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
對于“因材施教”這個教育用語,相信對教師來說都不陌生,甚至都能把這四個字倒背如流。在很多時候,我們所寫的評論或有關教育教學的文件中,更是把這幾個字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墒?,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因材施教”只是作為一條專業(yè)術語來用,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還是要下一翻功夫的。以下筆者將從幾個方面來論述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知材、惜材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材”指的就是我們最親密的戰(zhàn)友——學生。有句老話叫“知材善用”,只有知材才能識材、愛材。如果是天天跟我們在一起的學生,我們當然對他們很熟悉,但是,如果你現(xiàn)在要進行的是一次公開課的比賽,那么這節(jié)課的成敗就跟學生與你的交流成功與否有著極大的關系。筆者連續(xù)三年參加信息技術課的優(yōu)質課比賽,都取得相同級別的成績。但是,在第三年的優(yōu)質課比賽中,筆者的課就上得比較吃力,而且還給別人一種錯覺,似乎筆者的教學技術能力有所下降??墒?,相比前兩年的比賽,筆者無論是能力還是經驗上,都應該說是更成熟,應該上得更好才對,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筆者對學生這個“材”不夠充分了解。教師若不“識材”,教師與學生不能進行真正的交流,學生不能把一些獨特或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與教師坦誠交流,課堂就會變成一個生硬的教師問學生附和的尷尬場面,更不用說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課堂大融合。如此一來,上課教師的教案和課堂構思即使再好,也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想真正讓你的教學作風讓學生接受,使他們覺得你并不陌生,愿意與你打成一片,就必須在“識材”上下一翻功夫。
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前與學生見面的寶貴的十幾分鐘時間。在這個時間里我們先聽聽愿意介紹自己、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的個人簡介,接著可以讓學生說說班里最令人注目的學生,如班干部、特長生,尤其是與電腦有關的特長生,最后教師還要把自己上課時需要學生養(yǎng)成的課堂習慣告訴學生,并進行相應的操練。例如,當教師要求學生靜下來時,可以給出提示“ONE、TWO、THREE”,學生聽到可以馬上邊說“A、B、C”邊安靜坐好。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課上所教的節(jié)奏進行,時快時慢,讓學生無論何時都關注教師的一舉一動,集中精神上課。當然,了解學生的途徑還包括向他們的班主任大概了解他們的概況,虛心請教本班學生存在的一些細微的但值得關注的情況,并做好筆記,才能在準備學生時想好相應的對策。
第二,要做到“識材”,還要學會使用你的“金睛火眼”,及時調整上課策略。一般的優(yōu)質課比賽都不會用自己最熟悉的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機智。因此,我們如果能把握好與學生見面的短短十幾分鐘,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發(fā)現(xiàn)整個班的班風和學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你一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教室的地面有些小紙張或桌子擺得不是很整齊,而且,當你走進教室時,有些頑皮的學生還在小聲地說笑,那么可以肯定地判斷,這個班的學生有點不拘小節(jié),比較活潑。這樣的學生最容易活躍起課堂氣氛也最容易把課堂搞砸,必須要恰到好處地控制好學生的情緒,讓他們收放自如。這類學生適合上的課的類型是游戲型、表演型的。上課教師通過談話,要把這種對學生的第一印象進行摸底排查,那么,回去以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已經設計好的教案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大方向不改,但小細節(jié),尤其是說話的語調、提問的方式要進行修改。相信親切友好又能與自己個性合拍的教師形象和課堂形式,學生一定很喜歡,眼睛也就不會離開這位新來的上課教師,那么,我們想要的課堂效果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出來。
第三,要做到“識材”,還要先學會“引材”。這里所說的“引材”,指的是“吸引你的學生”。在上課前的短短的十幾分鐘見面時間里,要做到把陌生的學生眼球吸引到上課教師的身上來,也要下一點硬功夫,而且是要“因材施工”。如果你感覺那個上課班的學生說話等語調比較慢,那么,你在與他們見面時就要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說話的速度,動起手來要抓緊時間,不能拖拉。所謂“言傳身教”,教師在與學生溝通談話的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說話的語調和速度,讓學生從與你的談話中也感受到教師的上課風格,從而調整自己的上課狀態(tài),配合教師把課上好。
第四,“識材”的同時,要更加“愛材”。一般情況下,在優(yōu)質課的課堂上,教師都會以鼓勵表揚為主。那么,課堂上或課前表揚鼓勵過的學生,給他們許下的諾言,如學生表現(xiàn)好了或回答問題正確了,教師表揚過他們,許諾獎勵他們的,即使課堂上沒有那么多時間去進行獎勵,課下你也一定要說到做到,否則,學生就會有一種上當被耍的感覺,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所以,為自己好,也為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說過的話,表揚時做過的承諾一定要做到。而且,學生高興,帶班的教師也覺得你是一個守信用的人,這樣一來,有了帶班教師的大力支持,你的課一定增色不少。
要做到“因材施教”,“識材”以后更要做到善于“施教”
正如上面“識材”論述中的第二點所講,一般進行優(yōu)質課上課前都會與學生見上一面。這一面,是施教的基礎,重頭戲在施教。除了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外,還有一個需要調整的,就是上課教師自己的心態(tài)。例如,上課教師現(xiàn)在要上的是五年級機器人世界里的《靈活避開障礙物》一課,這是一節(jié)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真正有趣的動手操作練習不多,而且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所有學生都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而借用來上課的學生給你的感覺就是比較沉靜,不愛表現(xiàn),那該怎么辦?這樣的課要上得生動有難度,如何提起學生的興趣進行恰到好處的施教是關鍵。有一位上課教師就處理得很好,在講這一課時,他把一個很多學生小時候玩過的玩具狗帶進了他們的課堂。隨著小狗搖著尾巴邊擺動邊走到學生的身邊,本來沉靜的學生臉上出現(xiàn)了微笑,因為,小狗把他們帶進了小時候美好的回憶中,教師的話語也一下子變得親切多了。接著,教師提問:“玩具狗我們玩得多了,也知道它能碰到障礙物就自己轉過頭來再走。究竟這里面藏著怎樣的秘密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靈活避開障礙物》這一課。”教師的話猶如春風,吹進學生的心田,一節(jié)沉悶無聊的課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學生都想知道如何實現(xiàn)靈活避開障礙物,把童年的問號變成大大的感嘆號。在這個過程中,上課教師正是抓住了學生最敏感的觸角去引領他們進行知識的探索,從而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我們在課前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熟知學生的一些細微的學習習慣,從短短的十幾分鐘時間里完成與學生的相識、相知到相惜的過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從而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體味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更樂學愛學,收到我們預期想要的學習效果。這也印證了教育前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因好材才能施好教!