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興河
一個較為復雜的構圖往往是以“基本圖形”為核心,用基本圖形做“底”,將三角形、四邊形、圓等基本圖形充實豐富,然后研究所構圖形內在的因果邏輯關系,把因果聯(lián)系設置為“條件”和“結論”,并將其“數學化”,就成為一個數學問題。平面幾何的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教會學生認識基本圖形,抓住基本圖形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使之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立足基本圖形,夯實圖形基礎
關于基本圖形的定義,學界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它不像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那樣嚴謹、清晰。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劉輝老師認為,基本圖形可分為三類:概念型基本圖形,定理型基本圖形,經驗型基本圖形。
如:平面幾何當中的平行線、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圓等幾何概念,都對應著一個基本圖形,我們稱之為概念型基本圖形。
平面幾何中,每一個公理、定理及推論都對應著一個圖形,在這個圖形當中都包涵著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如: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如圖1);等腰三角形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如圖2)等,我們稱之為定理型基本圖形。
還有一類基本圖形,就是我們在教學中,通過例題、習題的經驗積累,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圖形歸納為基本圖形,作為思考其他綜合圖形的基礎圖形。如:直角三角形斜邊上高(如圖3);一個平角被任意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的角平分線互相垂直(如圖4)等。
二、抓住問題核心,分離基本圖形
從復雜的圖形中分離出基本圖形是一種有效的幾何思維方式,它能夠抓住問題的核心,擺脫復雜圖形對思維的干擾,分解問題難點,化難為易,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1.從復雜的幾何圖形中分離出基本圖形
例1 如圖5,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為正三角形,點E、F分別在菱形的邊BC,CD上滑動,且E、F不與B、C、D重合。
(1)證明不論E、F在BC、CD上如何滑動,總有BE=CF;
(2)當點E、F在BC、CD上滑動時,分別探討四邊形AECF和△CEF的面積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不變,求出這個定值;如果變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分析:連接AC以后,只要抓住等邊三角形ABC和等邊三角形AEF這兩個基本圖形即可解決問題(如圖6)。因為四邊形AECF的面積就是等邊三角形ABC的面積,△CEF的最大面積就是當△AEF面積最小時的面積,所以只需求當等邊三角形AEF的邊AE⊥BC時,求出其面積即可。
2.從函數圖像與幾何圖形的綜合圖形中分離出基本圖形
例2 如圖7,已知直線[y=ax+k]經過拋物線[y=ax2-4ax]的頂點A,且與x軸的交點為B。
(1)求k與a的關系式;
(2)∠OAB有沒有可能為銳角?如果有,求出a的取值范圍。若沒有,說明理由。
分析:求出頂點A(2,-4a),則直線的關系可表示為[y=ax-6a],則B(6,0)。去掉坐標系,去掉拋物線和直線,分離出△OAB即可(如圖8)。“∠OAB有沒有可能為銳角”轉化為“∠OAB有沒有可能為直角”的問題,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這一基本圖形中求AC即可。
三、構造基本圖形,突破問題關鍵
1.添加輔助線,將基本圖形補充完整
例3 如圖9,在△ABC中,AB=12,AC=18,E是BC的中點,AD平分△ABC的外角∠FAB,且BD⊥AD,垂足為D,連接DE,求DE的長。
分析:抓住圖9中“AD平分∠FAB,AD⊥BD”這一條件,聯(lián)想到基本圖形“一個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對邊上的高互相重合”,于是延長BD交AF于G,就構造了“等腰三角形ABG”(如圖10),實際上就是將等腰三角形ABG補充完整,即可得出D是BG的中點,DE則是△GBC的中位線,這樣就可求出DE的長。
2.添加輔助線,構造基本圖形
例4 如圖11,BD是□ABCD的對角線,AE⊥CD于E,交BD于F,BF=2AD,∠ADE=75°,求∠AFB的度數。
分析:由條件“BF=2AD”,和“∠BAE=90°”,可聯(lián)想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這一基本圖形,于是作△ABF斜邊BF上的中線(如圖12),即構造了基本圖形“△ABF的斜邊BF上的中線AG”(如圖13),問題會迎刃而解。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立足基本圖形,夯實圖形基礎,熟練掌握各個概念型基本圖形的性質與判定,熟練掌握各個定理型基本圖形的題設與結論,熟練運用經驗型基本圖形,使學生依托于基本圖形,學會簡單思考,簡單分析,實現(xiàn)圖形的題設與結論的相互轉化,把學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