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引路
燈光如豆
◎王國欽
少年無邪,嬉戲本是天性,“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倍业纳倌陞s沒有提燈籠、翻泥打洞捉蟋蟀這么閑情逸致、充滿詩意的生活。
放下柴擔,盛碗番薯干飯,夾點青菜,填飽八分肚皮,迎來一天難得的讀書時間。信手拿起一張農(nóng)家毛邊黃草紙,用手卷成筷子桿狀,俗稱“火苗頭”,插進尚有余熱的燒柴土灶的儲草木灰塘缸,一會兒冒起微煙,迅速拔出,稍用力劃道弧線一晃,躥出火苗。點燃青銅燈盞上的燈芯草,燈盞則置于陶質支架上,農(nóng)家稱為“手照”。燈光如豆,昏黃燈光照射面很有限,僅供燈下閱讀,有時湊近燈光,端詳書本,會燒焦前額頭發(fā)。母親借燈光納鞋底或補衣裳,幫剔燈花、撲飛蛾,母子對坐,雖家徒四壁,仍于清貧之中顯溫馨。
翻開書本神游知識海洋,老鼠自屋梁爬過,發(fā)出吱吱聲,意在挑釁少年燈下苦讀,我自巋然不動。八月高風怒號,掠過瓦椽,散落塵土紛紛下,燈光搖曳,擾紊眼簾,我凝神屏思以對。三九嚴寒,窗外不時襲來刺骨寒風,淡黃色燈光瑟瑟發(fā)抖,搶條打補丁的棉被披在肩上垂下,腰身用帶子扎牢讀書。天降驟雨,屋頂漏水,油燈熄滅,漆黑一團。全無“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感覺,雨聲那里像富家子弟聽音樂似的快活、浪漫、無憂無慮。夏日蚊子叮咬,點燃艾草驅蚊,煙氣氤氳中學識逐高,人品升華,好一幅如豆燈光夜讀圖。沒有蚊帳,母親待我睡下,拿“手照”燙死停在壁板、立柱上的蚊子,然后離開。
只有風和日麗時,才是夜讀好辰光,一寸光陰一寸金,分外珍惜。感恩母親巧手,從一家人口中擠出點滴金貴菜油供我夜讀。孟母“擇鄰三遷”,歐母“畫荻教子”,岳母“精忠報國”,世之楷模,高山景仰,而現(xiàn)實母親勤勞節(jié)樸乃我三生有幸。
母親心疼垂淚、嘆氣,家窮只有菜油燈,而且燈芯草舍不得點兩根。我倔強地說,《顏氏家訓》記有“然荻讀書”。相比之下,我讀書條件優(yōu)越多了,更是“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所不能比擬。我有菜油燈已很知足,燈光如豆,砥礪前行。寒門子弟,早飯吃不飽,端著墨水瓶,手握蘸水鋼筆參加高考,幸運跨進大學之門。
時下,難擋風遮雨的破敗農(nóng)舍早已蕩然無存,舒適、宜居住宅取而代之,電氣燈具琳瑯滿目,昏黃菜油燈光逐漸淡出上世紀初貧困家庭的記憶。菜油燈如今已成為農(nóng)家樂創(chuàng)意,文學愛好者鄉(xiāng)間采風住民宿,觀賞古董菜油燈。
仿效曲水流觴,歌吟先輩相關燈的名著?!度龂萘x》“關公乃秉燭立于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杜牧《旅宿》“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表f莊《章臺夜思》“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毙翖壖病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賀鑄《蝶戀花》“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薄瓪v代歌詠燈的墨寶甚多,不同視角抒發(fā)情感,各有點睛之妙。
