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屏 楊洛娜
摘 要 本研究通過對銅仁市山村幼兒教師基本情況、工作環(huán)境、職業(yè)聲望和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及工資待遇等幾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分析了山村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并提出了改善山村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建議。
關鍵詞 山村幼兒園 幼兒園教師 生存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89
Abstract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working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prestige and social status, working status and salar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Tongren City, and analyzed the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eachers in mountain village kindergarten and proposed improvements suggestions for the survival status of mountain village kindergarten teachers.
Keywords mountain village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living condition
2014以來,為補齊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短板”,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銅仁市率先在全省實施了山村幼兒園建設行動計劃,共建設山村幼兒園2005所,實現(xiàn)了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有效解決了4萬余名農村兒童“入園難”問題。2016年初銅仁市學前教育以“廣覆蓋、?;?、兜底線、提質量” 為原則,啟動了《銅仁市山村幼兒園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保障山村幼兒不僅“有園上”,還要“上好園”。
而教師是決定學校教育質量的核心因素,教師隊伍建設是山村幼兒園提質升級的關鍵,山村幼兒園教師的生存狀況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重要問題。本研究通過對山村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以期尋找山村幼兒園教師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訴求,并提出山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建議。
1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銅仁市山村幼兒園教師生存現(xiàn)狀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工作環(huán)境、職業(yè)聲望和社會地位、基本工作狀況及工資待遇五部分。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銅仁市10縣(區(qū))山村幼兒園教師共發(fā)放問卷329份,其中有效問卷305份,問卷有效率92.71%。
同時在山村幼教志愿者、特崗教師及幼教集團負責人中各抽取2人,針對銅仁市山村幼兒園教師生存現(xiàn)狀、影響因素及意見和建議等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彌補問卷調查之不足。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教師基本情況
受訪人員,71.7%為普通教師,17.5%為園長,10.8%為中層干部(包含保教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其中30歲及以下者占總人數(shù)的66.1%,教齡五年及以下者占總人數(shù)的70.7%。從受教育水平上看,山村幼兒園教師中60.6%擁有專科學歷,18.5%擁有本科學歷;55.6%的教師學歷獲得途徑為全日制學習,44.4%的教師學歷獲得途徑為函授或自考,由此可見山村園幼兒園以30歲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師為主,教齡普遍偏短,教學經驗不足,學歷水平良好,且注重職后學歷提升。
從專業(yè)背景上看,山村幼兒園教師中僅47.5%的教師為學前教育背景,28.7%的教師畢業(yè)于師范類非學前教育專業(yè),僅51.9%的教師持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由此可見山村幼兒園教師專業(yè)對口率不高,約五成的教師缺乏專業(yè)背景,無幼兒教師資格證,專業(yè)水平不足。但隨著各地師范院校興辦學前教育專業(yè),山村幼兒園教師專業(yè)對口率逐年提升,某幼教集團負責人張老師告訴筆者,“前期招募的志愿者沒有要求專業(yè)對口,但2016年之后我們縣新招志愿者均為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保教工作質量有所好轉。”
2.2 教師工作環(huán)境
62.4%的教師是一教包班,平均師幼比為1:22.6,遠未達到《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要求,教職工配備明顯不足。訪談中,山村幼教志愿者王老師談到:“我一個人要負責20多個孩子的保教工作,實在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只能勉強維持正常教學秩序?!?/p>
在教師能自由享用的公共資源調查中,79.65%的教師表示有圖書報刊室供使用,73.45%表示有電腦房供使用,61.95%表示有多媒體教室供使用,僅34.51%的教師有休息室可供使用,可見山村幼兒園公共硬件資源多為教育教學相關,較少有涉及到為教師業(yè)余生活服務,僅23.56%教師認為幼兒園提供的物質條件能夠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90.4%的山村幼兒園教師認為自己與同事關系融洽,當遇到困和煩惱時,37.23%的教師獲得來自于同事的關心和幫助。在園領導對山村幼兒園教師的關系調查中,85.5%的教師對園領導的關心感到滿足,園領導對教師的關心偏向于工作事務,60.67%為對工作的關心幫助,32%為對生活的關心幫助。在工作中,家長對教師的幫助與支持力度大,由此可見山村幼兒園教師獲得的家長支持較好(表1)。
2.3 職業(yè)聲望和社會地位
山村幼兒園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感到很自豪,同時認為能獲得較多的來自孩子對其的欣賞和尊重,其次是家人來自家長、家人朋友、同事等(表2)。
2.4 基本工作狀況
調查顯示,山村幼兒園教師工作量較大,平均每周工作工作5.5天,平均每天工作7.43小時,工作時長適中。25.1%的教師表示經常加班,48.5%的教師表示偶爾加班,僅26.4%的教師極少或從不加班,87.1%的教師教師表示沒有加班費。同時山村幼兒園教師較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升,平均每周學習和充電時間為8.44小時。同時調研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山村幼兒園附設在小學中,部分幼兒園教師需去小學同時兼課,工作量較大(表3)。
教師的時間支配上,較多的時間花費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撰寫教案、教學反思等教學筆記及玩教具制作上,而在參加教研活動上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少,特崗教師劉老師說道:“我每天中午守午睡的時候要寫觀察筆記跟各種資料,下午放學后有時候還會留下來做環(huán)創(chuàng),每天都感到很疲憊。”(表4)
2.5 工資待遇
在福利待遇上,僅14%的山村幼兒園教師能享受到單位提供的住房,絕大多數(shù)山村幼教志愿者工資為每月2000元,低于同地區(qū)在編幼兒教師平均水平,超過9成的山村幼兒園教師并未從事任何兼職。39%的山村幼兒園教師認為工資無法滿足生活需求,49%的山村幼兒園教師表示工資剛好夠用,但沒有結余,僅12%的山村幼兒園教師表示工資夠用,有所結余。
