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思思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陸續(xù)出臺政策保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程度明顯提高。然而,在一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卻面臨許多問題,例如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學內(nèi)容與其他學科重復、教學的專業(yè)性和有效性備受質疑等。提升心理課的專業(yè)性是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從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兩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升心理課的專業(yè)性,并介紹了廈門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在提升心理課專業(yè)性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形成的成果。最后,總結在實踐過程中的思考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專業(yè)性;教研工作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09-0032-04
一、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提升心理課的專業(yè)性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為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課是學校為保障學生心理健康,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課程。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其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工作內(nèi)容。
教學設計[1]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目前,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心理教師面臨的真實情況是: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缺乏課程標準,教學設計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大部分心理教師都是自己設計課程,缺少團體的研討、支持和反饋;大學受訓的知識框架難以有效遷移到實際工作中。這些對于很多教師特別是新手教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常常只依靠手中僅有的幾套教材或者網(wǎng)絡上獲得的信息,這顯然遠遠不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指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以課程的形式,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的知識、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陶冶學生的心理品質,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不能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同于學科教學課程?;谛睦砘顒诱n的特殊性,我認為要做好教學設計,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足功課:學生、主題、理論、方法和步驟。
“學生”指的是教師需要對任教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夠在平時的工作中有意識地累積學生在自我、人際、情緒、學習、生活適應、生涯、生命等方面常見的心理困惑和需求。這些準備工作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真實情況有充分了解,也只有建立在學生真實需求上的心理課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內(nèi)在動力。
“主題”是指教師需要對上課的主題進行澄清,明確該主題的定義,比較分析與其他相近主題的異同。明確課程主題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聚焦、明晰在認知、感情和行為上要達成的具體任務。
“理論”是指教師需要查閱與上課主題相關的理論研究,從中找到契合學生實際需要的觀念與素材,作為支撐起本次教學設計的“骨架”,對于理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的重難點。
“方法”是指可以達成教學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別于其他學科,它重在活動,重在學生參與,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這就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常見的有講授法、集體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操作法。除此之外,心理咨詢的一些理論與技術可以極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專業(yè)性,也是可以被運用于課程中的。
“步驟”指的是教學活動的具體步驟。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規(guī)范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步驟,包括熱身導入、主體活動、總結分享、拓展延伸四個環(huán)節(jié)。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是不同的,以45分鐘的課程為例,熱身導入大約5分鐘,主體活動25~30分鐘,總結分享5~10分鐘,拓展延伸5分鐘。
下面,我以自己曾經(jīng)上過的“換位,寬容的鑰匙”這堂公開課進行具體闡述。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做了以下功課:
第一,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歷的人際傷害事件,從中找到比較有共性的事件作為上課的素材。
第二,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澄清寬容和寬恕的不同,并明確定義了寬容:寬容是一個內(nèi)在的心理過程,并不等同于被冒犯者在行為上與冒犯者和解。從認知、情緒、行為三個層面明確了教學目標。
第三,整理了關于寬容與寬恕領域的理論,找到寬恕的模型[2]。寬恕的模型包括回憶傷害、共情、承認、承諾和執(zhí)行、克服不寬恕。寬恕是一個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積極的行為方式取代了消極的行為方式,而這一過程需要以被冒犯者對冒犯者的共情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我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重點為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難點為引導學生理解寬容是一個內(nèi)在的心理過程。
第四,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目標與內(nèi)容,我選擇了故事導入、案例分析、角色互換、腦力激蕩的方法作為主要教學方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指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模式是交往的模式,是人與人的一種精神性交往關系,這種關系以民主平等的對話為基礎,不再是一種簡單給予和被動接受的關系。正是基于這種關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能動、互動的精神建構過程,使得參與者的關系成為一種交流、溝通、協(xié)作、對話的關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基礎是師生之間平等、尊重、對話的關系,這和開展心理咨詢工作的思路是不謀而合的。心理教師首先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課程實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師需要站在人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好奇學生的內(nèi)在發(fā)生。這樣,教師才能與學生建立更深更真實的關系,也才有機會影響學生、支持學生。當然,心理教師的角色與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是不同的,心理教師還承擔著教育學生、明確正確價值導向的任務。因而,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制定心理課的實施規(guī)范和要求,清楚地告知學生并堅定地執(zhí)行。同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學生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二、廈門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已經(jīng)做出的探索和形成的成果
廈教德〔2009〕14號文件明確了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安排的標準。要求從2009-2010學年起,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正式列入中小學(中職)各年級課程表,每兩周安排一課時的心理課,所需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或地方與學校課程課時中統(tǒng)籌解決,可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文件頒布至今,廈門市初中學?;具_到了文件的要求:初一初二以班級為單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初三以年級為單位,通過團體活動或者心理講座的形式開展。