晚年懷舊,原少年上山拾柴伙伴,曾共油燈下憧憬未來,如能拿起畫筆描繪山川、牧童、樵夫、漁人、農(nóng)夫,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夙愿。堅持奮斗,終于夢想成真。參觀“油燈博物館”歸來,興致正濃,找我一吐為快。當年四五斤油菜籽才能榨出一斤油,炒菜都得盤算著,更何況點燈。
一次上山,偶遇收中草藥小販,教我倆識別夏枯草,采集曬干可賣錢換菜油,如能采到石斛,則售價較高。于是我倆上山拾柴兼采中藥。石斛常生長在深山老林里,母親是絕對不讓我倆去的。偶然發(fā)現(xiàn)上方石縫中石斛,可是手又夠不到高度,運用疊羅漢,他站在我雙肩上,勉強采到,但險些墜崖,迄今仍心有余悸。事后擊掌約定,不得告訴母親。也聽上山下鄉(xiāng)知青談起菜油奇缺,曾嘗試鏟鄉(xiāng)間油坊沾油泥土,倒入盛著水的桶,攪拌著泥土下沉,撈起水面浮油,風干水分當燈油使。燈光如豆,氣貫長虹,溫暖心田。
如豆燈光,喚起揮之不去的回憶,心潮澎湃,創(chuàng)作靈感油然而生,少年伙伴聲言作畫相贈。清明佳節(jié),果然踐約,攜畫造訪,展開畫卷,少年赤膊睡在竹榻上,肚皮上蓋條布片,床前明月光,艾草煙霧繚繞,母親手持“燈照”,如豆燈火燙停在板壁上的蚊子,桌上書本合上,露出些許樹葉書簽,題“母子”兩字。頓時我情不自禁噙滿淚水,母親,您老人家生我養(yǎng)我,恩重似山,您老人家當年用過的“手照”仍保存完好,看到它,就想起您持家的艱辛,教育子孫銘記。欣慰告訴您老人家在天之靈,遠在大洋彼岸發(fā)展的孫子,珍藏“手照”照片,牢記父輩昏黃菜油燈下求學之刻苦,大年初一面朝東方磕三個響頭。
(摘自《人民日報》)
技法提煉
一、物真:選準反映時代變遷的物件。
改革開放40年,我們穿越風雨,戰(zhàn)勝坎坷,收獲幸福,向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闊步前進。一滴水能夠映照太陽的燦爛光輝。一個小物件也許就是改革開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40春秋交響曲里的美妙音符。選準反映時代變遷的物件,是寫好“禮贊改革開放40年”散文的前提。作者貼近自身經(jīng)歷取材,將目光投向給人陌生感和悠遠感的“燈光如豆”——往昔之“燈光如豆”,承載著“我”等少年極其艱苦的成長軌跡;改革開放年代農(nóng)家樂的“燈光如豆”,成為穿越時空、供人觀賞的“創(chuàng)意”古董;當今“少年伙伴”之畫作“燈光如豆”,積淀了三代人艱苦淳樸的良好家風……作者以真實度極高的“手照”這一時代變遷謀篇布局,不僅使全文形散神聚,而且為借物抒情奠定了基礎。
二、事真:講好撥動心靈琴弦的故事。
物件須有事件加以演繹,才能綻放時代光華。作者善于講述多種類型的“手照”故事,真切有味。例如用“卷”“插”“拔”“晃”“躥”等動詞,敘寫“火苗頭”怎樣點亮“手照”的過程,何等“土”,何等“老”,卻又何等真,何等美!又如,“我”與“少年伙伴”為采草藥換菜油以致“險些墜崖”,上山下鄉(xiāng)知青從油坊沾油泥土中“創(chuàng)新”取油,這些難得一聞的故事凸顯當年燈下苦讀的艱辛,令人心動;而“少年伙伴”題“母子”兩字“攜畫造訪”,再現(xiàn)當年以火燙蚊的故事,更是當代人對改革開放新生活的珍惜和致敬,讀者心靈琴弦無不為之撥動。