同時,絕大多數(shù)山村幼教志愿者并未享受五險(或三險)一金,僅玉屏縣為山村幼教志愿者購買五險一金,將其工資待遇提高至2800元每月(含五險一金)。同時27.5%的教師從未參加過幼兒園組織的體檢,28.1%的教師享受到了應有的住房補貼。山村幼兒園教師基本勞動權益未能得到保障。
3反思與建議
結合山村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況調查結果,現(xiàn)對山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及生存狀況提升提出如下建議和意見:
3.1 提供政策支持,讓山村幼兒教師感受到被關注、有未來
(1)提高戰(zhàn)略認識,加大山村教師隊伍建設財政投入。近年來,銅仁市不斷加大對山村幼兒園的財政投入,投入山村幼兒園建設經費5.8億元,為山村幼兒園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從根本上改善山村幼兒園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仍需政府持續(xù)加大投入,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從教育脫貧攻堅、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新農村建設的戰(zhàn)略思想上重視山村幼兒園發(fā)展,出臺經費保障長效機制,提供專項資金用于山村幼兒園建設,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多措并舉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逐年提升山村幼兒園教師待遇。
(2)調動社會力量,營造山村幼兒教育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山村幼兒園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銅仁市在制定《銅仁市山村幼兒園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時吸納了市財政局、市編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多部門的參與。但調研發(fā)現(xiàn),因缺乏部門間協(xié)調機制,部分部門并未充分發(fā)揮職能,同時缺乏兒童衛(wèi)生保健等部門的參與;此外媒體大力宣傳力度不夠、關注度不高。因此建議:制定部門聯(lián)動機制,加強督導,切實發(fā)揮各部門職能,將衛(wèi)生保健部門納入山村幼兒園建設管理工作,提高山村幼兒園的衛(wèi)生保健水平,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加大對山村幼兒園建設扶持力度,多渠道多方法加強宣傳報道工作。同時,各級政府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導家長改變觀念,營造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
(3)創(chuàng)新管理體系,讓山村幼兒園教師感受到有未來。建議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健全山村幼兒園管理體系,以政府購買服務、農村特崗計劃等方式補足山村幼兒園師資缺口,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山村幼兒園教師選拔、考核、獎補及退出機制,逐步提升山村幼兒園教師福利待遇,逐步縮小與在編教師工資差異,在業(yè)務學習、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與在編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3.2 實施人本管理,讓山村幼兒園教師感受到能成長、有樂趣
由于農村地區(qū)生活較為不便,條件較為艱苦,山村幼兒園要留住人才必須實施人本管理。因此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改善山村幼兒園教師生存現(xiàn)狀。
(1)營造和諧氛圍,為山村幼兒園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環(huán)境支持。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積極改善山村幼兒園教師工作及生活環(huán)境,在辦公設備、教學資源、生活設施等方面為山村幼兒園教師提供便利。同時積極組織文娛活動,豐富山村幼兒園教師業(yè)余生活,營造和諧人際氛圍。
(2)注重民主管理,完善考評機制。人本管理主要劃分為五種形態(tài),即情感溝通管理、教師參與管理、教師自主管理、人才開發(fā)管理和學校文化管理。其中教師參與管理也被稱為是決策溝通管理。幼兒園應該注重民主管理,切實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鼓勵老師參與到園內的決策和管理中。同時結合實際制定幼兒園考評機制,為教師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和平臺。
(3)完善培訓體系,促進山村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持續(xù)發(fā)展。教師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關系著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建議依托集團化辦園和教研責任區(qū)工作,建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長效機制。整合相關資源,聯(lián)系地方師范院校,定期開展山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制定系統(tǒng)培訓計劃,提升山村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水平。
3.3 提升自我修養(yǎng),增強職業(yè)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種對生存狀態(tài)的主觀心理體驗,除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之外,主要強調一種“心理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的因素決定的,如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抗挫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獨立生活能力等。山村幼兒園教師應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更新知識,不斷反思自身教育教學行為,做好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獲得職業(yè)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劉文明.企業(yè)文化[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2] 中國銅仁市委改革辦.銅仁市探索“山村幼兒園”改革發(fā)展新路[J].銅仁改革交流,2018(23):1-6.
[3] 何浩,李洪屏等.“一村一園”:邊遠農村學前教育普及與發(fā)展的改革探索——來自銅仁市山村幼兒園的經驗[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07):119-123.
[4] 龍麗紅.山村幼兒園建設的銅仁實踐[J].今日銅仁,2015(11):7-9.
[5] 唐海燕.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調查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07:36-39.
[6] 楊莉君,周玲.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農村幼兒園教師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10:27-31.
[7] 劉維華.中學教師人本化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8] 董微.錦州市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研究[D].渤海大學,2014.
[9] 趙琳琳.普蘭店市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10] 唐海燕.如東縣農村民辦園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