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詩人白瑪在詩作《田園賦》中寫道——
都說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我種下一畝玉米
長出一群抱孩子的小媳婦
我種南瓜
長成了蛤蟆和鼓
種下汗水
收成的還是苦日子
趁天黑種下芝麻和石頭
瞅瞅頭頂夜空
什么都有
白瑪出生于山東臨沂河?xùn)|區(qū)沙蘭村,母親是鄉(xiāng)村教師。十四歲遷居江蘇。初中畢業(yè)后當(dāng)兵至河北,退役后旅居西藏和北京。愛好一切植物和動物,現(xiàn)隱居于江蘇南云臺山中麓?!吧缴先藷熛∩?,但是應(yīng)有盡有。我已經(jīng)離不開山上的一切,干凈的飲水,空氣和蔬果。這里有一套叢林法則,我沒有什么文藝想法,就是一個自然人?!?/p>
□白瑪
人艱不拆
一個朋友,前年繼承了一所山上的老宅子,后來她經(jīng)歷離婚,來找我,想把房子賣給我。一座二層建筑,有個院子,附贈大約四分耕地。于是我搬來了東山上。
從家下山到鎮(zhèn)政府大概三公里,步行需半個鐘頭。山上零散地住著七戶人家,都是老人,他們的子女都去城里安家,因為住在山里的年輕男子難找媳婦。我有九條狗六只貓和數(shù)不清楚的一群雞,養(yǎng)在房子后面的空地處,屋后有一道圍墻,依山勢而建,高處的墻頭上如果趴著一個人,我站在墻內(nèi),與其則幾乎平視。修墓地賣錢的鐘五的女人,幾乎每年夏天每隔半月就扒在墻頭大喊大叫,內(nèi)容無非是“小白!你的紅薯地里草比磨盤還大了也不去拔……”,這個多管閑事的老娘們高調(diào)放大了我的懶惰及農(nóng)事上的不合群,真令人氣惱。我在屋里如果還不出來,她就一直喊,見到我人為止。
我家后院墻的墻頭上還會停著藍(lán)尾雀夫妻或者單身野貓,墻外是僅有的一條通往山頂?shù)男÷?,是七十歲的張傳喜大叔和老伴每天的必經(jīng)之路,他們的家,還在比我家更高處。
傳喜叔不學(xué)鐘五女人那么碎嘴,春天時尋了野菜會抬手越過墻頭遞一大捧給我吃。老太婆蒸一鍋玉米餅子,也會遣他從后墻送三五只給我,知道我一個人住,吃飯馬虎。
春天要收尾的日子,忽然聽到老兩口鬧離婚的消息。我去跟鐘五的女人打聽是由,原來是傳喜叔去臨近的鎮(zhèn)子,叫做西巷的一條街上找站街女“尋快活”了。這簡直太令人氣憤,我支持他老伴拖著他去鎮(zhèn)政府辦離婚。
我們山上的住戶,一致瞧不起張傳喜這人。因為他每天除了喝酒不干任何活兒。其實是我們鄙視他的窮。瓦房都漏雨了也不修,天井遇到下雨就變爛泥地也不鋪水泥,也不種地也不砍柴,家里的收入要靠老伴進(jìn)山挖葛根做葛粉賣掉維持。呸呸,這種人竟然去花錢尋快活。
傳喜嬸隔著墻頭對我控訴:他個老不死的!他個該天殺的!他花八塊錢買小藥丸吃了尋快活,后來八塊錢的藥不管用,他花十五塊買小藥丸——他去塘里捉小魚送給鎮(zhèn)上撿廢品的老婆子,換覺睡——
簡直聞所未聞,簡直罪惡滔天。簡直想把他活埋到鐘五新修好以敲詐城里人的墓地里去。
所以,時隔幾日,張傳喜站在我家墻頭外跟我搭話,我沖他翻白眼,不吭聲。他倒跟往常一樣:小白,你的桃樹該打藥,要不蟲子不會留下好果子給你。
不用你教,我知道。
他不走,似乎很高興,還想說話。我愛聽不聽。他說,跟你說?。∧翘?,我去西巷,一大早還沒吃飯,餓得慌,買了一碗面條吃。
餓死活該。我心里道。
買了一碗面條。在大街上路邊擺攤子賣吃的那里買的面條。你說怎么了?那女的,瞅著像三十多歲的,她過來跟我坐一桌。她沒要一碗面條。你猜猜怎么了?她把筷子伸到我碗里,她吃我碗里的面條!
我抬眼望向墻頭。
她跟我一個碗吃面條!!她不嫌我——
奧。
一對七十歲的山里貧賤夫妻要離婚,不可行性堪比一對城市夫妻想納二房。夏天來了,我的四分田里野草茁壯成長,山里野草簡直就是為了專治我的狂妄而生:你不是覺得自己能嗎?你連野草都打不敗。幾番鋤禾日當(dāng)午,一場雨后,地里的草照舊繁榮。近期沒有人來墻頭上提醒我該除草了,鐘五賣了一些墓地給城里的亡人,有了錢,把家里的平房推倒蓋了一座二層小樓。傳喜叔從山下買了幾瓶白酒拎回家,五元一瓶,據(jù)說他每晚睡覺前都要喝酒。我忙于給屋頂換新瓦,請了幾個泥瓦工來家里施工,把原先的灰瓦換成紅色琉璃瓦,白墻紅瓦,多好看。誰叫我是畫油畫的半吊子畫家,以貌取一切,還自己營造虛假浪漫,否則也不會跑到這偏僻的山頂來住。
一大早我站在高高的屋頂上看見救護(hù)車駛過我家墻外。趕緊從屋頂下地,去追著一個車后面走上山的人,問他是誰病了?張傳喜啊,他夜里發(fā)病了,快不行了!