三、情真:打造掀起感情大潮的結尾。
文章真情潮水奔流至結尾,突然涌起大浪——有人珍藏“手照”照片,“大年初一面朝東方磕三個響頭?!贝巳耸钦l?“我”的孫子,遠在海外的孫子!讀者都被震撼了:這是老一輩人教育子女弘揚刻苦自勵精神所收獲的動人回音!這是改革開放年代的少年人對優(yōu)良家風的虔誠致敬!如此頗具儀式感的場面描寫,如“豹尾”般堅挺有力,感人至深。
學子仿作
爺爺?shù)牡静萸榫?/p>
◎吳可安
記得幼時一次回農(nóng)村老家,我瘋著玩皮球時打落了掛在屋檐下的一個黃灰色的東西。正要扔掉,爺爺卻大喊一聲:“給我!”爺爺用一塊土布裹了兩層,用稻草繩扎緊,顫巍巍地把它叉上屋梁,像是保存一件傳家的寶貝。我大惑不解,爺爺摸著我的頭說:“它連著我的命呢,長大了再告訴你吧……”那時的我,一臉茫然。
過了幾年回爺爺家,只聞見淡淡的草屑味,爺爺正在操作一臺草繩機,我很驚奇。“回來啦,先來看看這新玩意兒?!睜敔敍]有停手,繼續(xù)說,“政府保護環(huán)境,嚴禁焚燒秸稈,我就干起搓繩的老行當啦——政府還幫我買了機器!”目不識丁的爺爺,隨著機器的踩踏聲,像一個行走在天地間的吟游詩人,搓出一行行詩,把金色田野搓進繩里,把明亮月光搓進繩里,把晨間的雞鳴搓進繩里,把親歷的故事搓進繩里。于是,稻草的夢被踩醒,在爺爺手里獲得新生。
今年再回老家,發(fā)現(xiàn)爺爺?shù)牡静萸榫売肿兓恕χ虿菪???粗夷樕蠈憹M驚奇,爺爺開口了:“來瞧瞧吧,這是草鞋耙頭、矮長凳、掛圍……現(xiàn)在草鞋成了工藝品,在農(nóng)家樂里可熱銷啦!”我還是一臉疑惑:“這,這玩意兒有人要?”爺爺毫不客氣地說:“嫌這簡陋,你來試試,做一雙精致的草鞋可費工夫呢……”停了一會,爺爺?shù)囊环捜缱龉に囍v座:“打草鞋之前,要先將稻草用水浸,再用木錘錘,錘過的稻草有韌性,不易折斷。用一條長凳將草鞋耙頭掛上,再把弄好的繩子套在草鞋耙頭上,人坐在板凳的另一端。開始打草鞋時,先打鞋草‘鼻子,再打草鞋身子,最后打草鞋跟。打到適當?shù)奈恢?,還要添上草鞋眼和耳。在打的過程中一手將原料搓緊,一手從左向右、又從右向左,如穿梭一般,一股一股地打上去……現(xiàn)在我們還將表示吉祥幸福的圖案加以裝飾,這樣的新草鞋,誰不喜歡?”我由驚奇轉為敬佩,撫摸著草鞋耙頭、矮長凳、掛圍這些原本掛在屋檐下的“文物”,激動地說:“爺爺,暑假里我也來學打草鞋,做你的徒弟!”
稻草,真是與爺爺一生有緣。草鞋,曾經(jīng)是爺爺艱苦生活和堅韌精神的見證;草繩,是“保護環(huán)境,綠色生活”發(fā)展理念給爺爺帶來的致富之路;新草鞋,是改革開放給予爺爺傳承農(nóng)耕文化的獎賞!
回校路上,陽光燦爛。我在拉桿箱上系上一雙新草鞋,引來無數(shù)新奇而羨慕的目光。
點評
文章選準反映時代變遷的物件,以“爺爺?shù)牡静萸榫墶睘榫€索,真實地記錄了三個不同時代的“稻草故事”,歌頌了改革開放新時代給普通農(nóng)民和農(nóng)耕文化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氣象,結尾部分的三句議論,最后寫“陽光”,一語雙關,抒發(fā)了作者對當代生活的熱愛。
【本版供稿/曹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