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友
作為讀者,既喜歡作家的作品,又能有機會結(jié)識作家本人,且得以參觀作家的書房,應該是非常榮幸的事。我之于姜德明先生,即是如此。
我能得見姜德明先生,并得以參觀先生的書房,完全得益于參加全國民辦讀書報刊研討會。在見到姜先生之前,我已經(jīng)購讀了先生十幾部書話集。
2005年10月,第三屆全國民間讀書報刊研討會由號稱中國第一館的北京朝陽區(qū)文化館主辦的《芳草地》承辦,未曾謀面的主編譚宗遠先生發(fā)來邀請函。我當即復函表示感謝并與會。當我得知姜德明先生屆時與會的信息后,高興的不知所措——帶哪本書請先生簽名呢?帶幾本呢?像我一樣喜歡先生作品的肯定大有人在,不能多帶,兩本足矣。經(jīng)過反復斟酌,決定帶我買到的第一本姜先生的《書夢錄》和郵購的第一本《余時書話》。
13日報到后,我到朝陽文化館門前與各地書友見面。不意聽到山東書友阿瀅等要到姜德明先生府上拜訪,我馬上表示想同去,阿瀅先生很爽快地答應了。我跑回住處拿上姜先生的兩本書,就搭乘阿瀅的車一起前往人民日報宿舍。因阿瀅來之前已電話聯(lián)系,我們到時姜先生已在門前迎候我們了,我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先生。姜先生把我們一行讓進書房,阿瀅向先生逐一介紹我們幾個。我是第一次見先生,不便多插話,就站在后邊聽。阿瀅提議和姜先生合影留念,之后,眾人紛紛遞上帶來的書請姜先生簽名,我是最后一個請先生簽名的。我向先生簡要地介紹了兩部書的得書經(jīng)過,先生在《書夢錄》書名頁寫的是“傳友先生指正 姜德明 〇五年十月 北京”;《余時書話》的書名頁為墨綠色,不宜題字,扉頁被我的購書記錄和編者的題詞占滿了,先生就翻過書名頁,在其背面寫下了“讀書快樂 傳友先生正 姜德明 〇五年十月北京”。姜先生為我題詞時,我用帶來的相機請阿瀅為我和先生拍了幾幅照片,回來洗出裝框擺在書柜里。這天,因為時間倉促,加之和先生不熟,就沒顧上細看先生的書房。但先生的和藹可親,給我留下了極美好的印象,特別是我們出門時先生說的“歡迎再來”,讓我真的有了再來的念頭。
在這以后,我在《芳草地》主編譚宗遠、新文學版本收藏家趙國忠二位仁兄的陪同下,多次拜訪姜先生,并得到姜先生多次簽名惠贈。2013年,我還冒昧地為上海巴金故居的《點滴》雜志整理姜德明作品和編著目錄,并得到先生的幫助和肯定。
姜先生的書房大約十幾平米,陽面。東西墻立著幾乎到頂?shù)臅?。東墻書柜的底柜和頂柜為封閉式,中間三格為玻璃推拉門,可以直觀圖書。西墻的書柜底層也是封閉式,比上半部分柜體要寬出約二十厘米,可以擺放圖書和招待客人的茶杯。南窗下擺放著一張寫字臺,是姜先生讀書寫作的地方。字臺和西墻書柜間,擺放著一把椅子。
進門左手的墻上掛著幾幅字畫,其中有唐弢先生的一幅:“燕市狂歌罷,相將入海王。好書難釋手,窮落亦尋常。小詩書贈 姜德明同志兩正 唐弢”。唐弢是《晦庵書話》的作者,曾提出寫作書話的四點要素,成為習書話這一文體者的圭臬。姜先生作為其之后的書話大家,在書房懸掛唐弢題贈的手書,充分表明其對唐弢的崇敬之情,也表明他二人的友誼非同尋常,對此,姜先生有明確的文字表述。姜先生在《唐弢的書話》一文開首即道:“六十年代初,唐弢先生從上海遷京不久,我們就相識了。他住在東四張自忠路舊段祺瑞執(zhí)政府的大院里。大門前有兩頭石獅子,進門往左拐的深處,有一片紅樓就是。我當時住在東四十條西口,同他只有一街之隔。我去請他寫書話的。”我們再對應看唐弢在一九六二年四月為《晦庵書話》寫的序中的這一句:“去年起重新執(zhí)筆(寫書話),則是登在《人民日報》的副刊版上?!蹦蔷褪钦f,唐弢先生1961年剛從上海遷到北京,姜先生和他就“相識了”并約其為《人民日報》寫書話的。這還不算,我們看姜先生的這段話:“他(指唐弢)有若干則書話不曾發(fā)表過,就寫在我的藏書上。談的都是他自己寫的書,是我請他題字留念的,有的也許正是他平時不輕易向人吐露的心語。比如,他在《落帆集》(1948年10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扉頁寫道——以散文寫詩《落帆集》實為余最初之嘗試。有人極喜此書,如方令孺、傅怒庵(雷)諸位;亦有人勸余多寫《勞薪輯》一類雜文,勿作此種個人抒情文字。樂山樂水,各異其趣。然惟其有《落帆集》,并有《勞薪輯》,始有唐弢其人。此則惟余自知之矣。唐弢志。一九七八年六月于北京”。此類題詞姜先生羅列了好幾則。
