾次“教育”之后,該學生如果自尊心特別強,就會感到顏面無存,因此而變得自閉;而如果該學生臉皮較厚,認為老師的批評不太重要,就會繼續(xù)任性下去,或變本加厲,久而久之,該學生會更加不羈,其他學生也會有意無意疏遠他。無論哪種情況,都對學生的成長不利。相反,如果老師多用尊重的言語來提醒該學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比如,老師可以說: “小A比較活潑好動,課外活動可以交給你來領導,一定是老師的好助手!而在課堂上,你的機靈勁頭可以從手腳上轉移到腦袋上,相信也是學習小能手!”這種言語看似在開玩笑,實際提醒了學生,課堂上應該安靜下來,多動腦筋。以此,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尊重,在領會到老師的意思后,他便會收斂自己的行為,而老師的這種說話方式也不至于讓他太尷尬,不僅能讓他停下各種小動作,同時也可以讓他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四)讓學生讀懂你的字,多用溫暖的言語
文字是老師寫出來的言語,相較于說出來的話而言,文字更能將老師的情感充分表現出來。同時,老師經過仔細斟酌以后寫出來的文字更有溫度和力量,能夠溫暖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因此,老師在批閱學生的作業(yè)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給予或中肯或激勵的文字,讓學生在沒有看到老師的表情的條件下,也能夠通過老師的文字感受到力量。對于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老師的文字中應該更多帶有鼓勵、肯定的色彩,讓學生在反復閱讀老師的文字過程中,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激勵,以此走出灰心絕望的心境,繼續(xù)努力學習,克服困難;對于成績相對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而言,老師的文字中應該鼓勵這些學生繼續(xù)保持優(yōu)秀,同時戒驕戒躁,踏實學習,以此讓優(yōu)秀的學習更加謙遜好學,為獲取更多的知識奠定基礎。
三、結論
語言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班主任老師的語言造詣越高超,對于學生的教育就越能看見效果。但是,高超的語言造詣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練就的,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仔細留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成績、情緒狀態(tài)等,盡可能多地同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而對于學習和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老師應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擺脫或緩解困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生活閱歷較少,對于學習和生活中的一點問題都會感到束手無策。這個時期,班主任更應該通過溫暖的話語和文字來多多幫助他們解惑答疑,讓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少一些荊棘,多一些陽光。
參考文獻
[1]范崚瑱.共情:語文教師言語修養(yǎng)的核心要素[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Z1).
[2]李小金.善用言語評價撥響美妙心弦[J].考試周刊,2018(51).
作者簡介:孟玉琳,女,1973年生,本科學歷,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低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