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瑤
公元前496年,孔子從衛(wèi)國到陳國,經(jīng)過匡地。匡人曾遭受魯國陽貨的掠奪殘殺,便誤抓了相貌很像陽貨的孔子??鬃颖痪袝r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自信滿滿,集傳承文化重任于己身,認為既然上天讓自己擔此重任,就不該命喪匡人之手!孔圣人深沉的文化承擔意識,是一種強大自信,指引著后世的有志之士,繼往開來。
穿越時空,我仿佛看到兩千多年前的那個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 他縱使受拘于匡、遭難于宋、絕糧于陳,但是始終不放棄信念,持道如懷瑾握瑜,周游列國,是儒家文化的拓荒者,如木鐸號召天下。
殘酷的現(xiàn)實與豐盈的精神格格不入,這是生活的遺憾,但有些人永遠愿意在跌跌撞撞的現(xiàn)實中,任精神天馬行空,給人生增添耀眼的顏色。是什么讓他們堅持理想,不忘初心?是自信。毛澤東主席詩云:“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盡管長路漫漫,盡管荊棘滿地,他們始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德國哲學家尼采在一首詩中寫到:“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币徽Z道出肩負使命拓荒者的不易,但同時他也無比自信:“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后方生?!闭缤箍盏蔫仓?,曾經(jīng)孤獨地燃燒著,直到很久很久之后,它的光芒,才抵達世人的眼睛。直到世紀轉(zhuǎn)換,人們才從這“瘋子”的譫語中聽到了先知的啟示。所有的一切終于印證了先哲的話:“總有一天我會如愿以償?!钡拇_如此,他死后方生,并且永垂不朽。
尼采高度相信自我,相信未來,我想,他當時的內(nèi)心所思,正如食指的詩:“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毕嘈盼磥?,何嘗不是對自我判斷的篤信不疑!
他們是都是歷史的拓荒者,他們寧肯自己向著最艱險處出發(fā),因為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遠方的使命,在荒野,卻不會迷路,不會迷惘,為使命而披荊斬棘,為抵達而特立獨行。歷史需要拓荒者的背影引導(dǎo)蕓蕓眾生,而那無上榮耀的使命感,正是照耀在拓荒者自信前行的燈塔。他們以昂揚的自信之姿,行走在天地間,超拔生命的高度。
莎士比亞曾豪言:“縱是拘我于果殼之中,我亦能為無限宇宙之王。”孟子有言“雖千萬人,吾往矣。”意思是縱然面對千萬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自信和勇氣從來都是孿生兄弟,信心給自己打氣,勇氣促自己奮發(fā)前行。
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圣人賢士們深諳自己所處的時代,不懼黑暗,該干什么必須干什么。他們是睿智的,是奮勇的,是充滿熱血的,更是自信的!
當魯迅先生看到愚昧的國人看著同胞被殺害而無動于衷、麻木不仁時,他毅然決然地棄醫(yī)從文,在國人都甘于沉默之時發(fā)出震人發(fā)聵的吶喊,以喚醒黑屋子里的沉睡者。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被打倒批斗,卻不改“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堅信文以載道,寫就了八十萬余言的《柳如是別轉(zhuǎn)》。即便命途多舛,然而對藝術(shù)的信心使他堅持了下來。
古今中外的圣賢仁人,他們從不理會周遭世界的蠅營狗茍,而是要從厚厚的歷史塵埃中明辨方向,挺起胸,昂起頭,相信理想并追逐理想。他們從不臣服于現(xiàn)實的羈絆,相信自己,以天下為己任,在披荊斬棘中奮然前行。
星火相傳方能斯文未喪,吾輩當擔此使命?!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睉?yīng)如先賢般,充滿自信,開創(chuàng)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