他還沒死,拉到醫(yī)院去搶救,老伴問醫(yī)院:搶救一天多少錢?回答五千。傳喜叔當(dāng)天就被送回家了,躺在沒有水泥地坪的瓦屋下,三天后終于不治。
那天我站在大太陽底下,汗水和淚水混合著淌了滿臉。
萬物有靈
驚蟄過后,青草淹沒腳面子,人就不再進(jìn)山。不砍枯松枝也不挖葛藤了,不是我們要保護(hù)山林,是蛇。逢大旱,各家惜水如油。山上不通自來水,打井取水吃。我夏天能不能天天洗淋浴得由龍王安排。離我家不遠(yuǎn)有一戶人家,姓董,從前做過石匠,老了,手藝不用業(yè)已荒廢。董石匠家的水井在山上,照泉眼開采出井身,用石頭砌好井內(nèi)四周,上蓋預(yù)制板,埋管子引水到家里。這天,老董的老婆從水缸里舀水喝,覺得有土腥味,還渾,心想天旱,井快見底了。差男人去山上看看,是不是井干了。董石匠把井口的水泥板打開一角,朝下看,井水里有一條大蛇正戲水戲得歡。
我一周都沒洗澡了,我聽說后,滿心羨慕那條愜意的大蛇。
有天清晨,我打開院門出去,看見一條蛇伏在大門口。畢竟膽怯,關(guān)上大門躲進(jìn)屋里,給一個山下的朋友打電話,讓他開車上山來,看看我家門外的蛇是不是走了。
一次走在路上,遇見一個山民抓了一條蛇,約一米長,用兜子兜在長桿子上。我經(jīng)過又返回,和那人商量:大哥,我給你三十元,你把它放了好不好?
那人頗感奇怪地看著我,三十元也行,答應(yīng)了,把蛇送到水庫那里去,不打死它。
蛇的口糧是鳥。山上鳥多,藍(lán)尾喜鵲尤其多。四月底,櫻桃熟了,我終日櫻桃果腹,一臉盆一臉盆地吃。我變沒變好看不論,藍(lán)尾雀們肯定毛色鮮亮顏值提高了——它們比我能吃。樹上的櫻桃,很多被它們咬一口就放棄的,我摘來接著咬一口,果然甜,這些吃貨比我聰明。
藍(lán)尾雀的窩筑在樹杈上,農(nóng)民們根據(jù)喜鵲窩的開門方向判斷哪個方向雨水多。這點它們比人聰明。因為偷了鐘五家的雞蛋,鐘五搗碎了周邊幾個藍(lán)尾雀的巢。羽毛未長的雛鳥跌落一地,我聽說了,提著塑料桶上山去撿小喜鵲。幼鳥張大嘴巴叫喊,不知道家沒有了。我把一窩幼鳥帶回家,又驅(qū)車下山去花鳥市場買了面包蟲(省略一千字形容我的厭惡),用蟲子喂那些大張的嘴巴。很快鳥媽媽找到家里來,它似乎很憤怒,來勢洶洶,守在屋檐那里,只要我一露面,它馬上戰(zhàn)斗機(jī)一樣俯沖而來,翅膀擦過我的頭皮。這樣的人鳥不和局面持續(xù)了五天,我把幾只鳥人質(zhì)送到樹林里去,一步一回頭地離開,像一個身心疲憊的老母親。
喜鵲沒養(yǎng)成,后來遇到了一個脾氣好的小家伙。我的大門口兩側(cè)有個小菜園,一只胖胖的癩蛤蟆經(jīng)常呆在那里。我翻土的時候,不留神就翻出來它。見面的次數(shù)多了,彼此就熟識了。我給它取個名字叫“豆豆”。城市里我的朋友發(fā)短信息來,你在干啥呢?我答:和豆豆在玩。有時給這癩蛤蟆拍張照片發(fā)給朋友們看豆豆真容,估計收信者嚇得手機(jī)掉地。去年中秋節(jié)前,豆豆被鐘五雇來拉石材上山的卡車軋死了。
我最喜歡的動物是狗。進(jìn)山撿野栗子的婦女告訴我,山洞里有小奶狗的叫聲。我找去,一只流浪狗在山石底下安家,生下了小狗崽子。山石擋道,我扒開樹枝,匍匐著伸手去掏小狗崽。掏出來裝進(jìn)背簍里,一只又一只,掏出來十只!想象不出連自己都勉強(qiáng)喂飽的狗媽媽是怎么喂飽這些孩子的。
傳喜叔死的那天,他家的一只養(yǎng)了十二年的老黃狗開始不吃不喝,神情悲傷。親戚們來辦白事,管飯完畢,傳喜的老伴把吃剩的肉丸子、雞骨頭、魚頭都堆在老狗面前的舊瓷盆里,狗也不吃。這狗還是頭一次見著肉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