書柜玻璃推拉門里擺放的幾乎都是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和當代著名作家和學者著作,有全集,也有單本,有大陸的,也有港臺的。像《徐志摩全集》《聞一多全集》《朱自清全集》《夏衍全集》《葉圣陶集》《唐弢文集》《蘇雪林文集》等。這些大多是擺放在內(nèi)層,有些難窺全豹。姜先生是書話大家,除了自己寫書話,自然也有許多書話專著,不僅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書話經(jīng)典,也有新世紀到來前后出版的新書話,像“華夏書香叢書”系列,“六朝松隨筆文庫”系列,以及近幾年出版的“開卷書坊”系列等。先生是現(xiàn)代文學收藏大家,但這部分圖書卻基本不在明面擺放。我從韋力先生的文章中知道先生還有一個書房,但從未向先生提出去看看。因為這間書房中的書,就已經(jīng)夠我開眼的了。
在書柜中,我還發(fā)現(xiàn)先生收藏了許多戲劇方面的專著,比如:《梨園外史》《談史說戲》《臺下人語》《翁偶虹編劇生涯》等,還有一套《中國京劇史》。看了這些書目,我明白了先生何以能寫出那么漂亮的關(guān)于戲劇方面的書話。在這里,先生自己在《梨園書事》里談得最多的與梅蘭芳有關(guān)的圖書卻似乎沒有見到,估計在另一個書房或者封閉式書柜,那些圖書畢竟都出版幾十年了,經(jīng)不起光線的照射和人們的經(jīng)常翻動了。
一次,我向先生請教寫書話的題材,先生略一沉思,之后語重心長地說,你可留意戲曲資料,在這方面下點功夫??梢姡壬约弘m然寫了許多,但在他的心目中,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先生那部書話名著《余時書話》里,有三篇《簽名本的趣味》(之一、之二、之三),值得仔細揣摩、品味和把玩。之前先生也向我們展示過簽名本,去年國慶節(jié)期間,我與宗遠兄、國忠兄、小剛兄共同拜訪姜先生,交談中,先生隨手拿出一本蕭乾先生的雙款簽名本讓我們欣賞。這是李輝編的,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書評面面觀》,蕭乾的題詞是這樣的:
德明兄,在這黃色書刊充斥的今天,你居然把我這30年代的畢業(yè)論文又重印出來,真是由衷地感激。蕭乾 1989.8.19
這應該是姜先生任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期間的事。
蕭乾為姜先生寫的題跋不僅僅限于此。據(jù)先生在《蕭乾的題跋》一文中說:“十幾年前,蕭乾還住在天壇后門附近的時候,我提了一包他寫的書,請他在我的藏本上簽名留念。”一大包,不會是三五本吧?在這篇文章中,姜先生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創(chuàng)作四試》的題詞,多達一百多字;一個是在《英國版畫集》的題詞,更是多達二百余字。
其實姜德明先生和蕭乾的友誼非同一般,這我們從姜先生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一九五六年夏《人民日報》改版,恢復文藝副刊。作家蕭乾應胡喬木之邀來做副刊顧問,幫助我們辦好副刊。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蕭乾在天津《大公報》編副刊,很有影響。他接受這個任務后,情緒甚高,文藝部的幾位領(lǐng)導林淡秋、華君武、袁水拍、袁鷹也很尊重他,命我跟著他跑。從此,我們結(jié)成友誼,并由他的引領(lǐng),我認識了很多作家,請大家為副刊寫稿。”
姜先生不忘引路之恩,在任人民日報出版社領(lǐng)導時出版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書評面面觀》,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說起人民日報出版社,姜先生還曾談起,在“文革”之前,那時候人民日報出版社還沒有正式建社,但也出版過幾部自編的書,主要是《人民日報》副刊的文章選編。但那時候出書,特別是選編,編者是不能署名的。先生自己就編過幾本,他邊說邊從身邊的書堆里找出兩本,拿給我們看,果然沒有編者。而這兩本恰恰就是姜先生編的。這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chǎn)物,可以作為新書話的資料了。
在姜先生書房聊天,我最得意的還有這樣一件事。那天先生興頭正濃,給我們講起丁聰送他畫作的故事,并把這幅《盜牛圖》拿出讓我們欣賞。我趕緊掏出手機拍照。先生說,他剛把這段寫成一篇短文,我聽后就冒昧地來了一句:“姜先生,您這篇文章我先發(fā)吧,我是內(nèi)刊,發(fā)完后您再給其他報刊?!毕壬ь^看了看我,還沒等表態(tài),國忠兄和宗遠兄在一旁打幫,姜先生,您就給傳友吧!姜先生說,好,就給你。這就是發(fā)表在2011年12月25日《包商時報》六版的《丁聰?shù)摹氨I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