在初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件非常重要同時也極具挑戰(zhàn)的事情,這和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密不可分。心理學將初中階段稱為人生的“暴風驟雨期”“心理斷乳期”,這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問題的特殊時期。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理發(fā)展異常迅速,但心理發(fā)展卻相對緩慢,這種不平衡的狀態(tài)引發(fā)了初中生種種心理發(fā)展上的矛盾和危機,外在會表現(xiàn)出許多問題行為:與父母的激烈沖突、失控的情緒狀態(tài)、對學習的厭惡及畏難情緒等,嚴重的會出現(xiàn)離家、自我傷害等問題行為。提升初中生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初中生面對自己生命的挑戰(zhàn)是初中心理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近五年的工作中,廈門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努力嘗試將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試圖通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專業(yè)性,給初中生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特別是在表達性藝術治療和薩提亞模式上,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一)表達性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治療是在支持性的環(huán)境中運用各種藝術形式——繪畫、音樂、舞動、身體雕塑、角色扮演等方式,協(xié)助當事人紓解壓抑與隱藏的情緒,幫助當事人對過去的經(jīng)驗進行重整和再訴說[3]。
我們將繪畫、音樂、舞動、身體雕塑、角色扮演等方式運用于自我、情緒、人際、生活適應等教學模塊中。
我們將繪畫運用于情緒的自我覺察上,選擇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情緒并描繪出來,幫助學生提升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了解不同的情緒儲存于身體不同的部位,進而對情緒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我們將繪畫運用于生活適應主題,引導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挫折及其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并通過對繪畫作品的重新建構,調整對挫折的非理性認識,挖掘積極正向的力量。
我們將音樂運用于情緒的表達上,引導學生通過演奏不同的樂器來表達不同的情緒,以達成對情緒的疏導和釋放的作用。
我們將舞動運用于人際邊界的覺察和調整上,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人際距離帶來的不同感受,幫助學生清晰自己的邊界,了解、尊重別人的邊界。
我們將身體雕塑運用于人際溝通模塊,幫助學生運用身體感受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四種溝通姿態(tài),覺察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姿態(tài),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溝通狀態(tài),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平衡和調整自己的溝通姿態(tài)以獲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我們也將身體雕塑運用于校園欺凌的課程中,讓學生通過身體感受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不同姿態(tài),引導學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表達性藝術治療對于幫助初中生覺察、表達情緒,了解人際交往法則,學習換位思考,更好地適應生活的挑戰(zhàn),發(fā)掘生命積極正向的資源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薩提亞模式
薩提亞模式是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女士所創(chuàng)建的理論體系,主要用于家庭治療,試圖從家庭、社會等角度更系統(tǒng)、全面地理解每個個體所背負的壓力和呈現(xiàn)出的問題。其工作的目標是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實現(xiàn)身心整合、內(nèi)外一致,而不是只求消除“癥狀”。在其后期發(fā)展的過程中,除了用于家庭治療,還被廣泛用于自我成長。
薩提亞模式的工作信念和冰山理論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薩提亞認為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而為之。我們無法改變事件已發(fā)生的事實,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改變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nèi)在的改變還是有可能的。
冰山理論是薩提亞模式的重要理論之一。薩提亞用冰山來比喻個體的自我,一個人容易被看到的部分經(jīng)常是說的話或者做的事,就如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這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一個人大部分的內(nèi)在世界就如冰山潛藏在水底的部分,巨大而常常不被看到。它們由淺入深包括應對方式、感受、對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等層次。冰山理論幫助我們清晰地看到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行為背后,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情緒、期待和渴望。因為,相同的行為背后的內(nèi)在經(jīng)歷可能是不一樣的。只有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清晰學生的內(nèi)在經(jīng)歷,教師才能更有針對地教育學生。
我們將薩提亞的工作信念運用于親子溝通模塊,引導學生從人的角度理解父母,看到父母的局限,鼓勵學生積極與父母溝通交流。
我們將薩提亞的工作信念運用于自我模塊,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識別可能存在的非理性的觀念,鼓勵學生糾正對事件不恰當?shù)恼J知,用積極的認知取代消極的認知。
我們將冰山理論運用于自我模塊,讓學生明白自我是生命力,是人的核心,每個人的自我都是獨特的,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我價值。
我們將冰山理論運用于情緒模塊,引導學生覺察自己情緒背后的觀念、想法、期待和渴望,鼓勵學生用合適的方式充分地表達自己。
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薩提亞模式的理論和技術可以與心理健康教育課很好地結合,這源于薩提亞模式的人本主義傾向。薩提亞女士曾任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會長,她強調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把重點放在生命正向健康積極的部分。她深信每個人都擁有成長所需的內(nèi)在資源。薩提亞模式秉承的工作理念非常契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總目標。
三、實踐過程中的思考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廈門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專業(yè)化的過程中,采取的是研訓結合的方式。通過兩天的工作坊,讓教師們了解心理咨詢相關理論和技術,然后開設運用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公開課以激發(fā)教師的思考,推動教師將理論技術運用于實踐。這樣的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師們一邊學習一邊運用,提升了參與的主動性。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面臨一些困難,例如,系統(tǒng)地掌握一門理論或技術是一個需要不斷累積和實踐的過程,通過一兩次的工作坊是難以達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以發(fā)展為導向的,而心理咨詢的相關理論和技術更傾向于治療。因而,找到更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和技術,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自我成長水平,繼續(xù)推動心理咨詢技術在心理課上的運用,是廈門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未來努力踐行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加涅等著.教學設計原理[M].王小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宗培,白晉榮.寬恕干預研究述評 ——寬恕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9(5): 1010-1015.
[3]鄒鳳梅.藝術治療在學校中的應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3,1(4):44-46.
[4]楊鳳.薩提亞模式在家長心理沙龍中的實踐與應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9):38-41.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廈門,361000)
編輯/于 洪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