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榮
[摘 要]語文教材是精選的最好的閱讀材料,如果能利用課文文本引導學生從中領悟到寫作的靈感和素材,汲取古今中外文章中的寫作精華,可以使學生走出“作文難,難作文”的窘境。
[關鍵詞]課文文本;寫作;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0-0081-02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边@好似葉老先生在提示我們:借助“例子”,但不要囿于“例子”。但我又覺得葉老先生還在提示我們:語文教材是“例子”,是性質類同的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那一個。因此,我們要重視這個“例子”,用好這個“例子”。
一、鍥而不舍勤積累
積累對習作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閱讀不積累,一到習作課上就像擠牙膏一樣。其實,語文文本是最好的積累材料來源之一。
那么如何利用課文文本來培養(yǎng)小學生對好詞佳句的積累呢?我是這樣做的: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語言袋”,說白了就是一本摘抄本,讀完一篇課文后把優(yōu)美的感興趣的詞語、句子抄下來熟記,并且在實際寫作中加以運用。我從課文入手,因為教材中許多課文文質兼美,易學易誦,可供學生鑒賞。比如,在學了《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后,我讓學生把描寫小蝌蚪外形的句子摘抄下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學生摘抄后,在日后的寫話練習中就可以借鑒學習了。我和學生算過一筆賬,如果每一課積累10個優(yōu)美詞語,5個優(yōu)美句子,那么一學期一本書24篇課文就積累240個詞語,120個句子。孩子們聽到這個結論,都瞪大了眼睛,露出了笑容。
二、春風化雨慢滲透
描寫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效果。每一篇課文其實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范文。我在執(zhí)教《唯一的聽眾》時,讓孩子自主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老人的語言、神態(tài)以及和老人相處的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合理發(fā)揮想象,嘗試去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努力讀出這些句子背后的深意,體會如此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不僅體會了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也在默默感受著課文寫作上的精妙。
1.交流品讀語言之感受
學生在快速瀏覽中,找出了四處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用揣摩人物心理的方法,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在語言閱讀中,在感受交流中,一位善解人意、愛護、鼓勵別人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孩子們也由此體會到了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巨大作用。
2.揣摩神態(tài)描寫之心意
對“我”的鼓勵,不僅有老人的語言,還有老人的雙眼。三處神態(tài)描寫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這三處“平靜地望著我”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包含著老人對“我”的不同的心意。學生在讀中品味、想象,揣摩出老人神態(tài)中對我的鼓勵、贊揚、期待等心意。神態(tài)的刻畫,讓老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地印在孩子的心中!
3.體會環(huán)境描寫之功效
老人的語言、神態(tài)對“我”的鼓勵,使“我”獲得了音樂上的巨大成功。即使“我”擁有了成千上萬的觀眾,“我”也還是念念不忘那“唯一的聽眾”,因為老人的語言、神態(tài)曾經給“我”巨大的鼓舞作用。文章除了語言、神態(tài)描寫外,還有三處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我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讀出了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有襯托“我”愉悅心情的作用,有為“我”和老人的相處營造了一個溫馨環(huán)境之妙處。接著我又展示了《窮人》一課中四處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體會這四處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所含有的表達主題之功效。
三、身體力行善實踐
“學以致用”,教材中的許多經典課文并不像有人說的那樣高不可攀,其寫作技巧大多易學易仿,事實證明,借鑒課文寫法,適時仿寫,對農村小學生學習習作是個有效的途徑。對于一篇課文來說,要突出寫作的專項能力訓練,不必面面俱到,我們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篇課文中最具特色的某一方面進行仿寫訓練。
1.仿標題。常言道:“標題是一篇文章的門面。”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個好的標題配合,一個好的標題也可以成就一篇好的文章。教材中很多課文的標題新穎生動,別具一格,耐人尋味。如《我的“長生果”》一文就采用了比喻擬題的方法,以“我的‘長生果”為標題,易于吸引廣大讀者的關注,增強了好奇感。學生也巧借比喻擬成自己的題目《我的“開心果”》、《爸爸的“暖心服”》等,這既濃縮了文章的內容,增加了詩情畫意,又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仿題材。寫作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選材。選材如何,決定作文的成敗。在我們小學高段語文教材里,有的文章在選材剪材上很典型,如《詹天佑》中,作者從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中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體現詹天佑的“杰出”。圍繞中心,精心地、多角度選取典型事例,就是這篇文章在選材方面給我們的啟示。因此在研讀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要讓他們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材料是為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的,作文要選擇那些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來寫。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已學過的類似課文中,發(fā)現文章的選材技巧,使學生在實踐中有所借鑒,以便他們作文時學會選材、組材,逐步解決好“寫什么”的問題。
3.仿結構。文章的內容決定結構形式,結構形式反過來又為內容服務,因此,學習文章的結構形式,引導學生對作文結構與內容組合安排的技巧借鑒尤為重要。如說明文《莫高窟》中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文章從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三方面為學生作了介紹,最后總結點題,“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睂嵺`證明,引導學生運用從課文中總結出來的這些結構方法進行訓練是行之有效的。
4.仿表現手法。如還是教學《唯一的聽眾》這課,由于時間的關系,課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讓孩子們從給出的兩個情境中任選一個展開想象,學習課文寫一個環(huán)境描寫的片段,表達自己的心情。只見學生們一會兒托腮沉思,一會兒奮筆疾書……他們都想在自己的片段描寫中謀求出環(huán)境描寫的精彩。從孩子的展示交流中看出,他們已漸漸學會了環(huán)境描寫,進一步體會了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真是在環(huán)境描寫的實踐中學會了環(huán)境描寫。
5.仿文句??鬃诱f:“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意即文章要講究文采,講究美。沒有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就沒有魅力四射的文章。因此,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語言因素,不失時機地模仿、積累、運用文句,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推敲課文中精煉傳神的詞語,賞析經典的修辭句,揣摩文中的名言警句,并學會積累運用,久而久之,一定會提高作文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之,語文教材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本”和“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利用課文文本指導學生作文是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文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面對新課改,語文教師切忌舍本逐末,舍近求遠,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發(fā)揮課文文本的例子功能,踏踏實實地搞好寫作教學,為剛剛進入作文起步階段的學生們助一臂之力。學生寫作有“范例”,何恐佳作不誕生!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